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就业停车养老
网友关注一吐真言
![]() |
![]() |
![]() |
![]() |
![]() |
![]() |
![]() |
![]() |
□记者 章芳敏 黄根根
打造三江六岸自行车道
以奖代罚引导公民养成环保习惯
绿道建设
林间穿梭、堤岸慢行、花海闲游……如此诗情画意的骑游场景,有没有让你激起跨上单车就出发的欲望?其实,要在绿林中边骑行边享受迤逦风景并不是遥不可及,金华市已开建三江六岸自行车专用道,对此,我市网民也希望永城能跟上节奏。
绿色低碳
环境好坏跟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等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网友们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必须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从我做起。
“老菜不兴蔡”:好期待三江六岸自行车道能尽快建成,而且最好可以再设个慢行车道,同时制定相关法规,限制电动车在慢行车道上行驶。
“品味阁主”:江边的自行车道,没有喧扰,没有尘嚣。我每次有烦心事都会去江边转转,烦躁便会随风一样消散。所以,我建议自行车道能尽量建得更长一些,让我们可以把江边骑行当作一种健身运动。
“Valia12”: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到处是钢筋混凝土的楼宇森林和水泥公路,我们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发现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建绿道能让我们回归自然,也能提升城市的品位。
“花朵”:我觉得在外就餐时,应尽量减少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离开洗手间时,自觉关好水龙头;离开无人的房间时,随手关好电灯……从这些细节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起来节约能源。
“冲冲浪”:其实要增强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市民的基本素质。素质提高了,自然大家就有环保的意识了。
“圆圆”:听朋友说,在美国一些超市,使用环保袋购物,收银台给予5美分的奖励。在欧洲国家的超市,塑料袋能以旧换新,液体商品用旧塑料瓶直接灌装出售,价格要比货架上便宜50%以上。这些以奖代罚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公民养成环保生活好习惯,比硬收费要好。
精打细算实现收支平衡
加强停车场管理规范停放
老年食堂
近年来,不少农村办起了老年食堂,给老人们提供了便利。可是,常年累月的费用问题却让老年食堂举步维艰。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年食堂维持好的口碑,让更多老人得到实惠呢?
违章停车
平时常见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即使地下停车场仍有空位,司机们也不“买账”,依然习惯把车停在路边,造成道路拥堵。什么原因造成这一尴尬现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规范约束司机的乱停乱放行为?
“小甜心”:村里老板少,希望社会上有更多好心人或者办厂能人一同来敬老爱老。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补助力度,助力老年食堂的建设。
“大浪淘沙”:要长期将农村老年食堂办好,除村干部及老年协会要重点解决资金问题外,是否能留住合适的厨师也是关键。因为老人们是个特殊群体,对饭菜质量要求较高,食堂要正常运营下去,还得培养好并留住厨师。我建议从村嫂中找合适的人选。
“满天星”:食堂必须算好一本账,量入而出、精打细算,做到收支平衡,制定合理食谱,荤素搭配。有条件的村可以发动老人自己种菜,既能降低膳食成本,又能锻炼身体。
“单单”:我在步行街开店,附近有个收费停车场,每次收费5元。不过,我觉得天天如此也是笔开销,我不如就停路边,还可省点钱。我建议对我们长期要停车的人开办月卡或者年卡,能享有一定的折扣。
“霏姑娘”:我经常开车上下班,但很少把车停到地下停车场,感觉不安全,里面黑乎乎的,还听说有人在停车场曾被打劫。我觉得停车场应加强管理,可聘请专人,最好是装上监控。即使我们每次进出都交停车费也愿意。
“网络拜拜”:我觉得要加大对违规停车的处罚力度,同时多修建立体车库,缓解停车难。同时,司机的自身素质也要提升,不能随意停车,甚至堵住路口,造成堵塞现象。只有多方面约束和规范,才能解决乱停乱放的问题。
学一技之长才能更快就业
增强自身劳动法律意识
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不少大学生眼高手低,变成了啃老族;有的毫无职业规划,一毕业就失去了人生目标。对此,不少网友结合自身实际,道出就业带来烦恼的同时,也给出了掌握一技之长才是出路的建议。
“开心人”: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的同时,还要有事业心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求职道路。
“甜心公主”:许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一定要找份好工作。很多家长也认为,大学毕业就该找份体面的工作。这些思想枷锁导致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因梦想和现实存在一定差距,而最终不能就业。其实,除了基础知识外,大学生在校期间更应结合自身的兴趣,学习一技之长,毕业就可以根据特长寻找职位,才能更快适应社会需求,尽快实现就业。
民工讨薪
每年春节前夕,都是农民工欠薪事件高发期。对于农民工讨薪问题,政府十分重视,连续出台相关举措,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然而,现实中,欠薪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此,网友建议除完善法律服务体系外,务工者还需提高自身的劳动法律意识。
“思萍”: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在上班前并未签订劳动合同,甚至都不知道劳动合同的具体效力,最终导致干了活后,拿不到工资。当然,也有的属于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所以,我觉得有关部门对其加强普法很重要。
“飞累了”:我觉得关键点在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要有求知的欲望,建议他们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等媒介来阅读了解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万一发生欠薪事件,也可以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合法渠道维护自身的权益。
“幸运的旋律”:相关部门在调处农民工讨薪纠纷时不能缺位,要加大调查取证力度,在处理时应“短、平、快”地解决农民工讨薪事件。
扫一扫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