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涣比陈亮早72年登状元榜
北宋末年,中状元四年后其先祖从朱明复迁清渭
![]() |
□楼明统
何涣在永康旧志、宗谱中无记载事出有因
北宋末年(1125年——1126年),时和、时用兄弟复从朱明迁居清渭。清渭何氏首次修谱是在南宋淳佑四年(1239年),这在何涣中状元100多年后。为什么旧邑志无载,宗谱无名,民间无流传?笔者认为,一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朝廷正处于外患内忧的激烈动荡时期,外有金兵大举侵犯中原,黄河流域大半河山被金人所占,内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北宋王朝已处于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非常境地。宣和二年冬,陈十四响应方腊起义,宣和三年春占领了县衙,宣和三年,两浙已被方腊所占领。接着靖康元年(1126年)徽、钦两帝被金兵所掳,北宋灭亡,康王赵构登基,建立南宋,金兵渡过长江南下,南宋朝廷苟且逃生。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何涣中了状元,捷报也无法传达永康,只报开封相府。况永康老家人丁不旺,唯独女眷和佣人。
据考证,在这兵荒马乱、战争不息的年月里,何涣与父母、叔伯兄弟及家人分崩离析,彼此失去联系。何涣南迁后誓不出仕,归隐山林,隐居于江西余干县九龙岗,构筑书斋,专心著述。鉴于交通不畅,通信堵塞,何涣与永康老家长期失去联系,就在九龙岗一带繁族。100多年后永康清渭何氏修谱,后嗣已经不晓祖先何处,无法联谱,清渭何氏也不知何涣居于何方。所以江西社庚乡的《何氏宗谱》记述祖居不知何处,何涣生父的名字也没有了。
何涣自幼随祖父在开封读书,而且何家人丁不旺,与外界接触甚少,当年的朱明又是小村庄,所以就没有什么可流传了。
“何涣是余干社乡人”这一说法有误
何涣是永康哪个村庄人氏?根据《清渭何氏宗谱》载,先祖时和、时用于北宋末年(1125年——1126年)从朱明复迁清渭,当何涣中状元四年后。这样说来,何涣应该是朱明村人。但不久,伯父、父亲复迁清渭,如果说他是清渭人也是可以的。
至于江西余干县县志说:“何涣是余干社庚乡人,是余干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完整的,应该说何涣是浙江永康人,中状元之后于南宋初归隐江西九龙岗,遂成江西省余干县人。
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状元传略》,山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代金殿殿试鼎甲朱卷》,及《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浙江历代状元一览表》《浙江龙泉何氏历史文化研究》《龙泉何氏宗谱·进士名录》等国家级和地方权威史籍,都证明宣和三年(1121年)的状元何涣是浙江永康人。
何涣幼年生活在永康,求学于京城开封
据《清渭何氏宗谱》载:“先祖何执中(1056年——1129年)北宋进士累官台、亳二州判官,海盐县知事,徽宗时迁中书门下侍郎、崇宁四年拜尚书左丞。累迁少师,封荣国公。卒钦赠太师,谥号正献。娶永康苏溪沈氏为妻,生子时和、时用。宋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偕妻及二子和儿媳们从京城开封迁丽州朱明,建宅而居,落籍永康。”时和生二子:同,字秉忠(1097年——1162年);次子锡,字秉用,号子刚(1108年——1175年);时用生涣,但谱上无载。从执中三个孙子的出生年份看,笔者推测,涣应该是幼年生活在永康。
另据一些历史资料查明,原籍龙泉的何执中虽然迁居永康,但他仍在朝廷为官,于是把孙儿们带到开封,就读于京师太学(贵族子弟京师大学)。长孙何同政和戊戌年(1118年)王昂榜进士;次孙涣为宣和三年(1121年)状元;三孙子刚仕伴读,不愿仕途。子刚中年回故乡(清渭)办书院授徒,学生陈亮深受启蒙(读者可参见陈亮祭何子刚文)。从年龄和中进士的年间看,同、涣、子刚是堂兄弟,何涣是时用之子。而陈亮是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癸丑科状元,何涣中状元的时间比陈亮早72年。
南宋状元陈亮,在永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实,在历史上,我们永康还出过一个状元:何涣。据考证,何涣是永康与金华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浙江第三个文状元。为什么旧邑志及《清渭何氏宗谱》无记载,民间无流传?他是永康哪个村庄人氏?祖上何人?笔者曾查阅《清渭何氏宗谱》,并根据童文贤、施志俊的考证,试着破解这几个疑案。
何涣画像(据新编《永康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