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时政新闻

主动适应新常态,挖掘发展新优势

晒晒永康经济提质增效新账单

  永康是工业大市,更是工业强市,工业经济的连续领跑是激发民间活力,释放内生动力,抓主业促发展的生动实践。

  目前全市共有规上企业618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76家。去年1-11月,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826.14亿元,同比增长7.8%,工业用电量26.72亿千瓦时,增长5.9%,外贸出口额39.8亿元,同比增长10.7%。在7月公布的2013年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排名中永康列第16位。2014年,我市“三公”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同比下降40.6%,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1.9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90%。

  □通讯员 鲍欣晨

  (上接第3版)

  用瓶颈要素“减法”

  换市场活力“加法”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塑造发展空间,我市扎实开展全市用地2000平方米以上工业企业的“亩产税收”省试点工作,共有424户企业享受2013年度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减免,减免金额4475万元。在金华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排序中,工业亩产税收指标位居金华各县市第一名。

  集约、节约利用有限的土地发展,推进落实国有出让工业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割和转让制度,既促使成长型中小企业通过受让得到紧缺的土地,也促进不动产交易税收的增长。

  开展“一企一策”帮扶,由市政府牵头,财政、经信、永康农商银行三家部门联动,对工业企业上交的三金(投资、建设、税收保证金)通过“缴一贷一”办法,增加企业流动性,现已发放贷款3.9亿元。市政府设立2.2亿元应急转贷资金,对急需应急转贷的企业给予支持,通过应急转贷资金帮助企业置换贷款50亿元;市委、市政府确定给永康农商银行财政定期存款5亿元,风险贴息3000万元,大力支持农合行设立“转贷通”金融服务项目,永康农商银行迅速设立10亿元转贷资金,截至发稿时止,“转贷通”已帮助企业置换贷款40亿元,破解企业转贷的燃眉之急。

  同时,村镇银行与农行合作,设立“一日通”,帮助企业转贷资金17亿元;通过做好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集中减征工作,对9500多户企业减征费款3965万元,多措并举,稳定了全市经济金融环境。

  许多企业老总纷纷称赞:“是市委、市政府一个又一个好政策、一项又一项强有力的措施,帮助我们企业挺过这次寒冬。”

  “2015年,我市将集中精力抓工业,明年争取规上产值进入‘千亿俱乐部’。”市委书记徐华水这样说。

  

  夯实财源收入结构逐步优化

  人均可支配财力连年增长

  

  2014年,我市千方百计提高地方可用财力,夯实财源基础,优化收入结构,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逐年降低。

  全年财政总收入69.19亿元,同比增长12.7%,继2013年突破60亿大关后仍保持较快发展。地方财政收入388483万元,同比增长10.05%,占财政总收入比重56.14%。地方税收收入354299万元,同比增长10.2%。

  根据省政府债务管理统计的可用财力口径结算,地方可支配财力从2011年的66.94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99.73亿元,人均可支配财力连年增长(2011年11743元,2012年13326元,13年15952元),2014年已达到17497元,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而财政直接负担一般债务余额只有23亿元,地方债务风险三率均控制在省政府规定的警戒线之内,地方债务管理在全国1985个参评县市中排名90位,被评为全省债务管理优秀单位,获得省财政厅下达2013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励300万元,也是全省“融资规模贷款卡”批复下来的23个县市之一,为今后我市的持续发展赢得空间。

  

  “三公”经费同比降四成

  民生支出同比增两成

  

  2014年,我市“三公”经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210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567万元,同比下降40.6%。与此同时,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40685万元,同比增长21.9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90%。紧紧围绕市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重点保障五水共治、“三农”、环保、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保持民生投入高位增长。

  “要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要的理念,既要量力而行,更要尽力而为,让百姓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市长金政说。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倾力打造碧水蓝天

  

  我市围绕“清水永康江、清新丽州城”目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2014年安排“五水共治”财政资金达到13.35亿元,已投入财政资金7.45亿元,重点保障河道治理、截污纳管、防洪排涝等“五水共治”项目。完成20条黑臭河整治,疏浚河道143公里,获省河道保洁长效管理考核一等奖。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试运行,新增污水管网44.2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4%。

  

  持续加力强农惠农

  彰显精品农业发展轨迹

  

  面对“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少的“先天不足”,我市坚定不移地以精品农业、美丽乡村、农业“两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出一条永康特色、产研结合、结构优化的精品农业道路。

  投入资金2.05亿元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创建点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创建点2个,6个特色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同时“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中国方山柿之乡”、“金华两头乌”等金字招牌,无不彰显出我市精品农业的发展轨迹。

  

  强化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初中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市财政局围绕我市十件民生实事,急民之所需,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努力满足群众最现实的公共需求。

  强化教育均衡发展。副省长郑继伟在我市调研教育工作时说:“2014年是永康教育支出历史上最多的一年,也是近年教育质量最好的一年。”

  我市积极落实财政教育支出稳定增长政策,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增长资金,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市。城区学校扩容工程有序开展,市财政安排教育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77亿元,开展学校布局调整。

  具有省级标准幼儿园20所,技校完成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学校阳光食堂全省推广。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农村初中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高考重点上线人数突破430人,金华教育发展考核首次位居前三。

  

  提高卫生医疗保障水平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超2亿

  

  加大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基本经费投入实行分类、定向补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350元/人提高到450元/人,2014年财政补助2亿多元。

  大力引进民营资本,设立民营医疗机构奖补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引导发展。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推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4年建成80个农村文化礼堂。投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项经费459万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014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9765人,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10元,共发放财政补助13900万元。建成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0多家,政府财政投入2400多万元。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4 晒晒永康经济提质增效新账单 2015-01-08 永康日报042015-01-0800013;永康日报042015-01-0800017;永康日报042015-01-0800014;永康日报042015-01-0800016;永康日报042015-01-0800015 2 2015年01月0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