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生态农场将获重点扶持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19日,《永康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了评审,明确提出了未来6年,我市将构建“一头猪一只鹅一羽鸽”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分近期、远期实施,以求实现到今年年底关停禁养区内300家畜禽养殖场;2015年年底完成保留畜禽养场污染整治;2017年完成畜禽养殖场转型升级;2020年形成现代生态畜牧业体系的目标。市领导胡增强参加评审会。
据悉,我市畜牧业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去年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0.6%,低于全国水平,且全市生猪生产分布不均,存在16%分布在市区周边的环境敏感区域的不利因素;但又有着消费需求旺盛、政策导向好、消纳能力强等有利因素,根据专家意见结合我市土地承载力和消费需求分析,2020年我市畜牧业养殖规模可以控制为承载当量生猪(按生猪折算)27.72万头。
根据规划方案,我市未来畜牧业发展将从注重合理发展畜禽养殖,深入挖掘畜牧生产新增长点,全面实施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不断优化畜禽养殖业结构,加快畜牧业产业集聚和提升,加强污染防治等方面入手,并将重点配套农业“两区”进行养殖,注重发展金华两头乌、永康灰鹅和生态鸽等畜禽,重点扶持500头以上生态猪场、100至500头生态家庭农场、200只以上生态鹅场、10000只以上生态鸽场,以及水禽上岸生态养殖。
专家评审组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的汇报,重点审议了规划定位、设计理念和总体布局。专家认为,该《规划》设计以我市相关法规为依托,符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且思路清晰,定位准确,内容扎实,论证充分,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实施性,因此一致通过评审,但建议下一步要根据专家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胡增强说,规划方案贴近我市实际发展,建设性意见强,与环境等因素有机衔接,各部门要严格按规划指导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深刻领会其精神,切实落实监督和运行,希望设计单位根据专家意见,完善规划方案,推进我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