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街:管道化粪池设计因村制宜,11个试点村污水管网建设均完工
无动力终端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 |
![]() |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的民心工程,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市民的广泛关注。
26日,记者从花街镇获悉,在时间短、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的情况下,花街镇克难攻坚,完成了今年的既定目标,塘店、塘头应、新川、黄园、寺前、大屋、颜宅、大支、金长园、新溪、枫坑口11个行政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均已完成。
金华市及我市领导视察花街镇污水管网建设情况。
■记者 邱灵娟
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因村因地制宜,管网设计各具特色
“目前我们11个试点村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都已完成,进度在全市名列前茅。”花街镇镇长陈伟强介绍,为了全面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标准低、自然村覆盖率低、农户受益率低等问题,花街镇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分3年实施,力求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今年,全镇实现了1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其中新建3个行政村污水管网;2015年和2016年分别要实现29个、18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使全镇覆盖率达100%。通过3年的努力,全面完成未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任务,改造提升已开展治理村的污水治理管网与设施,全面改造农厕和化粪池,使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得到彻底改变,全面实现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陈伟强说,工程进展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尤其是11个试点村的联村干部,不仅周六、周日都在加班,晚上也都在施工现场监督,每天汇报工程进度,每周召开汇报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安排后续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要进村入户做好政策处理工作,及时了解群众需求,第一时间处理矛盾纠纷,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
因村因地制宜,管网设计各具特色
日前,金华市领导及市领导检查花街镇污水管网建设情况时,对该镇因地、因村制宜的建设方法颇为赞赏。
花街镇党委副书记应文宇介绍,这是花街镇污水管网建设工作中最大的特色之一。为了让全镇污水管网设计更加合理,花街镇首先对辖区内污水处理方式做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检查,最后确定了11个具有代表性的试点村,再根据这些村的建设规划、经济发展现状和污水排放量,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前期的摸底排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为了做细、做好这项工作,花街镇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作办公室分成5个调查小组,与具体负责管网规划设计的工作人员一起,走村入户,深入11个村进行实地踏勘,对人员密集程度、化粪池需求、窨井布点、污水管走向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充分掌握原有管道、化粪池、检查井等一手资料,逐一记录比对,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然后手绘草图进行论证。村干部在征求所涉及的水泥路面、自来水管道等农户意见基础上,对每户化粪池布点具体位置、管道埋设具体走向等,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每个村需要多少管子、管网怎么设计、化粪池要做多大,都是很有讲究的。”应文宇介绍,经过摸底调查后,花街镇在污水管网新建村和提升村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把其细分为集镇村、外来人口较多的村、基础设施薄弱的村、山区村、人口少的村。
根据不同的村庄实际,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比如,人口少的村和山区村,由于在家生活的以老年人居多,每天排放的污水很少,他们就在村庄合适地段共建化粪池,而且不需要终端处理设施,日常耕作、施肥就已经处理掉了。而像黄园村这样外来人口较多的村,就要相应增加处理设施密度,采用分散性化粪池,一户一个。新川村虽然外来人口也比较多,但是相对集中,就不必像黄园村一样一户建一个化粪池,只需采用集中型,多户共用一个化粪池。
分批分次招投标,争取效益最大化
为了争取效益最大化,花街镇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批次进行招投标。
“我们选取了不同档次的公司,多方招投标,让他们先设计图纸,在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看哪家公司的成本省、空间省,我们就选择哪家公司。”应文宇告诉记者,为此,镇里先后联系了多家设计公司进行初步设计和价格比对,认真研究并确定专业设计团队着手设计。
应文宇介绍,第一次规划设计和预算完成后,比对市定标准和预算价格,又因村制宜,先后进行3次重新调整规划和设计、预算,从而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加便于施工建设。比如,化粪池由原来设计的砖头水泥砌建,调整为使用成品玻璃钢化粪池;原来砖头水泥砌建的窨井,改为使用塑料窨井;原来一些设计超前、直径较大的污水管子,调整为能够满足当前需要的较小直径污水管子。经过多方比对,最终有3家公司中标。
多方协同监理, 严把工程质量关
调查摸底、方案设计之后,便是施工阶段。为了确保质量,严把质量关,花街镇采取了三方监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我们专门委托监理公司专业人员,全过程进行工程监理,要求对每一米管道的建设情况都有影像资料、监理日记、监理记录可以备查,特别是对所有隐蔽工程,均须进行签证、拍照,并按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测试。”应文宇介绍,为了让监理公司更好地发挥作用,花街镇让监理公司工作人员作为负责污水管网建设的小组长,协调镇、村、施工方之间的问题。
除此之外,镇领导小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还与“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群众路线实践员一起,每天下午到各村施工现场进行巡查监管,现场把关,如实纪录和反馈。联村干部则每天到村进行污水管网建设督查检查,做好联村日记。各村也专门聘请了相对懂行的村民作为工程监督员,对建设工程进行步步跟踪监督,记录监督日记,及时做好反馈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
没有污水横流,生活环境好多了
“以前村里总是能看到污水横流,尤其是下雨天,有些村民厨房里的污水直接排到路上,和雨水一起流进沟渠里,路上、沟里都是油腻腻的,看着就恶心。”颜先生是花街镇金长园村人,他说,以前看到这种画面,总有想吐的感觉。自从村里重新设计建设了污水管网,再也没有看到以前那种污水横流的场景,生活环境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
颜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污水管网都已经做好,终端也做得很漂亮。
“市领导来村里检查的时候,很开心,说要把我们村的污水管网建设模式在全市推广呢!”颜先生介绍,他们村采用的是一体化设备(厌氧池)+湿地+稳定塘的“无动力终端模式”,不仅把污水都处理了,还进行废物利用。
“等荷花池建好,那些经过净化的污水会成为生态荷花池的养分。”说起今后村里的靓丽风景,颜先生眉开眼笑。 花街镇金长园村多介质生物过滤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