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0版:人文视线

郑骁锋与名导司庆辉太湖边握手

《太湖画脉》昨晚首播,共同为记录历史而努力

郑骁锋(中)与司庆辉(左)太湖边合影。

  千年画圣顾恺之,太湖隐逸倪云林,啸马冠中启鸿蒙……从古至今太湖周边何以出现如此多的卓越画家?昨天,在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中,我市青年作家郑骁锋与央视名编导司庆辉相聚在太湖之滨,当晚由郑骁锋主笔的大型书画文化专题片《太湖画脉》在央视十套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首播,一个美丽的谜正在逐步揭开,一种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新风格也在成型。

  独特视角传递沧桑,解读厚重历史

  因为《太湖画脉》首播,昨天,郑骁锋和司庆辉这对老朋友又一次相聚在太湖之滨。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见面了,但一见面就是握手、拥抱,这是两位历史记录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司庆辉是央视十台资深编导,是《太湖画脉》的导演。早前已有《灵渠》《新搜神记》《中华武功》等多部反响很大的作品。

  在《太湖画脉》之前,司庆辉与郑骁锋就已经颇有交集。

  早在2008年,司庆辉曾想做一个关于中医的文化纪录片,查找资料时他发现了《本草春秋》一书,这是一本通过中医药来叙述中国历史的“奇文”,而该书正是郑骁锋所作。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司庆辉,他联系到了郑骁锋。但是当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因为选题冲突,这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

  2012年夏天,郑骁锋参加龙泉的一个笔会。那天司庆辉也恰好受龙泉市政府邀请商讨创作青瓷纪录片的事宜。就是这么巧,在网络和电话上神交已久的两人在现实中见面了。郑骁锋对中国历史的独特见解让司庆辉十分惊讶。

  钱穆曾经说过,“不知道历史的民族,也不会知道今天,更不会知道明天。”出于对历史的敬畏和以史为鉴的使命感,两人开始了深度合作之旅,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帝国的黎明》和《太湖画脉》的问世。此前由郑骁锋撰稿的《帝国的黎明》(《西垂迷踪》《襄文开国》上下两集文化纪录片,曾于2014年10月份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热播。

  司庆辉认为,继余秋雨之后怎么开创一种历史文化纪录片的写作风格,郑骁锋做了很多尝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希望以后能跟郑骁锋不断合作,解读中国历史,甚至是永康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不再虚无,让历史充满厚重。

  □记者 王洁航

  司庆辉怎么评价郑骁锋,让我们来听一听

  司庆辉:骁锋可以说是打通了上下五千年,用故事性、文学化的表达来梳理历史、解读历史”,他的作品有一种传奇色彩和沧桑感。

  预知更多内容

  请扫二维码

  《太湖画脉》是近年来拍得最好的书画文化纪录片

  ■相关链接

  一千多年来,环太湖区域丹青名家荟萃、群星闪耀,堪称中国画史上引人瞩目的“太湖现象”。建国之初,故宫博物院曾举办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传世名画展,其中无锡籍画家赫然据其中三席。无锡位于江苏南部,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倚长江,南濒太湖,东与苏州接壤,西与常州交界,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就位于无锡。

  《太湖画脉》共5集,该片将以顾恺之、倪云林、秦古柳、徐悲鸿、吴冠中等美术大师为中心,为观众展开一幅千年时间绘就的环太湖笔墨长卷,探索画者落笔之初的心灵激荡。

  作为一部花重资打造的纪录片,《太湖画脉》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首先在情节设置上悬念迭出。郑骁锋举例倪瓒梦中遇见各种鬼魅的情节,倪瓒本人的记录原本只有短短几十字,创作者通过合理再现,大胆构思场景,形成了非常震撼的画面。很多专家认为这是近年来拍得最好的书画类纪录片。


永康日报 人文视线 10 郑骁锋与名导司庆辉太湖边握手 2015-01-30 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15;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18;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07;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30;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0;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1;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14;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5;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6;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4;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23;永康日报022015-01-3000016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