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1版: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浙江永康领跑机器换人热潮

以机器红利再造发展优势

  浙江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

  专注实业才能稳健发展

  7日,市委书记徐华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介绍我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验。9日至11日,中新社旗下的中国新闻网先后刊发《浙江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专注实业才能稳健发展》《浙江永康电商换市深谋转型路 酝酿电子商务生态圈》《浙江永康领跑机器换人热潮 以机器红利再造发展优势》等文章,通过“机器换人”“电商换市”中的典型,探索我市“二次出发”的成功经验,对我市全面打造升级版、推动“两美”永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报对这三篇文章进行转载,以飨读者。

  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小县到领跑浙中工业的“火车头”,从走南闯北的百工之乡到闻名遐迩的五金名城,永康的发展道路称得上是“屌丝逆袭”。在“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永康以“智”应“变”,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2014年GDP增长8.2%、规上工业产值增长8%、地方财政增长10%……

  永康取得“逆袭”的密钥是什么?在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看来,永康的优势在工业,特色在五金,只有专注实业,永康才能真正强身健体,实现长足发展。

  

  力绘工业强市路线图

  一任接着一任干

  地处江南腹地的永康被称为“浙江最稳定的经济板块”。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永康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三十年,成了闻名遐迩的中国五金名城。永康人凭借着“铜头铁嘴飞毛腿”,在2010年时,人均GDP就超过了一万美元,已超过中等发达程度。

  在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这个阶段,永康的实体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一次出发”,这得益于永康人的勤劳智慧,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得益于“人多地少、穷则思变”的创业精神。

  然而随着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的消失殆尽,仍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的永康目前正经历着“三期叠加”所带来的阵痛: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环境污染不同程度存在、民生问题较多。

  “特别是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永康经济发展增速明显放缓,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减弱。”在徐华水看来,永康的发展已进入一个阶段性结构调整期,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创新思维和方法,以改革推动来焕发出新的动力。

  2013年,永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二次出发,创新驱动,全面打造永康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

  “一次出发靠铜头铁嘴飞毛腿,二次出发靠创新驱动。”徐华水认为,永康工业要实现二次出发,必须立足发展新常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一任接着一任干,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两化”融合等为主要手段,做大做强五金制造业、汽车产业、现代农机装备产业,推动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

  

  以创新思维引领

  工业经济二次出发

  工业的转型升级是永康打造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的重要内容。永康工业占比达62.7%,在三大产业结构中一枝独秀,是浙江省工业占比最高的县(市)。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拥有万家企业之众的永康五金制造产业,不用说全国,就在浙江规模排得上号的没几个。

  浪潮经济曾是永康经济独特的现象,保温杯、电动工具、滑板车、防盗门……一浪未下,一浪又起,在不断模仿、不断更新中,达到了优胜劣汰,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产量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不断提升,完成了原始积累,为“二次出发”打下了基础。

  在徐华水看来,今后浪潮经济的路子显然已走不通,只有走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做精“永康制造”,用潜力无限的万众创新势头,推出更多“永康智造”。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永康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型材料、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等技术,实现高端智能五金制造、节能环保电动汽车、多功能现代农机装备等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在永康,新兴产业已经永康初露端倪:飞神、得伟公司无人机开发,道为尔公司北斗车载导航系统、龙蕊凯丰基于互联网安全监控系统、普阳公司车载供气系统等的开发,这些产业成为了永康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机器换人”和“两化融合”,永康二次出发的转型成效也初步显现。2014年,永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8家,前11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为826.1亿元,同比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155.8亿元,同比增长8.6%;外贸进出口总额4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

  “永康的优势在工业,特色在五金。”徐华水表示,这些年来,永康始终高举工业强市大旗,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发展道路,通过扎实推进“四换三名”,使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作为永康市委书记,徐华水也清醒地看到了永康二、三产占比的不平衡。他表示接下来必须积极优化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补齐服务业这块短板。

  

  以实际行动

  当好企业贴心保姆

  永康有私企上万家,在这片土地上,平均每11.8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平均39.6个人就有一家企业。然而,永康实体经济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两链风险”。

  2012年6月2日,永康发生了第一起“老板跑路”事件:春风健身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紫健夫妇携带1800多万美金潜逃,留下了5亿元的债务窟窿。其中1.39亿元为银行贷款,3亿多为民间集资。

  “那时候,5个亿的债务后面拖了20多家企业,资金链非常紧张,许多企业人心惶惶,信心不足。”回忆当时情境,徐华水仍觉历历在目,“大家都在观望,这个坎能不能过得去。”

  事发后隔天一早,时任市长的徐华水接连走访了多家企业了解情况,给企业主鼓劲;第二天,徐华水召集了9家银行的行长开协调会,要求银行做到不抽贷;为帮助企业渡过眼前难关,永康市政府专门拿了两个亿作为应急转贷资金,借给企业续贷……在政府积极协调和挽救之下,担保链上的多家企业总算有惊无险,春风公司也避免了破产。

  事后,就在大家为“逃过一劫”而庆幸不已的时候,徐华水却轻松不起来。他为记者列举了一串数字:“2008年,永康的存款是270亿元左右,贷款是250亿元,基本持平;2014年的存款是930亿,贷款是870亿。这几年来,永康一下子钱呈现了几何级的增长,那么钱都去哪儿了?”

