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室”让人知道多个“不知道”
![]() |
![]() |
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
晒的是清单
扛的是责任
□本报特约评论员
薛建国
七十大寿不请客、不摆酒席,而是将孩子们为他办寿宴的16万元钱以红包的形式,发给村里每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详见本报13日7版报道)。
这位名叫许妙星的老人,有点不一般。可以说,是个智者。也许有人未必认同,因为在农村,16万元不是一个小数,来得不一定容易,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傻?认为有点傻的人,目光是落在脚面上的。在他们看来,16万元用处可大了,小的不论,往大里说,这钱能够买一辆不错的小汽车,也能够在城里买套小房子交首付,现在白白送了人,不就等于打了水漂?这种看问题的角度当然是肤浅的,在这事上,许妙星老人不吃亏,是赚了。赚了什么?一份好心情!因为一个人做了好事,肯定要被人说好,你说心里能不高兴吗?高兴是一种健康的情绪,得到健康的情绪,比有形的钱物更珍贵。健康无论对谁,都是摆放在第一位的大事,很多病就是因为心情不好、情绪不佳导致或诱发的,故有“病由心生”一说。即使有病在身,也要保持乐观心态。因为健康的情绪就是信心,信心是挑战病魔的又一武器。健康的情绪从何而来,行善就是一条极好的路径。所以,千万不要把行善理解为单纯的施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就是给他人送上一份念想,给自己留下一份心灵慰藉。许妙星把一个人的生日演化成为一个村的欢乐,可以想见,他心里一定开了花。他不是智者谁是智者?
许妙星老人送出去的不是红包,是火红的赤子之心。也许他很平凡,但平凡不失心灵之美。谁是最美浙江人?像许妙星这样可敬的老人当在其列。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我市农村,许妙星这样的做法并非孤例,此前已有多起,成为一股文明乡风。也可以说,这是一朵盛开在田野上的精神文明之花。
民间有“善长”之说,此善不仅指和善,还包含行善,一个人做了好事,就会给自己带来精神愉悦,精神好自然就会长寿,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眼下,老人大寿发红包在我市蔚然已成新民俗。既是新民俗,就要发挥新的引领作用。老人做寿,除了以钱物行善外,还可以行文化之善、精神之善,比如说花216元给每位老人赠阅一份《永康日报》,别人每天在翻看报纸获取各类精神食粮的同时,免不了还要念叨你的好。再则,在农村,还有孩子生日怎么过,新人结婚怎么办等大事,吃吃喝喝、大鸣大放(指烟花爆竹)显然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怎么进行才有意义,我看不难选择。比如,孩子生日,父母可以带他们到敬老院当一天义工;新人结婚,新郎新娘可以一起上山种树。对此,你能给个赞么?
千万不要把行善理解为单纯的施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行善,就是给他人送上一份念想,给自己留下一份心灵慰藉。
对于晒出“责任清单”的部门单位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份经年累月的付出和努力。
对于晒出“责任清单”的部门单位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份经年累月的付出和努力。
到酒店用餐,我们只知道点菜,然后等菜上桌,尽管色香味不错,吃得还可口,但却不知道吃进肚子里的这些菜肴是怎么烹调制作出来的,更无从知道所有食材在烹调前的卫生安全状况怎样。看到永康铭人名家休闲餐厅率先自建的食品安全检验室检测食材这一幕(详见本报14日7版报道),我想知道“不知道”的愿望愈加强烈。
对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我们有多个“不知道”,但是我们往往对多个“不知道”抱着习以为常的态度。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那段日子里,人人自危,简直到了“什么都有毒”“什么都不敢吃”的地步。然而,民以食为天,活着的人吃是第一位的,明知很多食材有这样那样的“毒”,无奈也只得吃;反正“眼不见为净”,甚至自嘲国人已经练就“百毒不侵之驱”。渐渐地,时间这个“健忘老人”把我们对“毒”的恐惧消弭。这也是食品安全现状中的一大悲哀。
通过铭人名家的食品安全检验室,让我们对诸多“不知道”有了一点了解。至少知道,经其检测,腊肉制品类中的亚硝酸盐成分、水产品中的甲醛、菌菇干货类的二氧化硫、豆制品中的吊白块成分各是多少,我们买来的各种蔬菜的农药残留是否超标。也让我们知道,即便检测一片菜叶,检测人员也要穿上正统的白大褂,戴上透明手套,用专用剪刀把菜叶剪成一小片放入透明烧杯中,再用试管滴入化学试剂等待发生反应……有这样的认真劲,有这样的严格把关,我们吃到肚子里的食品才能安全放心。只是,很多餐饮食品行业甚至是正规的学校、幼儿园、机关等单位的食堂,还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而这样的实验室,对个人家庭来说更是一种奢望。
