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五峰原创

美丽的药罐子

■杨方

  医者的良心和道德对病者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在如此细微之处,能够做得如此细致,实在是病者最大的幸运。了解山川大药店的膏方之后,我的信任之情油然而生,心里甚至不再排斥中药,反而对中药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别的不说,单那盛膏方的青瓷罐子,就让我爱不释手,于是爱屋及乌,忍不住也喜欢上了里面精心熬制的膏方。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药罐子也可以这么精美,粉青,梅子青,或者是景德镇的蓝色印花,看上去古色古香不说,掀开盖子,还能闻到一股中药的清香。

  喜欢上药罐子多少让人有点让不可思议,毕竟,没有人愿意整天捧着个药罐子,但是山川大药房的药罐子却是让人无法讨厌的。说起来话长,去年冬天去了趟雪乡,去之前山川大药房颇通医术的王先生再三告诫,雪乡乃极阴极寒之地,我这般体弱阳虚之人不宜前往。自然,我是个不接受恐吓的女汉子,把他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我按自己的计划如期旅行,在接近北极的地方尽情地滑雪溜冰,坐阿拉斯加犬雪橇,大吃马迭尔冰棍,直至最后病倒,艰难撤回。此时想起王先生的话,我已是一边咳嗽不止一边后悔莫及了。接下来整个春天、夏天和秋天都在不停地吃药,但效果甚微,到了年底天气一凉,咳嗽和哮喘就大有加重之势。于是王先生再次忠告,如果不加以调理,恐病由表及里。

  “怎么个调理法呢?”我问他。

  “吃点膏方吧。”他这样回答。

  说实话,以前一说到中药,多少有点恐惧,觉得那东西黑,苦,难闻不说,且难以下咽。而且一直以来,我多少有些不信任中药,尤其不喜欢它的慢——那是一种古琴的慢,老人的慢,黄昏的慢,抽丝的慢,有时候简直慢得有些慢条斯理和不讲道理,关键时刻大有见死不救的味道。试想,当一个人躺在急诊室奄奄一息等待救命的时候,你端一碗黑乎乎的中药拼命往他的牙缝里灌,他不死也被你灌死了。而当你发烧,胃痛,吃不下东西的时候,喝下去的中药只能让你更不想吃东西,甚至立马呕吐。在治病上,我是一个喜欢拔苗助长和急于求成的人,我总是对医生说,给我打针吧,那样好得快。如果医生不同意,我就会要求他给我多开点药,这样,一天的药我一次吃下,奢望能够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我知道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想法,用中医的话说这无异于服毒,就算病情有所缓解,也是治标不治本。幸好我不学医,否则我一定是个能把人治死的江湖郎中。

  病急乱投医,最终我还是去了山川大药房,据说在那里坐诊的老中医个个医术高明。正是在那里的药柜子里我遇见了那些美丽的药罐子,起初我误以为那是药店高雅的青瓷摆设品。但王先生颇为得意地告诉我,那其实是装膏方的药罐子。这令我感到惊讶,并且对膏方开始有了好奇心。

  据王先生说,中医讲究季节性食疗,很多市民习惯在固定的季节买中药进补,但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搭配,也不知道用什么剂量才合适。所以很需要药店内的专业药师来指导。膏方正是这样一种调理和滋补身体的配方。中药有八大剂型:丸,散,膏,丹,汤,锭,酒,露。其中的膏,古人称作膏滋,有滋养的意思。山川大药房是家百年老店,它的前身是义丰药号,一直以来此店以恢复老药号的中药传统,传承老药店的中医药文化为宗旨,尤其在制膏方面颇为用心。在外行人看来,不过是一罐膏而已,但只有懂行的人才深知其中的奥秘。说起来,制膏应该是一门相当讲究的学问,一方面熬膏手艺的高低,会导致膏的差别很大,好的膏应该清亮,无渣,香润;另一方面熬膏药师的敬业态度,也直接关系到膏的质量。因此山川大药房自有一套严格的制膏程序,首先在中药饮片的选择上,他们继承了义丰老店的做法,比如在配方上使用最好的饮片。以前中药的分档有魁、提、拣、统之分,义丰号总是使用魁级饮片,茯苓用的是镜面苓,芍药片是加工的优级片,薄薄的药片鼓起腮帮吹一口气就会纸一样会飞起来。麦冬是那种去芯的开麦冬。现在虽然无法如此讲究,但山川大药店尽可能坚持中药饮片的质量,每一味中药上斗前都要经过认真净选。净选过程讲究精益求精,针对非药用部分、灰屑、粉末等要一一剔除,并规定出质量变异频繁的品种共有四十多个,以作为该药店重点净选品种。 

  在熬汤上,山川大药店更是严谨甚至可以说是严苛,从中医把脉、问诊、开方、配药、煎药直到发药,山川大药房全程采用义丰老药店的传统做法,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程序,即按方调剂,环环相扣,留渣存查,确保准确。这样从审方到留药渣总共6个环节,均严格按规范操作。山川大药房尤其强调煎药这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病者开方之后对煎药不甚精通或者不方便煎药,都会要求药店代煎,前面几个环节,比如开药,抓药,病者会在现场,而煎药却不可能守在一旁亲眼监督,于是他们往往担心药师会马马虎虎,煎药的时间够长吗?是文火慢熬还是猛火一通乱煮?包装药的时候剩余的药是否白白倒掉?病者有这些疑虑也是难免的。但是病者对山川大药房完全可以放心和安心,药师在煎药这一道程序上最是认真,先是冷水浸泡,然后大火煮开,接下来才是慢火细熬。中草药的煎熬要求常温常压,有些店为了省时省力就用高压锅代替药罐来熬汤药,这样其实不符合中药传统的要求,对病者也不够负责。而制膏的药汤要求更高,要熬两道,之后静置二十四小时,除去上面的悬浮物和底下的沉淀渣子,取上清液进行浓缩,最后收膏。这样精心制作的膏,不仅药效好,口感好,而且看上去色泽晶亮有光泽,再把这样的膏装在这样美丽的药罐子里,病者自然不会生厌。

  王先生的介绍让我想起“修合无人见”这句话,这其中深含着老一辈中医师的执着认真和医者严谨的普济情结。医者的良心和道德对病者来说是如此重要,可以说在如此细微之处,能够做得如此细致,实在是病者最大的幸运。了解山川大药店的膏方之后,我的信任之情油然而生,心里甚至不再排斥中药,反而对中药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别的不说,单那盛膏方的青瓷罐子,就让我爱不释手,于是爱屋及乌,忍不住也喜欢上了里面精心熬制的膏方。因了这份喜欢和信任,我想每一个来看病的人都会和我一样,希望很快就能药到病除。王先生告诉我,这精美的药罐子是他特意去龙泉定做的,一个要好几十元,光是形状的设计就让他费了不少心思,既要让病者吃药时方便,又要雅致耐看,或者说看上去要有那么点艺术品的感觉,这样吃完里面的膏后,用药罐盛清水,再插上一枝腊梅,药香加上梅香,病人看着也会心情大好,心情一好,百病消除,就可以不用再上药店了。

  想不到在山川大药房,就连药罐子也有如此深奥而美妙的学问。看来我手里的这一个,无论如何是要珍藏起来了,等腊梅开时用来养花。而我今年冬天也决意不再一意孤行,为身体着想,该听从医生的指导,去那温暖的海南,沿着花边一样弯曲的海岸线进行一场健康而愉快的旅行。


永康日报 五峰原创 07 美丽的药罐子 2014-12-20 永康日报072014-12-2000003;永康日报072014-12-2000024;永康日报072014-12-2000025 2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