生活中活动丰富趣味多,工作中良性竞争促成长
市一医:员工乐于追随充满干劲
![]() |
![]() |
![]() |
![]() |
在刚刚结束的市一医职工代表大会上,该院院长童跃锋提出了以“人本”为核心点,提炼核心价值观,尊重员工、关爱员工的“医院文化建设年”活动的一大主线。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努力,应为员工创设更多的学习、事业平台,提供更多进修深造的机会,福利待遇的享受。” 童跃锋说。而这,同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构建医院、员工、患者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服务平台。
医院中层干部跨界培训
在市一医生活——
活动多样,丰富业余生活绿色蔬菜,保障食品安全
□记者 陈慧
在市一医生活——
活动多样,丰富业余生活
医护行业是精神需高度集中的行业。为提升员工的精神面貌,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该院特意建了网球场、塑胶灯光篮球场等活动场地,还于2014年建成集乒乓球场、专用健身房、专用舞蹈房和职工影院于一体的员工活动中心。
目前,市一医的篮球小组已吸纳了30余名球员,球员们大多是年轻人,大家在一起切磋球技,也一起外出郊游。每周,他们还会与兄弟单位进行交流比赛,强健体魄、放松心情。
除篮球小组外,该院还有12支兴趣活动小组。这些小组在市一医指导、管理和经费支持下,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户外兴趣小组曾攀登海拔约5396米的哈巴雪山,还在山顶拉起“祝愿永一医的明天更加美好”的大红横幅。
绿色蔬菜,保障食品安全
1月初,一辆装载蔬菜的货车在市一医行政楼前停下,卸下一筐筐新鲜青菜。这是绿色蔬菜基地的果实!
绿色蔬菜基地建设是市一医201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蔬菜种植质量,市一医经过多方协调,多次实地考察,“相中”了位于童宅村到黄坟水库之间,占地50余亩,山清、水秀、远离工业区的土地作为绿色蔬菜基地。市一医完成前期的电力布线、道路硬化等基础性工作,并联系当地较有种植经验的农民,施肥,浇水,照料蔬菜,确保蔬菜绿色环保。
从2014年11月份播下第一批种子到现在,蔬菜已多次送入食堂,让职工、患者尽享美味。蔬菜基地的好山好水好空气,临近水库的好位置,也成了员工休闲的好去处。
优待家属,扫除后顾之忧
上下班打车难、自驾堵一直困扰上班族。一年前,市一医开通了巴士专线,在员工较为密集的老人民医院区域,接送员工上下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总结后,专线已从每日一趟增至两趟。
医院车流量多,就诊患者和职工“停车难”问题也较为突出。去年,市一医为调节院内交通,在医院大门采用电脑扫描计费管理系统,增设员工餐厅东侧停车场。下一步,该院还准备兴建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立体停车场。目前,此项目已获市政府批准。
医护人员是出了名的忙碌,常常无暇接照看家里的孩子。2015年,市一医将筹办一个托儿中心,着力解决员工子女无人照看、无人接送的问题。
在市一医工作——
多重政策鼓励良性竞争
对于员工较为关心的薪资问题,市一医通过科研奖励、医生等级奖金、护理责任组长竞聘等政策,灵活调整待遇。
如获得市级以上的科研奖励项目,市一医会拿出同等的金额,进行一比一奖励。再如,该院还通过平时的业务水平、积累工作表现,评选出一级、二级、三级医生,分别给予不同金额的年终奖励。
除薪酬等福利待遇外,市一医还将医院文化情感与个人晋级发展相结合,通过“仁医风范”等的评选,形成员工间的良性竞争,促使员工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出国进修”极具诱惑力
市一医从2012年就开始实施“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每三年选拔3名至6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每年确保1次至2次外出学习机会,推荐到国内外知名学院和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新加坡教育学院、台湾中山医学大学附属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市一医的三大培训基地。每一年,该院都会派遣优秀的医护人员到各个基地进修,提升医护人员的服务理念。
截至目前,市一医已有数十名医护人员前往美国、欧洲等地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促进经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使医护人员成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医疗技术水平领先省内外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
一系列的成长机会,令好胜心强、有上进心的医生们鼓足了冲劲。
乐于倾听职工心声
去年2月,市一医神经外科青年医生周永刚过关斩将,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14年第1期赴意大利的进修人员,赴佛罗伦萨进修。
进修期间,周永刚观察到,意大利的开颅手术用的都是电刀。在国内电刀普遍应用于外科,在神经外科很少用到,但他发现,用电刀更容易控制出血量,有益于术后恢复。在他的建议下,市一医的神经外科将开颅手术工具改成电刀。
在英国进修时,市一医护士林李燕观察到了一些细节,如利用脚踩式垃圾桶,可避免交叉感染,再如穿各色的护士服,可避免被年长的患者误认。
进修归来后,林李燕将这些发现写进了总结。不久后,医院的垃圾桶悄悄变了样。而且,包括内科、儿科、急诊、重症监护等科室的护士服,都有了颜色。建议被采纳了!林李燕开心不已。
市一医还设置了院长沟通制度,每月安排一个院领导,接待员工,与员工面对面沟通。一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也是员工畅所欲言的时候,医院一一整理员工的想法,按照实际情况实施。
有人说,一个有磁性的医院,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好的服务,同时也要吸引员工到这里,乐意并愉快地为这个组织服务。
去年,共有11名外地人才加入市一医大家庭,另有一名调到其他医院的医生重返市一医。
丰富有趣的生活,和谐友善的同事,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员工乐于追随,浑身充满了干劲,一句“留下来,好好干!”道出了员工们的心声。
户外兴趣小组登顶哈巴雪山
影像会诊中心
落户市一医
□记者 陈慧 通讯员 曹登攀
“既能确诊疑难杂症,又能为我们的诊断结果‘把关’,而且患者不用跑市一医,就能享受市一医的医疗服务。”1日,落户市一医放射科的我市影像会诊中心正式运行,11点不到,便收到了来自各镇、社区医院发出的20余名患者的拍片图像、报告,半小时后,当日值班的市一医放射科副主任陈宏便通过批注的方式,将13项“把关”结果发回各医院。唐先镇卫生院放射科医生金智慧不禁感叹:“影像会诊”真是蛮快捷的。
上月22日,在市卫生局的支持推动下, 经过紧张的前期准备,区域PACS系统在市一医放射科试运行,成功进行了图像与报告传输,几经考验后正式运行。
运行后,我市15家社区及镇卫生院放射科拍片图像与报告均需传送到市一医,由市一医放射科主治以上医生审核再出具正式报告,基层医院放射诊断水平将与市一医放射科同步发展。
员工在活动中心练瑜伽
树特色品牌
创人文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