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三改一拆” 争创“无违建市”
今年拆除违法建筑百万余平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词解释 |
■记者 颜元滔
全市“三改一拆”进展
■
今年是“三改一拆”行动的深化年,也是我市“无违建”创建工作启动年。我市紧紧围绕省、金华市关于“三改一拆”行动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开展“无违建”创建,强势推进“三改一拆”工作。
目前,各镇街区都已挂出作战图,着手开展“无违建”创建工作,现已完成存量违法建筑、“一户多宅”和今年新增违法建筑调查摸底工作。在创建过程中,“无违建”镇村打开思路,创新举措,涌现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
旧厂区改造
46.05万平方米
拆除违法建筑
114.87万平方米
完成金华下达任务
城中村改造
26.27万平方米
旧住宅区改造
25.2万平方米
数据截至12月12日
“无违建”创建目标
荆山夏村:
“四步走”拆违5万平方米
花街镇:
长效管理“即拆即改即美”
荆山夏村曾经是经济开发区违章搭建最多的村,因为该村地理位置优越,又直接受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辐射带动,“两违”现象高发,全村200来户违章户违建面积高达50900平方米。
“前年下半年,在开发区管委会社会发展局、开发区国土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三委一致协商决定正式启动拆违工作。当时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荆山夏村党支部书记吴浩成介绍,从2012年12月20日开始,该村贴出公告,告知村民当前主要工作,希望村民全力配合拆违。同时,该村三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送拆违通知书,做到完全公开。
宣传工作是火热展开了,可具体怎么拆?经过多次深入探讨,荆山夏村最终决定以“层层发动、逐层带动、分工负责”的方式全面铺开拆违工作,并制定出期限,一律要求在限期内完成拆除。
“14位村干部中有6位涉及违章搭建,拆违就从他们开始。” 吴浩成说,在拆违初期,14位村三委干部带头拆违,不计个人利益,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同时,该村的14个生产队分为14个组,每位村三委干部作为队长联系自己所在生产队,落实责任制,分片包干。全村50多名党员也积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分工合作,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
“去年4月底,村三委干部全部自发将违章建筑拆除;5月上旬,党员完成自拆;5月底,各村民代表拆违完成;6月28日,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完毕。”吴浩成回忆起这组时间节点还记忆犹新。他说,荆山夏村拆违从村干部开始,再到党员,再到村民代表,最后到普通村民自发拆违,通过“四步走”,短短3个多月时间,就拆违5万多平方米。
花街镇:
长效管理“即拆即改即美”
花街镇是今年4个创建“无违建”镇之一。经过“地毯式”摸排和“滚动式”拆违(即第一批拆违完成当天启动第二批),该镇总共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去年7月就全面完成违法建筑拆除工作,自拆率达85%以上。
如何确保清理老账的同时不欠新账?花街镇对62个行政村逐个推进的具体步骤和方式方法做出详细部署,明确了“一户一户拆,一村一村清,一片一片推”和“即拆即改即美”的要求,提出了长效管理的目标。
该镇干部陈子顺介绍,镇里专门设立资料核对处,由12名工作人员上门丈量调查、梳理汇总建档。根据户主核对结果,镇里第一时间在村内张贴公示违章内容、自拆情况和拆除现状,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全程接受群众监督。
2014
“无违建”镇街区4个
“无违建”村(社区)
322个
“无违建”示范点
64个
2015
“无违建”镇街区8个
全市所有镇街区达标
争创“无违建市”
2016
“无违建”创建标准
无存量
违法建筑
无新增
违法建筑
无非法
一户多宅
拆后土地
利用率达
60%以上
保持社会
平安稳定
制图:蒋立峰
存量违法建筑:指2013年10月1日《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施行前产生的违法建筑,包括历年来已做出处置决定、但未处置到位的违法建筑和虽已列入政府征收范围但未启动征收工作区域内的违法建筑。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存量违法建筑要进行依法、公开、有效处置,处置到位率应达到100%,应予拆除的,应拆尽拆。
新增违法建筑:指2013年10月1日《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施行以后未经审批建设或不按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求第一时间发现、制止并处置,做到即查即拆。
非法“一户多宅”:指村(居)民一户超过一处宅基地且面积超过我市建房标准的违法现象。按照我市的分户标准、条件、流程、决定机制,分户后享受的政策等,对非法“一户多宅”进行逐宗认定和依法公开整治,要求整治率达到100%。
“现在,各村企醒目位置都贴有‘两违’举报和环境专项整治公告,党员干部带头‘两违’自查,发动全体群众参与‘两违’监管,采取‘执法巡查+群众监督员’方法落实长效管理。” 陈子顺说,按照“网格化管理、多部门联动、时效性查处、人性化操作”的原则,镇村两级干部联动,工作片组织执法,建立监管档案和新发“两违”零报告机制,即查即报即拆。
到目前为止,该镇通过每周2次以上的“两违”巡查和监督举报,核实确定新发“两违”20宗,已制止或拆除处置20宗,处置率100%;组织集中拆违23次,拆除210宗36117.69平方米,其中复耕复绿98宗23856.13平方米,62个行政村都已通过“无违建村”初验。
此外,按照“立案一批、拆除一批、复耕复绿一批、补办手续一批”的原则,花街镇紧抓卫片执法工作,在村干部与联村干部一起反复上门做工作的基础上,动员户主自拆,并以工作片为单位统一组织拆违行动。今年该镇卫片执法28宗83604.18平方米,全部整改到位。
经济开发区:
为每幢房屋办理“身份证”
11月21日,在全市无违建创建验收工作会议上,市领导特别强调了完善工作台账的重要性,要求各创建镇村按照台账制作目录,注重规范性、完善性。
而经济开发区的台账资料,已成为不少“无违建”创建镇村的模板。
经济开发区国土所所长吕远征介绍,为了做好“无违建区”验收工作,专门出台了台账资料收集方案,将责任落实到人。
该区将资料分为区级、村级和企业三大类,涵盖考核“三无一稳”全部内容,共建立各种台账资料100本。其中区级台账包括相关文件、专项整治、“无违建”创建和拆后利用等内容,村级“一户一档”和企业“一企一档”信息录入工作都已经完成。
记者看到,经济开发区国土所办公室内已将各项“无违建”创建所需的档案资料装订成册,整齐摆放,包括“三改一拆”资料汇编、新发“两违”资料汇编、“两违”清理整改面积确认资料汇编、创“无违建村”一户一档资料、创“无违建村”个人承诺书等。
“对于台账资料整理,我们的‘秘诀’是两张图。”吕远征介绍,“一户一档”充分采用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张图,即卫星遥感图和地籍化测量图。
记者翻开“一户一档”信息档案表,表格上户主信息、建筑现状、土地审批登记情况、用地面积等内容一目了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每份档案都附有照片。“为了收集房屋照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入村入企实地拍照11000多张,才有了现在完整的档案。”吕远征说,这份档案就像是每幢房子的“身份证”,不仅方便查询信息,更能有效防控新发“两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