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国均先生的四“少”四“多”
——文化养老 从读书开始
![]() |
![]() |
![]() |
征集热线:87138907
胡国均先生现年77岁,1960年大学毕业,是我市最早的一批大学生之一。小学站在书局看书,大学泡在图书馆看书,毕业后成了一个“教书匠”,退休后潜心编书,胡老一生都没有离开书。
一杯茶,一本书,一份淡然,胡老说:“文化养老,从读书开始。”
少就医、少吃药、少计较、少发火
胡老说,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是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但不少老年人因此感觉焦虑、烦躁,甚至为之胡乱求医用药。
胡老笑呵呵地告诉记者,他认为心理平衡才是健康的基础。若是遇到不愉快的事,可以找知音好友宣泄郁闷,互相安慰,交流怀古。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对生活抱一种现实的积极态度,保持冷静,三思而后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胡老说:“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平安是福。生活经验证明,少计较,少发火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最佳法宝。”
多读书
从小学时代站在书局看书,到大学时代泡在图书馆看书,毕业后成了一个“教书匠”,再到如今潜心编书,可以说胡老一生都没有离开书。
对胡老来说,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颜如玉”。“从小时候到现在,书就像磁石般吸引着我,在我眼前展示着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让我静下心来。”
“读书的快乐是需要细细品尝,反复咀嚼的,如今我是一天没看书,就感觉少了点什么。”胡老建议,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能静下心来,在闲暇时,选一本好书,找回阅读的快乐。
多动脑
用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老年人精神上的长跑。胡老说:“钟一停摆,要走就难了。动脑筋就是给脑细胞添点润滑剂,让它们增加点动力。脑细胞越发达,身体肯定越健康。”
胡老平时喜欢写文章、练书法、画画、养花、做菜,“当然,也要适时让脑子‘喘口气’,如白天可以小睡片刻或闭目养神以补充睡眠。”
最近,胡老正致力于编著《永康历代诗词选》,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将永康人写的诗词及其他人描写永康的诗词搜集在一起,全书厚达353页,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是胡老一笔一画打出来的。
多做事
“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胡老告诉记者,老年人要“老有所为”,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要有远大的生活目标,使退休生活充实而有趣。
胡老一直说:“衡量一个人的生命,不仅在于时间的长度,更在于价值的厚度。这种厚度,是一种追求。人生、健康、长寿要有意义,就要发挥它的价值,如果碌碌无为,就是为自己画上了终点。”
如今,胡老主要负责万泰美术馆的工作。对胡老来说,退休不等于不做事,十几年来,胡老的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充实,有滋有味,不枯燥,不单调,不苦闷。
多活动
作为一个篮球三级运动员,胡老对篮球的热爱从来没有消退过。胡老最爱看CCTV5,但凡有MBA的比赛,胡老都会守在电视机前,为队员们加油助威。
闲暇的时间,胡老会和亲人朋友一起到处旅游,走遍五湖四海,领略大好河山,增长知识见闻。如今,胡老已经去了近20个国家,足迹遍布各大洲。胡老笑说,大家一起“穷开心”。
平日里,胡老出门尽量不乘坐交通工具,而用步行代替,每天傍晚40-50分钟的散步也是少不了的。“适量的步行可以弥补缺乏的运动量。既增强体质,又绿色环保。”
一周记者/李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