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气醉人是墨香
![]() |
![]() |
![]() |
![]() |
![]() |
![]() |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由永康日报、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主办,正德堂中医门诊部独家赞助的书法作品专版与读者见面了。我们开辟此专版的目的是展示本土书画家的风采,同时,刊登外地实力书画家的佳作,为我市书画艺术交流搭建平台。敬请读者关注。
□项瑞英
兴邦祖处上丁村,出身书法世家,其父俞永仁擅长正楷,尤精蝇头小楷,端严匀正,人称“一线香”。兴邦五岁随父学字,严寒酷暑,从不断歇。六岁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俞永仁悉心传授,常以“学我者死,从我者俗”训诫儿子,要兴邦务求开拓,努力创新,让他选取名家法帖,多学多临,融通变化。
兴邦七岁进上丁村校,八岁参加县小学书法比赛,居然一鸣惊人,夺得第二名,一时名动乡里,誉为神童。后入大司巷小学读高小,书法比赛荣获冠军。学校把他的字贴在墙上。
1952年俞兴邦进俞溪头初中,写字课上,李福赐老师走到兴邦跟前,把字帖拿走,说我报一个你写一个。李老师下课后对同事说,兴邦大楷,帖都不用看,写得那么好,真是天才!他哪知对这本九成宫法帖,兴邦已经浸淫研摩整整十年了。
兴邦书法出于天赋,更是勤学苦练、反复践行、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结果。他当过民办教师、油漆匠,在墙头工地上写过标语口号,大字横幅,还出门做油漆,写门匾画壁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艺术奇葩只能在汗水心血浇灌下才能含芳吐艳。“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带来永康经济腾飞同时,也把兴邦书法送上更高的层次。1984年秋,他首次参加永康县书法比赛,一举夺魁,声名鹊起。上海书协顾问、名书法家任政先生撰文称扬兴邦楷书“不争奇逐怪,不哗众取宠,于平淡朴素中见俊美,在端庄凝重中显功力”,称他为“农民书法家”。这一美名在省内省外不胫而走。他曾担任永康市书协副主席、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等职。
1993年10月,兴邦应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之请,赴首都参加全国市长研究班创办10周年纪念活动和市长培训中心教学大楼落成典礼。他的书法大受赞誉,索字市长应接不暇。他为教学楼写了碑记,共1300多字,由7块高1.2米、宽4.2米的花岗岩组成,至今屹立于培训中心庭院内,为永康书法界留下光辉一页。
1995年,俞兴邦与沈高仁赴京在中央美术馆举办书法作品联展。中央电视台为他录制专题片,中央美术馆收藏他和沈高仁的作品,首都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盛况空前。
2005年,启功先生题名、吕子尚先生作序的《俞兴邦楷书千字文》由西泠印社出版发行。子尚先生在《序》中说“我以为,天资、功力、学养、品德四者兼备,是从事艺术的根本,农民书法家俞兴邦先生在艺术实践上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可归结于此。”
2009年1月,兴邦应邀,去美国旧金山举办书展,引起巨大轰动。旅美华侨郑印瑜为之题诗:“一点墨花春世界,几家诗童笔乾坤;软毫能写龙腾海,硬笔可书虎跃山。”
兴邦多才多艺,书法五体俱擅;画幅天然自成,不拘一格,极具灵悟二性。他的正书行楷,刚而不硬,野而不涩,丰而不腻,功力非凡。而他的画则不事雕琢,本色当行,大度古野,端凝飘逸,跃动中自见沉稳。
“读碑吟帖头犹雪,笔下始觉生意满”,兴邦年近耄耋,壮心不已,书法日臻化境,更见老辣,炉火纯青。他有如一头老当益壮的犍牛,昂首挺胸,一步一脚印,在只属于他的那方热土上永不倦怠地奋力耕耘着,驰突着,奉献着!
纵笔之际,兴从心起,情涌笔端,凑了四句:“临楮挥洒抒意兴,正书端凝重乡邦。入室何须觅兰芷,清气醉人是墨香”,作为对老友的献礼。
地址:龙川中路22号步行街西津桥头
(5、6、7、8路公交车站牌下即可)
电话:87133120 87365820
市医保定点单位
主办单位:永康日报社 市书法家协会
独家赞助:正德堂中医门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