不过,有总比没有好。有了首家就是一个进步,有标杆作用,希望这样的实验室会慢慢多起来。像铭人名家食品安全检验室建立以来,“日常送来检测的采购单位已不下数十家”。这也说明这些单位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是对生命与健康的重视,对每个食客的尊重。
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所有酒店、食堂都建立相关的实验室,但是我们已经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进行了多种有益探索。比如我市从2012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启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工作,到去年底已有26家餐饮单位和94所公立学校完成了“阳光厨房”建设,并将启动第二批餐饮经营单位的“阳光厨房”建设。食客通过大厅或者网络视频,能够实时看到厨房内食品制作过程,这样的“阳光厨房”,让我们又多一渠道知道了原先餐桌上的很多“不知道”。
如果说“阳光厨房”是“透明厨房”,让菜肴的烹调制作全过程置于食客的监督之下,那么“食安检测室”更是把安全置于了前道,可以将检测合格的食材放心地下锅,放心地端上餐桌。如果两者兼之,推广并实施到所有的酒店和食堂,那真是永康人之福,永康人永远健康啊。
□本报特约评论员
王国荣
如果说“阳光厨房”是“透明厨房”,那么“食安检测室”更是把安全置于了前道。如果两者兼之、推广,那真是永康人之福啊。
□本报评论员 大圭
找政府部门办事,怕遭遇“踢皮球”?向政府部门投诉,怕部门推诿扯皮?别急,不妨先去网上查一下“责任清单”,看看你要办理的事项到底归哪些部门管、各部门应该管哪些。日前,我市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晒出41部门单位“责任清单”,老百姓只要登陆该网站,各部门单位的职责、与相关部门的职责边界、事中事后监督机制以及公共服务事项等内容一清二楚(详见本报16日3版报道),办事不用再“绕圈圈”“转弯弯”了。
如果说“权力清单”提出的“清单之外无权力”,是防止政府部门“不该为”和“乱作为”,那么“责任清单”提出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权必须为”,则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部门哪些事“不能不干”,解决“不作为”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晒“责任清单”,目的就是给权力划清边界,让公众知道哪些部门拥有哪些权力,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倒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主动履职、严格履职。但是,晒出“责任清单”并不是终点,若要真正“晒”出效果,还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肩头的职责。
正所谓一份清单,一份责任。
对多数人来说,到政府部门办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部门,而是事情办不成、办不好的问题。比如,政府部门上班与社会同步,你上班他也上班,你休息他也休息。等你好不容易请了假,好不容易排队到了窗口,最大的问题出现了:证件不齐,情况变化……有时候明明一件很小的事情,结果花了很长的时间,费了很大的劲,往返多趟。
对这种情况,单靠一张“责任清单”,可能很难解决。这是因为,这些你看起来的“麻烦”,有些是必需的,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可能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甚至热心程度等相关,比如,办证过程中欠缺的材料,工作人员完全可以一次性告知,而不是“翻到哪说到哪”“看到啥就说啥”。
清单虽已明确,责任却无穷尽。要解决类似问题,真正将“责任清单”落到实处,“秘诀”无他,就一条: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全心服务。不管怎样,人们希望所有好的开始,都能有一个好的结果。说起来就这么一句话,但对于晒出“责任清单”的部门单位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份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份经年累月的付出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