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6个村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
■记者 陈慧
本报讯 目前,经济开发区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部分行政村已开始进入预备发证阶段。“荆山陈村可发证129本,沙端村25本,郑村80本……”16日,记者在采访经济开发区国土所时,该所工作人员陈翠介绍了辖区各村的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
据悉,自今年7月中旬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以来,经济开发区国土所特派一个4人工作小组,于每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时间,进村入户,为村民办理宅基地确权登记手续。“有时到了周末,我们几个人还会一起回来加班整理收集到的宅基地确权登记资料。”陈翠说。
开展确权登记工作时,工作人员经常入户勘察宅基地是否坍塌、扩建等。“我们年纪大一点,认识的人多一点,去勘察时也方便一些。”考虑到4名工作人员比较年轻,已退居二线的原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副局长李高东回到所里,协助他们开展实地勘察等工作。
“即便是村民没交登记材料的宅基地,工作人员也会去实地勘察,记录每一宗宅基地的违章、扩建等影响办证的具体信息。”李高东翻开所里自制的《郑村宗地数据情况一览表》介绍,这一方面可以摸清村内宅基地的信息,为以后的宅基地调查等相关工作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建立一份一目了然的宅基地备份档案,为村民再次办理新土地证做准备。
记者获悉,为确保所填信息的可靠性,工作人员将会把填写好的表格发至相应的行政村。村干部在核对表格信息的同时,也可以通知相应的村民,尽快解决土地纠纷、提交所需材料等,以加快办理新土地证的进程。
截至16日,经济开发区已有6个行政村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其中,黄城里村因土地归属国有而暂缓登记。“以后发证时,我们还会为每个村制作一份发证名单,贴在村里公示,确保信息公开、公正。”李高东说。
“确权登记后,每一栋房子就像人一样,拥有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经济开发区国土所所长吕远征在谈及宅基地确权登记的好处时说,随着土地改革日益深化,村民的宅基地不排除会向着可抵押、可买卖、可期权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