  徐华水认为,大量的资金都流向了房地产、矿业等领域,“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企业家资金回笼慢了,就容易爆发两链风险。”在他看来,永康的优势在工业,特色在五金,只有专注实业,永康才能真正强身健体,实现长足发展。

  近年来,永康市政府将担保链的化解,作为振兴实体经济、促进转型升级的抓手,首设10亿元“转贷通”,措并举防范两链风险;在企业遇到困难时,提供一企一策“保姆”式的帮助,保证了永康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奠定了永康工业经济“升级版”的经济基础。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一直是李克强总理在多个场合所反复强调的。而在实践中,一度被称为“世界工厂”的永康,以永不止步的草根精神,依靠创新驱动,正朝着二次出发的道路阔步前进。

  前阵子在一部很火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中,有趣的冰箱状机器人塔斯,能漫步太空、深海潜水,酷酷地帮主角拯救了世界,成为影片中人气最高的角色。如今,类似的全能机器人也正一步步成为现实:电机生产线装配零件的机器人、全自动智能焊接机器人以及喷漆机械手……各种生产场景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 

  而在二产比重达到62.7%的浙江永康,曾几何时,不少传统产业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吃的是“人口红利”。如今,因结构性用工荒加剧,“机器换人”上升为当地工业行业突围之道。永康市政府更是加大砝码,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370亿元“机器换人”投资,实施300个“机器换人”项目,激发企业创新制造方式。

  利用“机器红利”接替“人口红利”,这股火热的“机器人风暴”,正成为撬动永康再造发展优势的新支点。

  

  “机器换人”浪潮带来技术红利

  近日,记者在永康的超人集团看到一幕“冰火两重天”的奇特风景:一边是手工操作车间,300多名员工坐成多排,井然有序地进行手工贴片、插件、焊接,乍一看颇为壮观;而在与其仅一墙之隔的另一个车间内,2名员工娴熟地操控着三排自动注塑机的按钮,一片片小家电“芯片”从机器中“吐”了出来。

  “这8名员工的效率抵得上300多名的熟练工人了。”超人集团电子厂厂长王勇堂毫不掩饰他的兴奋。他说,从最早的人工合模成型,到注塑机油压合模成型,再演变成今天电脑控制成型工艺,进步不仅反应在产品工艺质量、外观上,还有成型效率。

  “没有脾气,效率高,速度快,合格率也上来了!”公司总裁助理李棠也给这位“敬业员工”点了赞。他做了个估算,自电子厂实施自动化贴片技术后,员工从100多人减少为不到10人,用地面积同样减少了十几倍。

  偌大的车间里,身穿蓝色工人服的向翠娥站在车间一角,很是轻松。她说,只要将机械手送出的塑料元件进行简单处理,自己就完成了整个注塑程序。“以前是一人一机,现在是一人管理三台设备!”作为企业老员工的向翠娥这几年经历了车间翻天覆地的变化:设备越来越高级,工人也越来越有技术。而已近50岁的她也笑言,总算等来了从业以来“最好的日子”!

  据介绍,接下来超人还要继续分步进行四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仅一条生产线的改造就需要400万元。

  除了超人,“机器换人”这一产业革命在永康其他企业同样引发了化学反应。浙江哈尔斯真空器皿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机器换人”,使生产线用工人数从原来的22人减为11人,人均产量由改造前的515只提升到1072只。而在众泰控股集团的车底焊接车间内,17台自动焊接机器人让生产线员工从120人减至30人,产品一次性合格率提高至99%……不少公司负责人表示,“机器换人”,让大家尝到了自动化生产带来的便利和甜头。

  据永康市经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该市机器换人效果明显,企业平均产能增加27.04%、产品质量提升22.38%、资源消耗降低15.06%、原材料成本节约7.12%、厂房使用面积减少17.62%、人员减少19.92%。

  (下转12版)


永康日报 特别报道 11 以机器红利再造发展优势 2015-01-13 永康日报112015-01-1300006;永康日报112015-01-1300010;永康日报112015-01-1300007;永康日报112015-01-1300008;永康日报112015-01-1300009 2 2015年0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