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关停276家铸造企业
符合条件的190多家关停企业将获千万元补助
□记者 施娟
连日来,前仓镇工办副主任朱荣武暗访前期关停的铸造企业,均未发现“死灰复燃”的迹象,他会心地笑了。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铸造企业厂房简陋、墙壁发黑、冲天炉高耸,环境污染大。”朱荣武介绍,该镇共有铸造企业50家,从去年4月开始,镇里分批次对铸造企业进行了关停取缔。第一阶段,该镇就攻坚克难完成了璋川麻车店工业功能分区8家企业的关停工作。
“全镇共关停45家,整治提升5家。如今,这些企业中,有的转型做起车床精加工,有的改行做起休闲车,相对都比较环保。去年10月份,省专家组对拟整治提升的5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量身制订了整治提升方案,现各企业正紧锣密鼓地按照方案开展厂房设备的升级改造。”朱荣武如是说。
事实上,前仓镇正是我市如火如荼开展铸造业整治提升的一个缩影。
不可否认,作为我市传统产业,铸造行业曾为我市五金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落后的现象普遍。
“大部分规模以下铸造企业使用冲天炉,冲天炉用焦碳作燃料,年约消耗焦碳11万多吨。而且多数冲天炉没有配置脱硫、除尘、除烟等环保设施,相关工序也没有配备废气、粉尘收集处理装置。”市经信局局长倪应生说,铸造行业“低、小、散、差”现象对厂区附近的空气和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随着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空气环境等质量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开展铸造行业环境污染整治势在必行。
去年8月份,我市制定出台《永康市铸造行业整治提升方案》,按照“关停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对规模大的铸造企业,通过整改提升达到环保、卫生、安全、节能等相关要求;对规模较小的铸造企业,通过关停、转产、重组整合提升解决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为还永康的碧水蓝天,铸造企业关停整治工作必须以铁的手腕进行。企业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支持,从市里到部门,再到镇街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当然企业主也做出了一些利益的牺牲。”倪应生说,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共关停铸造企业家276家,淘汰冲天炉等落后生产设备、生产线1100多台(套)。
据了解,市政府为了减少关停铸造企业经济损失,将对符合条件的190多家铸造企业进行资金补助,全市补助金额将达到1000多万元。下一步,我市将严格按整治提升标准做好铸造企业技术改造、整治提升工作,使留下来的企业在规模、税收、环保、安全、卫生等各项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