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歌墨舞展新姿
——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穗
![]() |
![]() |
□记者 朱青恒
艺术有时是一种顽固的习性,艺术界把老来变法作为榜样象征、功力象征和成熟象征。
去年岁末,在永康书界已敛声三年,从北京学成归来的陈穗,带着精心创作的60副楹联书法作品,在市图书馆展出。观其新作,可见陈穗“一朝始顿悟,胸中自有大乾坤”觉悟的外化,展示出“否定自己,跳出自己,走向自己”艺术风格之路上的追求新姿势。而这条路的明显特点就是回归传统,回归法度,回归自我。
陈穗,字二野,号石丁、半悟阿僧、一品百姓,他幼得庭训,酷爱玩墨,几十年来,忙里偷闲,浸淫于书画之中,得意于刀笔之内,对书画金石都有较深的涉猎和研摩,现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先后拜入余正门下学习篆刻,进入中国书协培训中心胡秋萍导师室和刘洪洋导师室学习,2011年入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院研究生班为期3年的深造,领悟了“知术欲圆,行旨须直;三分在笔,七分在心”的艺术真谛。
自此他便大刀阔斧地求新求变,他的书法也跃上“寻求自己”的层面。几年间,他把自己的感悟付诸笔端,发表《也谈临帖》《也谈胡长孺和他的胡石塘书》等书法论文数篇。悟到方能手到,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在几年中四次入围西泠大展,三次应邀在省内外展出,还荣获中国书协“情系中华”书展铜奖。
陈穗名联书法展作品,可谓一联一风格,不仅对联内容丰富,可观之处更在于字体丰富,正行草隶篆皆具。
写楹联是书展里最难的,一般人写几副就风格重复,高手也在所难免。所以进行楹联书展的书法家必须是各种字体皆修的。陈穗为了这次展出,从去年初便开始筹备,起初准备的是百联展,但最终创作出来的楹联书法作品仅60副。其原因主要是最初选中的160副楹联,受到楹联长短、对称、字体、字形的制约。有几副楹联,他当时是非常中意的,可用正草隶篆轮着写了近一个星期,竟没有一副作品能够让自己满意,便只能舍弃。
陈穗正行草隶篆五体兼修,篆行并擅,尤以楚简与小行草见长,独具风韵。他的小行草精气贯畅,用笔奇崛,意在笔先,而其楚简帛书,更是笔势雄强,入“险不致失,危不致崩”之境 。陈穗的书法坚守中锋,骨力雄健,飘逸洒脱,线条流畅圆润,通劲有力,提按使转,气正味浓,抑扬顿挫,挥写自如,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尽,久而弥深。
而他的篆刻独领风骚,布法大气,线条明快,沉稳秀逸,印面悦目,处处展示出他坚守古代金石名家刀法大道,表现出他非凡的涵养、底蕴和功力。
在新的一年里,他还将举办一次名为“花甲鸿泥”陈穗书法篆刻大展。承认自己的不足,当不是一般庸人,能革自己的命,甚至把自己推倒重来,更需要勇气。这对于原来在书画界有一定声望、已近耳顺之年的陈穗来说,当以勇者、慧者论之,这种精神本身就让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