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电商换市深谋转型路
酝酿电子商务生态圈
比尔盖茨说:“21世纪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由此可见电子商务对于这个时代远不止一种商业模式那样简单。它所承载的,是销售模式的颠覆性革新。
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起源地之一,2013年,浙江省首创性地提出了“电商换市”发展战略。
新格局下,各地竞相将电子商务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杠杆,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构筑了“电商换市”大环境。而在中国五金之都——浙江永康,对正处于转型关口的传统企业而言,以电子商务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高效的销售模式,则是其再获发展活力的又一良方。
“到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要超过550亿元。”在可期的发展道路上,永康经济以电商谋转型、以电商促提升,正由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传统企业“触网”焕发新活力
“扫一下这个二维码可以加入我们的官方网站。”浙江超人集团总裁助理李棠现在有个习惯,就是热情地邀请对方拿起手机扫描他们公司的二维码。
记者按步骤操作,随即打开了天猫商城的“超人官方旗舰店”,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电动剃须刀、电吹风、毛球修剪器、暖手宝……李棠告诉记者,作为个人护理小家电的领导品牌,超人早在2008年就开始涉足电商领域;之后在2010年成立了专业部门进行电子商务的运作。
“跟实体市场相比,网上交易突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而且拥有不可比拟的产品丰富度、商品价格低廉的优势,已越来越受到网友的青睐。”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到“信心满满”,超人的“触网”之路走了将近6年时间。
2014年该公司实现网上销售额1.1亿元,网络销售覆盖淘宝天猫、京东商城、苏宁易购、1号店、卓越亚马逊等线上平台,并实现网上分销商上千家。
“探索以线上推广、宣传、购买成交和互动为主的新型的O2O销售模式,致力打造成为‘中国线上个人护理类小家电第一品牌’。”超人集团市场总监计哲给记者绘就了一幅清晰的发展“路径图”。
像超人一样,2009年前后,电子商务的氛围在淘宝商城开启后逐渐浓郁,面对这个崭新的市场空间,当时永康不少企业都犹豫着迈开了脚步。
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就经历了从销库存到创建线上线下差异化销售的新模式。
“保温杯产品相对标准化、单价较低、易于运输,非常适合线上销售。”据该公司副总助理王曙毅介绍,自2012年公司开始着手建设网销路线时,2013年电子商务就占了将近15%的销售市场份额。
“今年双十一期间,哈尔斯共销售了10多万只杯类产品,斩获543万元的销售额!”王曙毅脸上抑不住兴奋:“这相当于小企业一年的销售额。”
他说,这个数字让他们见证了电子商务“化腐朽为神奇”之动力。
而这些销售奇迹亦让永康传统企业觉醒,越来越多的企业主不再隔岸观火,而是主动革新自身的商业模式,争先恐后地进驻电商领域。据了解,目前该市共有6000多个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200多家企业开出天猫旗舰店,共有5万多天猫淘宝卖家,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超过10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0家。他们通过搭上电子商务“快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立足本地产业优势书写新文章
发展电子商务,并不仅凭一根连接网络的网线,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产业经济支撑。
作为浙江早已跨越千亿产值的五金产业集群,永康汇聚了数万家五金制造企业。依托雄厚的五金产业和庞大的五金城实体市场,永康正瞄准网络经济,形成了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举、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联动的发展格局。
“目前在服务的永康客户有将近1800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大平台促成了成交额达上千万元的永康企业,1000万元以上的已有70多家,相当于10来亿的业绩。”阿里巴巴区域经理杨波说。
近年来,阿里巴巴、京东、小米、慧聪网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永康,争抢电子商务“蛋糕”。
除此之外,永康当地还存在着4家本土电商平台,分别是中国五金商城网、东方商城网、上门网和中国门都网。其中,中国五金商城是国内第一个以B2B商家批发为主、兼顾B2C的电子商务交易网站,2013年全年该平台交易额达到169.1亿元,经营收入达762.51万元,已成为永康五金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商务网站。
中国科技五金城总经理夏霆近期表示,今后五金城欲再建一个“网上中国科技五金城”。
“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日益显现,原来的商业模式必须转型,唯一道路就是尽快转身。”在当地摸爬滚打多年的夏霆深刻明白,永康凭借强大的五金产业集群建立了稳固的商品线下销售基础。而这,便是五金城做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
夏霆认为,等到90后成为消费主体,市场将会被颠覆。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现今应尽快做布局,例如把所有的实体店都搬上五金城交易平台,跟阿里实现数据共享,并尤其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等等。
“要整合整个中国的五金市场,让五金城成为真正带中字号的网上五金市场,包括工业设计,创意产品等等都要在平台上运转。”在夏霆描绘的这本“电商经”中,平台建成后会真正实现“世界五金汇聚永康,让永康五金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景。据他透露,公司目前已在搭建团队,并注册了五金城电商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就是用自己的优势做自己的文章”。
电子商务生态圈正酝酿形成
在永康经济面临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期,“电商换市”恰如一场及时雨,为永康经济的转型升级解除燃眉之急。日前,阿里巴巴发布国内首份县域电子商务研究报告,永康以29.03%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位列县域电子商务第二。去年,该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5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260亿元。
