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教育食品安全 老问题聊出新思路
![]() |
![]() |
![]() |
![]() |
![]() |
![]() |
![]() |
![]() |
□记者 李争鸣 田妙联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期待从源头到消费全程监控
就近入学
针对“小升初”,教育部门再次明确了遵从划片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作为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之一,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教育部门又将如何落实好这一原则?在两会期间,我市网民重点关注了这一话题,提出不少意见或建议。
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企业小、散、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实,不论是食品生产加工还是市场流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沙子”,都可能让百姓“硌掉牙齿”,“七八个大盖帽管一头猪”的现象也并非少见。
“流浪老猫”: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最大限度地公开每所学校的划片范围、程序时间、招生结果等信息,在具体操作上要统一实施,统一受理入学申请,对招录结果要进行及时公示,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上网黑户”:政策是好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有人监督。建议教育部门可以邀请家长、老师等人组成监督小组,全程参与,防止有人暗箱操作。对于违规的行为,有关部门一定要从严查处,绝不能姑息。
“阮帅帅”:一划片,学区房价格就迅速飙升,这算是连锁反应吧。如果政府部门在出台政策时,能再细化一些配套措施,比如临时买房不能划入所在学区等,那就最好不过了。
“一只没有眉毛的猪”:在微商横行的时代,有人盘点出微商三大“硬伤”:广告刷屏讨人厌;假货充斥没人管;缺少凭据维权难。说实话,要辨别商品真伪,还是得靠消费者自己擦亮眼睛。
不过,一些卫生部门推出的微信公众服务号,方便微友咨询、查询,并验货。广州等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就在微信上开通了“药品查查看”等公众号,我觉得这些做法也可在我市尝试。
“何以安心,不要默笙”:对时下很多市面上在售的食品,只能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来安慰自己。在同类产品价格不同的情况下,我会挑选贵一些的,图个安心。对此,目前,有些城市已严控源头,探索建立监管新机制,对食品制售企业定期地进行严格检查,对不顾消费者健康、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建议设立工疗场所
权力清单
在网络上,“权力清单”一词再次成为网友热议的焦点。晒出“权力清单”是依法治国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可是,在晒“家底”的同时,该如何防止权力转移或变相寻租?
精神病人回归
近年来,我市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案件频繁发生,给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充分整合社会防治资源,形成多方面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成为网友热议的一个话题。
“nba425521”:前些年,大家调侃“有关部门”是史上最为神秘的部门,现在政府在厘清权力事项时,就要用制度的形式将它完善、巩固,清除人为障碍。还是那句话,凡事有了监督和问责,就不容易跑偏。
“静夜思”:有些办事手续,该减的减,该合并的合并,不要这头削减了,另外一头又多起来。或者说,不用跑行政服务大厅,却改跑其他协会、机构。“权力清单”要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办什么事跑哪里,需要哪些材料,等等。
“左岸”:晒权力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要方便市民办事。权力运行过程要依法公开,祛除权力的神秘感、封闭性,这对一些衙门作风严重的部门来说,尤为重要。不然再怎么晒,也毫无意义。
“咖啡小豆”:其实,精神病人挺可怜的,因为疾病,他们没有工作,也不易融入社会群体,甚至丧失亲情。在社会一角,我们是否可以给他们一个生活场所,也让他们感受温暖?希望大家能多给他们关怀,别戴有色眼镜看待他们。
“带心灵去旅行”:目前,一些城市已建立了工疗站。接收人群主要为病情已被控制但仍需进一步康复治疗的精神病人。工疗站可以为精神病人提供就业培训、职业康复,组织他们从事简单的手工劳动,病人在工疗站内取得的劳动报酬全部归他们所有。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帮助精神病人走出医院,融入社会,并减轻家庭负担,让病人平常生活在监管范围内。
不过,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主导、社会工作者和医院共同参与”的模式下才能运行。
网友有的反对挪凑有的叫好
推进医疗科普防未病
调休式
放假
对上班族来说,放假是仅次于发工资的第二大“喜事”。然而,每次小长假几乎都有双休日的影子,网友形象地将其称为“调休式放假”。对于法定节假日要不要拼上双休日这个问题,记者随机采访了10名网友,其中有8名网友反对拼假日。
“紫色的风”:一年到头,放假的日子也就那么几天,然后把本该休息的周末进行拆分组合,多上几天班,再放假,或者是放完大假,回来又得连上几天班,太折腾了。
“沉思中”:像“五一”、国庆长假,都是拿周末拼出来的。有了长假,大家都扎堆出游,高速堵、景区堵,吃饭排队、上厕所也排队,你觉得这样真的好吗?我是希望不要挪凑,赶上哪天放假就放假。
“白色瓷片”:如果节假日不用双休来拼,想出趟远门,或是回趟老家看看,都成了遥远的梦想。马上就过年了,如果就给你三天假,你觉得够用吗?所以,还是拼吧。
医疗改革
目前,医疗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基本做到了医保全覆盖等。下一步,解决好优质医疗资源的分配、破解医患纠纷难题等,将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网民期待医改持续向“深水区”推进,并取得更大成效。
“老木”:最近气温忽热忽冷,很多医院输液室又变成了“吊瓶森林”。事实上,外国人视输液为小手术。家长们应该改变观念,意识到输液的高风险。
除此,医院也应有所作为。目前,杭州很多医院都已明确“门诊不输液”,像邵逸夫医院从建院初期就取消了门诊输液室。
“我不是阿奇”:我觉得医疗常识的普及非常重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医闹?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的医疗期望值太高。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在高中或大学开设医学常识课,主要讲授常见病的症状及防治等,以提高全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努力做到防未病。推进医疗科普比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医改更有效。
扫一扫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