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5版:搜索天下

进口奶粉价格走低 国内奶源总体过剩

我国部分地区又现“倒奶杀牛”悲剧





进口
奶粉
国产
奶粉
低标准
高标准
还是从自身
找找原因吧!

  从“奶荒牛贵”

  到“倒奶杀牛”

  农业部:

  缓解“卖奶难”

  我国奶业近年屡陷市场怪圈

  

  过去几年我国奶业市场屡屡陷入“倒奶杀牛”和“奶荒牛贵”的养殖怪圈: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受消费者恐慌心理影响,全国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到2009年7月底达到最低点,内蒙古、河北等全国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为2.30元/公斤,黑龙江和宁夏生鲜乳价格甚至跌破2元/公斤。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直接挫伤了奶农积极性,卖牛杀牛现象严重,奶牛存栏量迅速下降。

  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逐渐恢复,生鲜乳价格触底回升,奶业开始恢复性增长。国家出台举措鼓励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乳企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散户奶农面临生存压力。2011年6月,一些乳企以“卫生不达标”为由拒绝收购散户手工挤奶,吉林长春等地出现倒奶卖牛现象。

  2012年以来,由于奶牛散养户大量退出,但是规模化牧场未能填补缺口,全国奶牛存栏量大幅减少,“奶荒”严重,原奶收购价格直线攀升。至2014年初,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攀升到每公斤4.27元左右,达到近年来的最高点,与2009年的低谷相比将近翻了一倍,乳业市场“涨声一片”。

  

  

  农业部:

  缓解“卖奶难”

  

  针对近期“卖奶难”问题,农业部11日表示,将通过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处理“卖奶难”,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农业部表示,将积极协调乳品企业增加收购。1月8日,农业部与伊利、蒙牛等重点乳品企业奶源负责人进行协调,督促企业做好生鲜乳收购工作,稳定中小牧场和养殖户小区的奶价,保护奶农利益。

  农业部表示,将启动奶业生产监测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启动全国奶业生产周报制度,及时调度生鲜乳生产销售状况,重点收集乳品企业拒收数量、奶农倒奶数量、非正常淘汰奶牛等情况。

  农业部称,将积极争取财政、工信、质检、食药监等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制定包括奶农救助、奶粉临时收储、扩大乳制品消费等方面政策措施。

  ■新闻链接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国际奶价走跌、国内乳品消费不振等因素直接推动下,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为何频频上演“倒奶杀牛”现象?我国200万奶农如何才能跳出“卖奶杀牛”乳业魔咒?

  “倒奶杀牛”

  进一步蔓延

  “留着卖不掉,倒了又可惜,每天只好把多出来的牛奶拉到敬老院送爱心’。”成美玉是山东省东营的一家奶牛养殖户,谈到卖奶难,她愁容满面。

  倒奶仅仅是开始。随着收购价格的持续走低和乳企对鲜乳的限购限收,去年底以来,奶户杀牛弃养现象开始出现。“附近地区奶牛养殖场已经开始杀奶牛了。”山东省梁山县奶牛养殖大户裴树克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山东,“倒奶杀牛”现象也蔓延至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主产区,甚至出现在广东等南方地区。

  对于目前形势,农业部指出,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业限收停收生鲜乳,导致国内部分地区发生卖奶难问题,甚至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并有扩大蔓延趋势。

  这种现象并非初次出现。过去几年来,“倒奶杀牛”就曾在奶业主产区一些地方屡次上演,成为近年来众多散户奶农难以摆脱的乳业魔咒。

  “倒奶杀牛现象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国乳业杂志社社长冯艳秋认为,奶牛的饲养周期远比鸡、猪等畜禽长,养2年多才能产奶,存栏基数一旦下降很难恢复,而国内的上游养殖链如果断裂,下游加工企业就会被国外控制。

  “奶牛养殖是不少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很多奶牛都是靠贷款购买,如果卖奶难继续蔓延,奶农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冯艳秋说。

  “倒奶杀牛”背后凸显奶农弱势地位

  专家指出,奶源过剩、消费低迷是造成“倒奶杀牛”的直接原因,深层次原因则是奶农与奶企间关系失衡,凸显奶农的弱势地位。

  “从供需关系看,造成卖奶难的直接原因有两点,一是进口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国内奶源总体过剩,二是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导致需求减少。”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毛长青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国际奶粉价格持续走低,同样1吨进口奶粉,到岸价比国产奶粉平均低1万元左右,乳品企业更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对国内生鲜乳的依赖明显减少,而去年国内生鲜乳产量增长5.2%,进一步导致奶源的过剩。

  此外,乳制品消费市场低迷也是一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我国乳制品总产量同比下降0.04%,乳品企业收购意愿降低。

  “除此之外,奶农‘倒奶杀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据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兴照介绍,与奶业发达国家大都实行养、加、销一体化经营不同,我国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脱节,乳品企业掌控生鲜乳的收购权和定价权,奶农在价格上没有发言权,“奶少时抢奶、奶多时拒收”,成为乳企和奶农失衡关系的真实写照。

  “养殖环节的利润占乳业整体利润不足10%,奶价议价权掌控在乳品企业手中,形势不好时奶农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极端情况下只能杀牛弃养。”原中国奶协常务理事王丁棉说。

  据新华社

  摆脱“倒奶杀牛”养殖悲剧需要分步走

  农业部11日表示,受乳品企业库存奶粉较多、乳制品消费增速下降及国际市场预期增产降价等因素影响,未来乳品企业收购生鲜乳的积极性仍不高,养殖小区和散养户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专家建议,要出台应急政策,督促乳品企业履行收购合同,做好生鲜乳收购,落实奶农救助补贴,将奶农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要理顺乳品企业和奶农利益机制,让奶农在价格上吃上“定心丸”;长远则应构建现代奶业生产经营体制,向规模化养殖转变,提升竞争力,从根本上帮助奶农摆脱“倒奶杀牛”养殖悲剧。

  “从短期看,有关部门可以组织收储鲜奶喷粉或者给奶农发放补贴暂时渡过难关。从长远看,必须构建合理的企业奶农的利益共担机制,让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高度匹配,在利益关系上更为紧密。”毛长青说。

  “奶业是个舶来品。在国外,企业一般是先有养殖场再进行加工,奶农是乳品企业的股东,二者构成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但国内乳业产业是两张皮,奶业养殖和加工企业相互独立,主要靠合同供奶,变数多风险大。”冯艳秋建议,中国乳业应向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的融合。

  “必须创新奶业生产经营体制。”邓兴照建议,要积极扶持奶牛大户、联户经营、家庭牧场等经营主体,扶持奶农合作社发展,提高奶农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引导奶农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向发展,引导中国乳业向现代乳业转变。”


永康日报 搜索天下 05 我国部分地区又现“倒奶杀牛”悲剧 2015-01-12 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0;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03;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6;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7;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8;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9;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20;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21;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22;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04;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02;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2;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3;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4;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23;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15;永康日报052015-01-1200005 2 2015年01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