“把永康打造成区域电子商务核心城市,全力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力争到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超过550亿元。”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表示。为“给力”电商换市,永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政策暂行意见》等系列政策,编织了一张强有力的网络经济运行发展保障网络。
记者了解到,永康市财政还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扶持(奖励)资金,用于电子商务总部中心建设、电商企业引进培育、要素保障等。而即将打造的电商总部也已确定选址在中国科技五金城二期地块,预计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
“对传统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转型升级好时机。”东方五金网董事长厉志军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依托五金制造业的坚实基础,电子商务已成为永康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带动力最强、渗透性最广的战略性新兴行业。”永康市长金政说,永康要通过建设电商创业园、跨境电商培训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等平台,完善信息物流等配套,加强审批、监管、法律等服务,吸引全国电商来永康创业,打造全国五金网商集聚中心。
在此战略指引下,“电商换市”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当地推开,“线下”与“线上”市场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一种合作共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也正酝酿形成。
(上接11版)
旧瓶装新酒
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
融合自动滴漆,自动冷却、精车、压风叶,自动检测,表面防锈处理……这是浙江永康嘉禾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只转子的自动化之旅。而操作它的“主人”,是一台身长不足一米、形似铁皮箱的机器。
别看这个铁皮员工长得四四方方有些笨重,干起活来可十分灵活。
要是定转子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偏差,它就会短信通知各级管理人员,实现异常报警。
在多数人眼中,嘉禾公司是一家生产电动工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一直依靠“人口红利”来运营。“但从2010年初开始,企业招工就不那样顺畅了。”公司总经理卢云峰回忆道,“用工荒”逼着企业不得不用“机器”去换“人”,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于是,2012年该公司开始了自主研发自动化设备的尝试,即从海外买进价格较低的人工设备,由公司技术攻关团队来进行自主研发自动化系统、优化提升企业存量装备。这种以“旧瓶装新酒”式的智能化技改模式,成为了其“机器换人”的有力武器。
“以前每台机器都需人工控制,一台机器一天的加工能力只有600个转子芯轴。现在每个人可以同时控制4台机器,效率一下增加了4倍。”卢云峰说,眼下在嘉禾,老磨床配上机械手和上下料系统,就可变身自动化智能装备,媲美售价约80万元的进口设备;定向自动上下料系统、在线压力跟踪监测系统、双浮动活动卡盘……一台设备创造10倍于人工操作的效率,一条生产线代替几十名操作工人的场景是随处可见。
自动化程度高了,产品品质上去了,嘉禾的市场定位也开始转变:不再走低价竞争路线,而是瞄准欧美等高端市场,提高产品单价,以质取胜。
“‘机器换人’帮助企业完成了蜕变。”卢云峰感慨道,这几年,嘉禾光设备引进和研发费用就达到了1000多万元,但物有所值。
如今,在永康大地,“机器换人”正成为越来越多工业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例如,三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就先后投入了6亿余元开展多项技术改造项目,对原有的设备和生产线重新进行科学合理化布局,淘汰落后设备,引进各类国际先进设备,包括智能化机器人割草机、年产50万台电焊机和100万台充电工具生产项目等。
“机器换人”
铺就产业转型升级路
“‘机器换人’就是用‘机器’替代人工。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的减少、能耗的减少,更重要的是效率提升,产值、产品质量的提高。”这种显而易见的“加减法”,永康当地的企业家们心知肚明,尤其是对于人工成本上升、原料价格上涨、经济形势疲软的企业而言,“机器换人”犹如春天来临,工人与机器的算术结果也正在逆转。
“投入3000多万元实行技改,年产值就增加了1亿多元。”浙江中信厨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勇薪介绍,这是公司从老厂房搬入新厂房后的巨变,也是“机器换人”最直观的体现。他告诉记者,老厂房原有500名工人,月产铝锅30多万只。搬到技改后的新厂房,工人降到350名,月产量却提高到60万只铝锅,这是技改前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胡勇薪带着记者来到压铸车间,只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成形的产品从输送带上取出,给汤、喷雾、切边等工序全部由机器来完成。他说,在保证原有效率的基础上,车间里的工人从原来的50人减少到了25人。
当记者问及这些多余的劳动力怎么办时,胡勇薪笑了笑,说:“压铸工难招,以前要招满50个人相当不容易,现在有了这些多出来的劳动力,就可以多开几条生产线,接更多订单。”
记者了解到,和中信厨具一样,几乎所有进行“机器换人”改造的企业都明显感觉到,更多的人力被释放出来,公司的效益不断提升。
这股“机器人风暴”也让永康市政府和企业思路一新。据介绍,永康积极从政府层面来推进“机器换人”,明确对“机器换人”实施奖励政策,规定对进口高档设备奖励10%,国产高档设备奖励6%,国产普通设备、配套公用设备及环保安全设备奖励4%。另外,接下来永康还将确定“机器换人”专项入围项目300个以上,工业投入累计达到430多亿元,其中设备投入170亿元。
在奖励政策的引导下,企业“机器换人”积极性日渐高涨,技改投入也不断加大。仅去年,永康机器换人技术改造项目就有211项,比2013年增了22项。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鲜活实例的生动实践。这也印证着,一场“机器换人”,以机器红利再造发展优势的变革在当地已然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