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特别报道

33个水库成为我市第一批湿地保护小区

携手保护湿地 共建生态家园

  “湿地”是衡量一座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是我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森林永康的一大工程。据了解,我市已建设杨溪生态湿地240亩,建立了5个自然保护区,市政府发布了第一批33个湿地保护小区。在2月2日第19个“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跟随林业工作者的脚步,用正确的方式去保护湿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市有8公顷以上

  湿地斑块71个

  □记者 李梦楚

  

  我市有8公顷以上

  湿地斑块71个

  为全面了解我市“创森”进程中湿地及其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记者走访了市林业局。

  市林业局创森办主任金攀说:“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海域、河口、河流、湖泊、沼泽和人工水面(如水库、池塘等),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2012年,为配合我市“创森”工作,林业局曾按照相关要求对我市湿地资源进行摸底调查。面积8公顷(含)以上的湖泊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大于10米、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都在调查范围之内。

  金攀介绍,根据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我市共有71个湿地斑块(8公顷以上),总面积为2122.5公顷。其中,人工湿地(塘库)44个,面积为1400.7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65.99%;河流湿地27个,面积为721.8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34.01%。

  在这些湿地斑块中,杨溪水库和南溪分列塘库与河流面积的榜首。杨溪水库湿地面积401公顷,是我市面积最大的人工湿地。其次为太平水库,面积为323.1公顷。南溪湿地面积206.8公顷,是我市面积最大的河流湿地。其次为永康江,面积为109.6公顷。

  “上述数据未包括散布于全市各地的小面积湿地区域。”金攀说,与钱塘江下游地区相比,我市湿地资源相对偏少,只有塘库、河流和人工养殖场(河流湿地以及塘库、稻田等人工湿地)这几类湿地资源。

  多举措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力度

  市林业局局长应加兴介绍,近年来,我市以“创森”为主线,通过筹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大湿地建设和保护工作力度,把保护和恢复自然湿地放在突出位置。

  2013年8月,我市将林业局提请的市域范围内的43处湿地列入保护名录,即《永康市湿地保护名录(第一批)》。去年12月,我市又公布了杨溪水库等33个面积8公顷以上、生态区位比较重要的水库为我市第一批湿地保护小区。

  “第一批33个湿地保护小区包括杨溪水库、太平水库等,总面积达1.13多万公顷。”应加兴说,建立湿地保护小区,不仅有利于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也有利于推进我市“创森”工程,推进生态永康建设。

  应加兴说,以前人们对湿地的功能与价值缺乏认识,往往将其开垦作为耕地或作其他用途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2012年12月1日,我省首部湿地保护专门法规——《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为湿地依法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湿地资源占用、填埋和改造等非法侵占行为,将有重点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湿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应加兴说:“近几年来,市林业局积极向市民普及湿地知识,随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环境问题,势必推动我市湿地的保护和建设。”

  杨溪水库生态湿地工程成全省典型案例

  走进我市最大饮用水源保护区——杨溪水库一期生态湿地,可以发现游步道、鸟岛、生态沟与周围的山坡、绿林相映成趣,前来观景、拍照的人群络绎不绝。

  “每到夏天,就能看到白鹭等野生鸟类,成群结队地来此休养生息。”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科科长陈晓阳介绍,湿地保护区建设是“创森”的重要一步,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对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就地保护,作用尤为显著。

  陈晓阳介绍,早在2010年,林业局就与财政局联合下发了通知,拨付补助资金100多万元用于杨溪水库湿地区域范围内人工造林。2012年,为响应“创森”号召,杨溪水库一期生态湿地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杨溪水库生态湿地工程作为我市‘创森’的精品亮点工程,经过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精细施工,截至现在,已种植生态经济树种及生态景观树种近1700亩,生态湿地面积达到240亩,是我市标志性的湿地保护小区。”

  陈晓阳介绍,杨溪水库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工程暨入库口前置高效复合生态湿地工程,采用无动力配水系统、高集成复合生态湿地系统、营养盐集约式植物资源化系统等,把入库水中的营养盐和有机无机污染物转化为生物质资源,重复利用,达到去除有机物、难分解有害化合物、重金属等目的,保障市民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

  据悉,该工程也是去年金华市唯一入选全省“五水共治”典型工程案例的一个工程。

  计划申报建设省级湿地公园

  应加兴介绍,建设生态湿地,不仅能改善库区景观,在净化饮用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做好湿地工作,为‘创森’添砖加瓦,杨溪水库生态湿地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之中,建成后可日处理地表水约2万吨,将进一步提高生态湿地的净化能力。”

  “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兴说,近几年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备受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已被列入生态省创建、“五水共治”考核体系。

  “今年是我市‘创森’至关重要的一年,要保护现有湿地资源,仍需领导干部及市民进一步提高对‘地球之肾’存在重要性的认识。”应加兴表示,今年我市将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如果条件成熟,我市还计划向省湿地办申报建设省级湿地公园。同时,我市各类湿地公园原则上免费向公众开发,最大限度地让公众享受“创森”建设成果。

  应加兴说,加强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保护湿地是每个人的责任,湿地带给我们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是金钱买不来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值此契机,希望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投身湿地保护工作,为“创森”和“两美”永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04 携手保护湿地 共建生态家园 2015-01-30 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09;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0;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7;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1;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4;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2;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5;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3;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16;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02;永康日报042015-01-3000003 2 2015年01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