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9版:警界

——走进市看守所女子监区

坚持温情管理 营造和谐监室

  ■通讯员 陈凯璐

  民警在管教、感化在押人员。

  看守所,给人的感觉很神秘。高墙之内的生活,仿佛剥夺了所有的自由,重重的大门,隔绝了和外界的联系。我市看守所内收押着余刑3个月以下以及尚未判决的在押人员。相比男性在押人员,女性在押人员的内心更加细腻、敏感。她们在看守所里的生活到底怎样?管教民警是如何教育、挽救这些涉嫌犯罪的人员?近日,笔者走进市看守所,为读者揭开“神秘”的女子监区。

  丰富监区文化

  缓解在押人员紧张心情

  跟随民警的步伐,笔者走进了位于城西新区的市看守所。从大厅到监区,只有一个入口,由武警值守,且只有持公安局开具的出入证,才可进入。

  进入监区后,看守人员立即将身后的铁门关闭,只有关闭了这扇门,才能开启通往监区的下一扇门,这两扇门不能同时开启。

  经过重重铁门后,笔者来到了女子监区。据市看守所女子监区监管负责人程珍介绍,该监区常年有几十名女性在押人员,由五名女警负责巡视、管教工作。

  在民警的带领下,笔者走入监区内部。为了营造更加和谐的氛围,市看守所女子监区中队除了严格管教措施外,还想出了不少举措,如将女性在押人员的识别服和墙壁颜色都换成了粉色,通道上挂上积极向上的图画,以丰富监区文化,同时也缓解在押人员的紧张心情。

  定期组织体检

  举办多种文娱活动

  由于女性在押人员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需要管教民警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女子监区管教民警定期为她们组织体检。每逢节日时,女警们还会组织文娱活动。今年“三八”妇女节,民警还特意为她们组织了跳绳比赛,并向她们送上鲜花和祝福,让她们用别样的方式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

  此外,女子监区还定期组织在押人员开展征文比赛,如“一封家书展风采,寄温情”“爱国爱乡爱家”等活动。

  与此同时,民警们还经常与在押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以便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状态。对于一些由于家庭或自身原因而情绪起伏波动大的在押人员,民警还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开导和教育。

  收集棉被等衣物

  送给有需要的在押人员

  “小王,你衣服够穿吗?”在带领笔者参观监室时,民警还不忘关心在押人员的生活起居和身体状况,小小的监室里,有着浓浓的温情。

  下午2时30分,活动时间到了。据民警介绍,每天上午和下午,在押人员都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笔者看到,在押人员纷纷排好队,按照秩序进入活动区。

  “小丫,你帮我问问小兰,她最近过得好不好?”程珍向一名在押人员问道。原来,小兰是个聋哑的年轻女孩,因涉嫌盗窃罪被羁押在此。由于患有残疾,小兰十分敏感,最怕被人冷落。同监室的小丫会手语,程珍便通过小丫传达自己的关怀之情。

  小丫用手语传达后,小兰望着程珍,眼眶红红的,并用手比画表示自己很好。

  “天冷了,民警知道我没有过冬的衣物,还特地从家里拿来送给我。”见到笔者,监室里的女孩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程珍介绍,女子监区的民警们经常会向亲朋好友募集棉被等衣物,送给监区里有需要的在押人员。

  组织学习法律知识

  打造温馨和谐监区

  据介绍,在市看守所,在押人员不仅要学习在押人员行为规范及权利义务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

  小丽是一名新疆女孩,刚进市看守所时,她只会说几句简单的汉语,正常交流都有困难,更别提用汉语与亲人通信了。看着同监室的女孩每日有说有笑,还不时给亲人写信,她心里非常难过。

  民警在和小丽谈话时,了解到她的困难,便请同监室的女孩教小丽读写汉字。此后,室友们就当起了老师,每日将汉字抄下来,供她练习,另外还不厌其烦地重复日常用语,帮助她练习口语。

  “民警关心我,室友帮助我,别人都说我命好。”如今,小丽已经能够流利地用汉语与他人交流,甚至还能独自写信。她说,在她家乡会说汉语的人很少,等以后出去了,她想回到家乡,再进修一下汉语,当一名翻译。

  (注:文中在押人员姓名均为化名)


永康日报 警界 09 坚持温情管理 营造和谐监室 2014-12-26 永康日报092014-12-2600012;永康日报092014-12-2600018;永康日报092014-12-2600023;永康日报092014-12-2600016;永康日报092014-12-2600013 2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