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13版:社会视觉

文章导航

钟表人生

钟表人生
程氏父子与钟表结下百年情缘
■记者 朱青恒

  清末民初,钟表进入我们这所小县城中的很多殷实人家。但因当时本地没有专业的修表匠,但凡钟表损坏了,都要拿到杭州、上海等地去修理,费钱费时又不方便。1914年,退伍回家的独松村人程汝贤,抓住了这个机遇在县城的皇华坊(今时代广场)附近,开设了华达利钟表修理店。店铺规模不大,店面仅有一间,却是永康首家。

  时光飞逝,昔日名赫一时的华达利钟表修理店在之后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店铺里既当老板又当修理工的程汝贤如今已西去。在程汝贤儿子家中,我们有幸目睹了这位创始人的尊颜。“七十几岁时他还在修钟表,我的父亲喜爱钟表,可以说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钟表上。”儿子程关祥说。

  程关祥往修理桌前一坐,俨然便是一位资深的钟表匠。“这也算是童子功吧。”他开玩笑道。受到父亲的影响,13岁那年程关祥便跟在父亲身边学修钟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还属于人们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也正因掌握着钟表修理这门技艺,使得在“文革”期间的他免于“下放”,一直留在家人身边。改革开放后,他曾被聘为永康市钟表匠从业资格考试的考官。“考试内容主要是把一个已拆散的手表交给你,看你能否在规定的时间里将它组装回去。”程关祥回忆:“那时钟表修理还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像现在的开锁匠一样是要到公安局备案的,毕竟在那时人们的眼里手表还是件贵重物品。”

  老式的修理桌,早已不再使用,如今伴随它的只有那满桌面和抽屉的钟表修理工具。修表匠手里的修理工具,许多是根据实际需要自己亲手制作的。程关祥说,之所以自己动手,是因为买来的不称手,更多的是昔日物资的匮乏。钟表小,修理钟表的工具也小。修钟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把某个必要的小零部件或者工具碰掉落,要是真遇上这事,那只能是拿起扫帚,清扫一遍俯身筛查一遍,直到将它们找回。

  以前的修表匠,修理钟表可不光是拆出来换换电子这么简单。那时的手表多是机械表,将一只手表进行一次去尘上油保养,拆出来的零部件就多得让人叹为惊舌。“之前修手表,人家拿来的手表,发条断了,我们要把发条焊回去;手表的秒针断了,我们在芝麻点大的转轴上打个小洞,用丝细的铁丝重新装上了一根秒针;如一根头发丝粗细控制时钟钟摆快慢的‘游丝’变形了,我们要把它整回原来的样子……”程关祥说,之前的钟表修理与其说是一门手艺,更像是一种工业艺术。

  80年代后,随着BB机、大哥大等电子产品的兴起,手表渐渐变得无人问津并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是在同一时期,迫于生计,程关祥退出了钟表修理行当。虽然退出了这一行当,但与钟表的情结却没有终止。他开始收集各类老式钟表,最多的时候,每逢搬运,都需要雇用两辆三轮摩托才能将他的藏品全部搬完。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手表又以高档消费品的面目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钟表修理这一行当又重新红火起来,这一势头也时不时让年过六旬的程关祥燃起了重开百年老字号华达利的念头。当问起程关祥为何年老却还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时,程关祥笑说,是父亲与自己和手表结下的那段情缘实在让人难以割舍。


永康日报 社会视觉 13 钟表人生 2014-12-17 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02;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1;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2;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3;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1;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3;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5;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7;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9;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2;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4;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6;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4;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18;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7;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0;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8;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5;永康日报132014-12-1700026 2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