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8版:时政·新闻

市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实现“六连破”

  好政策激发种粮热情 “吨粮田”美梦成真

  ■记者 陈爱姝

  新近从金华市农技推广中心传来一则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今年我市高产攻关田2块高产田,刷新了去年我市亩产971.5公斤的纪录,其中西城街道水碓头村施振全的高产田亩产达1029.2公斤,打破浙江省单季稻亩产农业吉尼斯纪录。

  市农业局局长黄培杰说,我市粮农种粮热情高涨,离不开政策的激励,离不开我市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农技专家的悉心指导。

  为有效推进我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从2011年开始,市政府就成立了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相关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并建立实施小组,为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我市还及时制定《永康市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全面系统地规定了水稻高产创建实施细则内容,包括示范方建设、示范方竞赛、单产破纪录等,同时明确高产创建参加对象和申报条件,并对申报和验收认定程序进行详细规定,确保规范操作。《细则》中明确规定验收方法原则上按《浙江省水稻产量验收办法》进行,采用专家组验收制。市农业局还建立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验收专家库。专家库由成其仓、俞卫星、李方华、吕高强、夏声广、杨忠秋、胡志平等17位我市种植业首席专家和中级职称以上农技专家构成,每次验收专家成员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验收小组成员需由5名(含)以上专家组成,必须有金华市级以上专家参与,实施细则保证该项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充分保障高产创建活动规范和有章可循,进而营造科技种粮氛围,提高科技种粮水平,规范我市水稻高产创建行为,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我市加大了奖励力度,激发水稻高产创建竞赛积极性。市政府每年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都会安排专项资金对水稻高产竞赛进行支持,针对实际设置高产创建项目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单季稻单产破纪录最高产量者奖励5万元,其他奖3万元;高产竞赛示范方设立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的奖励;高产攻关田则根据每年的产量水平设立标准,奖励3—5名,逐年提高奖励标准。2009年单产700公斤以上第1—3名,分别奖励1000—3000元,2014年单产850公斤以上第1—5名分别奖励6000元-10000元;高产示范户全市每年奖100户,各奖500元。到现在我市经兑现的高产创建奖励资金累计达118.95万元,其中破纪录的农户累计获得36万元奖金,高产竞赛示范方累计兑现奖金58万元。高产竞赛专项奖励资金的设立,极大地激发了种粮农户投身高产创建的热情,为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奠定扎实基础。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俞卫星说,好政策的确起到了积极的驱动作用。在我市粮农中已出现一批高产攻关团队,如林文起、陈林海、池振学、施振全等,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和创新栽培技术,在田块选择、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水分管理上逐步摸索出一整套较实用有效的栽培方法,从而使永康的单产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好政策激发种粮农户投身高产创建热情

  “吨粮田”的出现并非偶然,迄今为止,我市已实现了水稻高产创建“六连破”。我市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早已成为市农业局创业创新典范。这里有一串串数字为证——

  我市自2008年开始设立单季稻破纪录重奖政策,2009年首先打破纪录达到808.75公斤,随后5年连年创新纪录:2010年843.2公斤/亩;2011年936.9公斤/亩,打破了浙江省2010年纪录,并成为我省第一块单季稻实产验收超900公斤的田块;2012年938.6公斤/亩;2013年更是有2户3块田块打破金华市和永康市纪录,最高单产达到971.5公斤,为我省第2高产的田块;想不到2014年又刷新历史纪录,产量达到900公斤/亩以上的有4块田,有2块高产田打破金华市和我市单季稻单产纪录,其中最高产量达到1029.2公斤/亩,为目前我省单季稻最高产量。

  都说我市是工业强市,看了这一串串不断刷新的数字,一次次创造了农业史上的种粮“奇迹”,足以告诉人们: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奇迹就有可能发生。

  我市水稻高产创建已实现“六连破”

  省市专家高产创建验收

  联区联户培训交流加快了技术转化应用

  据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农艺师王新溪介绍,为使先进的农业技术得以优先在高产示范户上应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市农业局专门研究制订高产栽培模式图,推广高产标准化栽培。

  目前我市已研究和制订出“甬优12”百亩示范方亩产超800公斤栽培模式、“甬优15”百亩示范方亩产超700公斤栽培模式、“甬优9 号”百亩示范方亩产超600公斤栽培模式,供高产创建户选择应用,成为高产创建活动成功的重要支撑。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我市涌现出一批高产攻关种粮户。为促进技术转化应用,农技专家牵头,不断通过推广栽培模式,在田块选择、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水分管理上给予充分指导,加快高产创建技术的辐射速度,提升我市整体种粮水平。 

  近年来,市农业局深入开展联区联户结对行动,创新帮扶方式,以粮油、植保、土肥等首席专家为主,以水稻高产创建为突破口,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多对一”指导服务,形成了具有永康特色的水稻高产创建团队模式。一是摸索出“农技推广单位+粮食合作社+乡土人才”的高产创建创新模式。如2010年农技中心与杨溪稻米合作社在田畈林开展高产攻关,加上种粮户林文起,率先创下全省第一块超900公斤的高产田块。二是形成了“省级专家+市级首席专家+种粮农户”的高产创建人才团队。在本地首席专家与种粮大户合作创新时,与省级专家马荣荣(宁波农科院)、王岳钧、毛国娟(省农技推广中心)等保持联系,争取技术信息的支持与帮助,省市专家与种粮农户一起总结提升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市农业部门还通过组织开展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加强对种粮农户的技术培训和交流,让农户相互间能取长补短,营造高产创建氛围。

  每年3月,市农业局都会组织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培训,邀请省级和本市专家来讲授相关技术,制作“甬优12 ”高产栽培技术、如何做好规模种粮等培训材料,以身边典型经验作为培训范本,增强培训效果。

  新品种的推广是高产创建的关键因素。从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每一道关键环节,市农业局都会及时召开现场会,介绍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针对水稻强化栽培、精确定量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等,进行现场示范与答疑。

  而每年9月下旬,市农业局就会召开单季稻高产示范品种现场观摩会,组织各镇街区分管农业领导、农技员、种粮大户、水稻高产示范户到示范现场参观,亲身感受新技术应用效果,相互交流高产栽培经验,加快技术推广速度。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在水稻生产的主要环节召开各类现场会23次。发布病虫害情报80余期,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3万份,形成了高产创建良好氛围。2010—2012年接连三年破永康单季稻单产记录的石柱镇田畈林村林文起发自内心地说,市农业局组织现场观摩交流与学习等活动,也总能让种粮农户收获多多,有力地促进了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

  好政策带来好年景。在此我们盼望着全市的种粮户们来年更获好收成,高产创建再创新奇迹!

  新闻链接

  11月18日,“吨粮田”“开镰”前丰收在望的景象

  高产创建活动带动了我市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单季稻单产从2010年的485.9公斤,提高到今年的505公斤,进一步激发了种粮大户的种粮热情,种粮大户数从2009年的180余户增加到今年的240多户。与此同时,通过创建活动使我市的粮食生产工作更多地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粮食生产,促进了粮食安全工作。


永康日报 时政·新闻 08 市农业局水稻高产创建实现“六连破” 2014-12-22 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3;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4;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5;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6;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0;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9;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8;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7;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5;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6;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1;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2;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12;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7;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3;永康日报082014-12-2200024 2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