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医回归百姓日常,无中医,不保健
且看妇保院中医科里杏林春暖
![]() |
图为郜丽晓正在为患者把脉 |
妇保院门诊楼二楼一隅,浓重的棕红色檐廊把中医科与其他科室惯用的粉色隔开,虽不似粉红的活泼与跳跃,却为诊室渲染了几分传统中医文化的厚重积淀。
中医妇科诊室里,医生郜丽晓正耐心地与前来复诊的患者交流,虽然没有道骨之气,但是浑然天成的镇定和宁静,再加上自始至终的轻声细语,这个诊室里,盈满了让人从浮躁转为平和的神奇之力。当中医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重回百姓日常生活的当下,“无中医不保健”的说法也逐渐成型。
□记者 陈晓苏
杏林春暖里的温暖来信
郜丽晓的案头,放着一封信,来自江西,薄薄的两页纸里,却饱含温暖。
信的作者是戴女士,她结婚多年也没能如愿当上妈妈,和老公做过许多检查却一直未能查明病因。2013年5月,戴女士经人介绍来到妇保院中医科找郜丽晓。面对戴女士的心理问题,郜丽晓主动与她沟通,帮助她做精神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她的个人情况,制订了中药调理的方案。
4个月后,戴女士如愿以偿怀孕,激动得热泪盈眶。去年6月,戴女士顺利诞下一名男婴,为了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她写信给郜丽晓:“郜医生,你对我来说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我的亲人。我会永远感激你!”
去年9月,已经回江西老家的戴女士带儿子去医院体检。“医生说黄疸严重,看孩子的外貌和品相,怀疑是唐氏儿综合征,建议我去省城医院查一查。”她想,“孩子的到来,是郜医生帮的忙,我要找她商量商量。”于是,她再次动笔写信给郜丽晓,说明了孩子的情况,并说,就算真的不幸,她也会精心抚养孩子长大,因为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没有郜医生的帮忙,就没有孩子。
收到信后,郜丽晓立即按照信上所留的电话号码给戴女士发了信息,一再叮嘱她,如果孩子有什么异常,务必及时到省城,或者回浙江做检查。郜丽晓把这份关注藏于心底,隔三差五地提醒戴女士如果发现异常,一定要去做检查。“挺好的,反应也可以,目前孩子身高体重都达标,没什么不正常的。”戴女士感激郜丽晓的关注,更感谢她让自己梦想成真。
纵观中医妇科的“来客”,这类患者确实比较多。患者的信赖和感激,越来越多温暖的回音,是郜丽晓不断前进的动力:“我记得,来这治疗的每一位不孕患者梦想成真时,那一刻的喜悦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真正体会到医生这份职业的快乐和价值。” 郜丽晓深信,中医的博大精深,会让杏林春暖常在。
中医走入寻常百姓家
也不知道是中医文化的发散作用,还是说人民群众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也许是因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以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作用,中医逐渐回归百姓日常生活,讳疾忌医的曾经慢慢淡化,部分市民开始习惯让中医为自己的养生“加分”。
家里的中药还有两帖,市民徐小姐就又去妇保院开了一帖方子。“已经习惯于用中药调理,现在的药味,也没小时候那般苦了。”
“相比于西医,中医更容易走入寻常百姓家。”郜丽晓说,就产科临床来说,常见的产后恶露、产后缺乳等病症,以及先兆性流产等,西医没有太多好的方法,中医却能发挥大作用。举个例子,用当归、川芎和甘草等组成的生化汤,对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有好疗效;产后宫缩痛的病人,水煎服山楂肉、红糖或者用益母草、生姜和红糖水煎服,再按摩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等穴位,就能减轻痛感。
郜丽晓介绍,中医科来得最多的就是准备要孩子的年轻夫妇。她说:“中医认为,受孕的机理是赖乎肾气旺盛、真阴充足、气血和顺、络脉通畅。父精、母血在健康、壮实、旺盛的情况下结合受孕,宝宝的先天禀赋才会壮实。而现代女性因为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原因,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存在肝肾不足、肝气郁结、气血失调、脾肾亏虚等症候,此时,适当地进行孕前中医调理十分必要,特别是高龄女性做好孕前保健,会减少许多危险因素,降低高危妊娠的发生率。”
中西医相向对立的说法也日渐暴露其片面性。“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西医虽是舶来品,却也是有其精深技艺的。”郜丽晓告诉记者,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注重自身内在机能状态的纠治与调整,而西方医学更醉心于病因性治疗,但是,绝不能简单地就判定中医和西医是对立的不统一的。准确地说,是不能站在西医的立场上否定中医,也不能完全用西医的标准评价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