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寒天 冬至大如年
![]() |
数九寒天 冬至大如年 |
12月22日,冬至。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多。冬至后开始“数九”,每9天为一个“九”。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吃着汤圆话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的一个。
冬至是一个传统节日,殷周时期,冬至前一日被定为岁终之日,冬至节相当于春节。在一些地区至今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或“亚岁”。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中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人们认为:过了冬至,阳气回升,白昼一天比一天长,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当庆贺。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后汉书》中这样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朝庭上下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百姓在这一天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匈奴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百姓对匈奴部落中浑氏、屯氏两个首领恨之入骨,于是在冬至这天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屯”音,称作“馄饨”,恨以食之,以求战乱平息,过上太平日子。
在江南,则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在我们永康,有冬至这天吃清明果的习俗,有的地区还会祭天祭祖。
数着九九过寒冬
冬至过后,气候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每9天为一个“九”,称作“冬九九”,也就是常说的数九寒天。
民间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写有繁体“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此外,还有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不管是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因为填充字画所用的颜色是根据当天天气决定的,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雪为白。
一些有经验的人,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来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在浙江,有“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冬至有霜,腊雪有望”“一年雨水看冬至”的说法。
一年中,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地面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难道说冬至是最冷的一天?事实却不尽然。冬至虽然太阳照射时间短,但地面在夏秋储存的热量还可补充,所以天气不见得很冷。
人们如果发现头九天暖和,倒是要担心整个冬天都会特别冷。因为有俗谚“头九暖,九九寒”,所以说“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
到“三九”前后,由于地面接受太阳热量较少,地面积蓄的热量也已消耗殆尽,热量入不敷出,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天气越来越冷,所以“冷在三九”。
裹着棉衣谈保暖
冬至节气到来,预示着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寒冷的天气使机体御寒能力下降,易诱发感冒,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或心脑血管疾病,影响健康。因此,防寒保暖就成为冬至养生的第一要务。
头部:特殊人群要“暖头”
有人说,“头为诸阳之会”,阳气最为充足,也最为耐寒。的确,头部距心脏较近,氧气及血液供给较为充分,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头部适当受点“冻”并无不可。但对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人来说,他们的耐寒能力较差,还是要注意“暖头”。
外出时要记得戴上帽子、围巾,避免顶风行走。晚上睡觉时不要把被子蒙到头上取暖,这样做空气不流通,只要注意睡觉时关好门窗,避免头部被冷风吹到即可。
腹背:加衣防病
肺、心脏、脾胃等重要器官处于胸腹部,一旦受寒,极易引发相应器官的疾病。对于女性来说,腹部受寒还可能发生痛经、不孕等情况。另外,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腰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还可防旧病复发、加重。这对于不愿用厚重棉服遮住身材的爱美人士来说尤需注意。
即使是在温暖的室内,也要注意保暖,出外时要适当增加衣物。夜间休息要盖好被子,起夜时披件衣服,保护胸腹腰背不受寒。
手脚:按摩促循环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部血液循环较差,保温性也差,易受寒。而脚部又会聚了人体数条重要经脉,若受寒会影响全身健康,因此脚部保暖对于暖身防病意义重大。双手也处于肢体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袭的对象。除了感到手冷,寒冷还会带走皮肤的油脂,皮脂腺分泌减少,导致手部皮肤干燥甚至皴裂。
每天晚上睡前可用热水泡脚暖脚强身。每天换洗袜子,鞋子也要保暖、干燥。易手发凉的朋友不妨多做“干洗手”的动作,即双手对搓,摩擦生热,促进血液循环而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