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8版:西津吟风

夫妻同台表演《毛头花姐》

国家级非遗“永康醒感戏”重返舞台

  □记者 程高赢

  前不久,新落成的花街镇塘头应村文化礼堂内,轻松愉悦的伴奏,活泼有趣 的表演,熟悉亲切的说唱,深深地吸引着数百观众——“永康醒感戏”的代表剧目《毛头花姐》正在此进行首场演出。

  舞台之上,53岁的醒感戏传人吕庭星滑稽地表演《毛头花姐》里的角色“毛头爹”,妻子施超英扮演长舌妇“表姑王氏”……

  台下,观众时而捧腹大笑,时而凝神静看,时而若有所思。

  吕庭星介绍,“永康醒感戏”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然而,醒感戏的许多老艺人相继辞世,健在的已不多,醒感戏在永康濒临失传。3 年前,他离开待了30多年的婺剧团,开始从事醒感戏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吕庭星(左)在《毛头花姐》中扮演毛头爹

  用永康土话唱戏,听起来亲切又新鲜

  “奴家廿岁定婚姻,嫁予毛头年纪轻。

  妙龄姑娘心意乱,与那货郎结私情。

  光阴如箭三年整,堂上公婆得知情。

  多情表姑教毒计,害我花姐命归阴。”

  这是永康醒感戏代表性剧目《毛头花姐》中的一段唱词,山歌唱腔配上永康土话的表演形式,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亲切又新鲜。

  醒感戏,原名“省感戏”,是永康独有而古老的地方剧种,也是我市的文化“品牌”与艺术“特产”。我国权威工具书《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记录:“‘永康醒感戏’戏曲剧种,仅流行于浙江永康。因第一个上演的剧目为《毛头花姐》,故也叫‘永康毛头花姐戏’。渊源于永康本地的民间传说、民歌、小调,在发展的过程中,醒感戏也受侯阳高腔、松阳高腔、徽戏的影响,从中吸取了一部分剧目和音乐。所唱曲牌如《驻云飞》《山坡羊》等,大抵来自侯阳高腔。”

  “醒感戏最初是一种为道教、佛教服务的戏曲,它的宗旨是‘劝人反省,导人归正’,这也是它深受乡间百姓喜爱的原因。”吕庭星介绍。

  醒感戏主要在祭祀场合上演,形式与目连戏等相似,因为专用于祀神,很少有职业戏班,所以发展缓慢,流传不广。“用永康土话、民歌小调唱的戏,现在有几个永康人听过呢?”面对这样的发问,吕庭星得到的往往是否定回答。这正是令他遗憾与忧虑的现状:醒感戏在永康濒临失传。

  夫妻同台表演,但没有对唱的场景

  施超英扮演表姑王氏

  吕庭星、施超英卸妆前合影

  吕庭星扮演的是滑稽的毛头爹,妻子施超英则扮演长舌妇表姑王氏。虽然吕庭星、施超英夫妇同台表演,但他们没有对唱的场景。

  3年前,吕庭星在醒感戏原有的基础上,开始重新梳理醒感戏的剧目并进行演出推广。在此之前,他从事婺剧表演已有30多年,原先在唐先公社婺剧团,后来辗转到永康青年婺剧团。怀揣着对永康本土戏剧的一腔热枕,他离开待了30多年的婺剧团,开始从事醒感戏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吕庭星的妻子施超英,原先是唐先婺剧团的台柱花旦,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加入到醒感戏班中来。如今,她已是吕庭星的得力助手。

  据了解,目前醒感戏的许多老艺人相继辞世,健在的三位传人也已到了80多岁高龄。市文化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经多方努力,于2007年5月将其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醒感戏亟待抢救保护。

  醒感戏的剧目又叫“省感九殇”。这九殇是:《毛头花姐》(又称《毛头殇》)、《撼城殇》、《狐狸殇》、《断缘殇》、《精忠殇》、《逝女殇》、《孝子殇》、《草集殇》、《溺水殇》。

  《毛头花姐》是醒感戏最重要的剧目。该剧取材于永康民间故事,写的是一个姓钱的姑娘,因长得如花似玉,当地人都叫她花姐。她家住永康先盆村,家贫如洗,从小就嫁给一个姓毛的人家作童养媳。姑娘到了妙龄,毛头还是一个“鼻涕郎”。一天,有个卖花线的少年郎钱三培路过花姐家门,两人一见钟情,来往频繁。后被毛头窥见,告诉其母。毛头母亲怕败坏门风,将花姐驱逐出门,花姐无家可归,就住到表姑王氏家中。王氏为了诈取毛家钱财,怂恿花姐假上吊,不料花姐真的吊死。状子告到阎王处,阎王查清案情,将王氏打入地狱,让花姐回到阳间,与钱三培花好月圆。

  吕庭星拿出厚厚的一叠剧本,包括《毛头花姐》、《狐狸殇》、《撼城殇》,对剧本的台词、唱腔、配乐等,他都要逐字比对。“《毛头花姐》的知名度很高,演得也比较成熟,接下来公开演出的是《狐狸殇》和《撼城殇》。”吕庭星透露,他们每个月演一场《毛头花姐》,接下来会将其余剧目逐渐推广,但他现在遇到个难题。

  “除了《毛头花姐》、《狐狸殇》和《撼城殇》,其余六殇的剧本、唱腔等都已流失,梳理工作比较困难。”吕庭星在演出之余,工作重点就放在挖掘、整理这六殇戏。

  现在,我市农村纷纷建起文化礼堂,这让吕庭星看到了希望:“土生土长的醒感戏理应是文化礼堂的热门戏。”

  吕庭星的二女儿吕园园,现在东阳婺剧团当演员,如今也加入到抢救醒感戏的行动中来,帮助南苑幼儿园排演醒感戏。应庭星表示,下一阶段将跟妻子、女儿一起出力,让醒感戏走进校园,帮孩子们排练舞蹈,学习唱腔。他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关注醒感戏这个传统剧种。

  每月到农村演一场,下一步走进校园

  吕庭星、施超英夫妇生活照


永康日报 西津吟风 08 国家级非遗“永康醒感戏”重返舞台 2015-01-25 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08;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23;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2;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09;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9;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3;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1;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4;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5;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21;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02;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22;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6;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0;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8;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17;永康日报082015-01-2500020 2 2015年01月2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