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社会新闻

  3.18万人姓李 源自唐朝皇室

  在我市分为7支,唐宁王后裔人数最多

  ■见习记者 俞晓赟

  永康李氏最早要追溯到后周世宗显德年间(955-959)。唐宁王李宪(玄宗李隆基长兄)后裔九世孙李远时任杭州刺史,其三世孙李德明,徙居永邑之西(今西城街道端头村),后裔子孙析居经济开发区兰街、城西新区李店等地。

  此后,唐高祖李渊后裔、唐太宗李世民后裔、唐宁王李宪后裔等唐皇室后裔子孙陆续迁入永康。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唐宁王后裔,分布在前仓镇荆州、馆头、善塘,石柱镇横麓、新店,方岩镇象瑚里等30多个村。据公安局数据统计,永康李氏现有31839人,为永康第六大姓。

  东派南派李氏:为唐宁王第廿世孙的后裔,主要分布前仓镇荆州、石柱镇新店。

  清渭李氏:李渊二十子李元祥后裔李世培清初来永康象珠镇清渭街开店,遂留居此地。

  岩塔头李氏:唐宁王三十七世孙李开榜从仙居迁方岩镇岩塔头。

  郎筻李氏:从江西磨刀在明万历年间李右显徙居永康郎筻。该村村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迁入江南街道下园朱。

  麻川李氏:唐太宗十四子曹王三十三世孙李炳唐从仙居迁芝英镇麻塘头。

  俞溪头李氏:始祖李良德在乾隆年间迁居永康石柱镇俞溪头。

  永康李氏主要分布

  端头李氏:后周李德明迁居西城街道端头,主要分布端头、城西新区李店。

  读音:lǐ

  永康第六大姓

  中国第一大姓

  全球第一大姓

  故事

  婺剧名角李宝剑与《小尼姑下山》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说:“京剧要寻自己的祖宗,看来要到婺剧徽班中去找。”

  什么是婺剧徽班?婺剧有六种声腔,徽戏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婺剧在金华八县普称为徽戏,演出的剧团又叫徽班。清末李宝剑创办的李庆福班就是一个正宗的婺剧徽班。

  1878年,李宝剑出生于徽戏之乡峡源村,从小便对徽戏有浓厚的兴趣。他的天赋很快被同村一徽戏班班主李元康发现,破例允许他进戏班学演花旦。不久后,李宝剑开始登台演出,凭借其表演大方、唱腔圆润、台风极好,主演的《僧尼会》(又名:《小尼姑下山》)红遍金华各州县。

  但是,李宝剑不满足于此,他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创新。在《僧尼会》中,李宝剑改用音质较为明亮的徽胡伴奏,并用跌宕起伏、长于抒情的徽戏《花西皮》唱腔,体现出小尼姑激动而又细腻、跳跃而又宛转的感情。这一修改,唱腔得到听众和乐师的赞赏,很快流传开来,最终成为这出戏的传统经典唱段。李宝剑还善于挖掘人才,提携同乡后进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朝梭。

  1901年,李宝剑以“庆福班”为名,在金华县办起了三台徽戏班。次年,张恭、沈荣卿、周华昌在金华成立反清会党“龙华会”,李宝剑也应邀加入。从此,李庆福班成为龙华会的联络地点和宣传中心。戏班常到外地上演宋、明亡国故事,为推翻清政府大造革命舆论。

  1904年后,李宝剑多次借演出活动掩护张恭与秋瑾等光复会首领会晤,商讨反清革命义举,在辛亥革命的史卷中留下了不同凡响、不可磨灭的一章。

  1.李子树,落叶小乔木,叶子倒卵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色或紫红色,是普通的水果。

  2.李子树的果实。

  3.姓。

  释义

  不同写法

  名人

  隶书         楷书 

  金文         篆文

  行书         草书

  李载懋(1774年-1882年),字维修,号慎堂,城西新区李店人。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午科进士,授予福建莆田知县,著有《桃溪居士草》。《清代科举人物家传资料汇编》一书中存有李载懋参加乡试时自报家门的资料。资料中,李载懋详细地说明了始祖、曾祖、曾祖母等历代直系祖上及兄妹、老师等人的资料。

  李姓之先,系出理氏。相传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主管司法,皋陶后裔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与“李”古字相通。

  商朝时期

  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执法如山,得罪纣王。理征的妻子带着儿子理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避难。他们在废墟中以一种长在树上的“木子”充饥,得以保住性命。理利贞脱难之后,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改姓为“李”。

  春秋时期

  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谥曰聃,号为老子),是周朝守藏室之史,为道家始祖。李耳九世孙李昙长子李崇任陇西郡守(今甘肃兰州一带),封南郑公,即陇西房始祖;幼子李玑定居赵郡(今河北赵县),为赵郡房始祖。

  两汉、南北朝时期

  两汉、三国时,李姓族人向全国四面八方发展至山东、江西、辽宁、宁夏、江苏,广东、湖南、湖北、云南一带。十六国时,先后出现了两个李姓政权——大成国和西凉国,提高了李姓声望。

  唐朝时期

  这个时期,李姓声望达到鼎盛时期。生长于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统率十万关陇军,逐鹿九州,一统天下。于是,天下以李姓为姓氏之冠,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李渊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国姓——李姓,还有许多家族附姓、改姓,使李氏家族空前庞大起来。 

  起源

  李立卓

  李立倚

  李氏兄弟的革命故事 

 

  李文华(1906年-1948年),芝英镇雅庄村人,曾任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七大队大队长。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4月,李文华带领武工队员打响了永康解放战争的第一枪。1948年10月,李文华带领小分队征粮筹款,意外遭遇敌人包围。在突围战斗中,李文华牺牲在敌人的乱枪之下。

  李立卓,出生于古山镇前黄村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期,他学过医、办过厂,他感到医药、实业都不能救国。1925年,在上海目睹了五卅惨案后,李立卓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秋,永武联合暴动失败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立卓和徐英湖、胡斗南、应焕贤、金丁亥等仍在各地坚持隐蔽斗争,积蓄革命力量。

  1929年秋,为了开辟红色区域,扩大红军武装,李立卓常背着一只插马袋,以风水先生身份,出入山高林密的缙云黄余田地区,为革命奔走。

  1930年8月的一天,为协调永康、仙居两地部队关系,时任永康县委书记的李立卓只身前往仙居,途经磐安白岩大溪湾不幸被捕。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第三天壮烈牺牲于缙云壶镇溪滩。

  李立倚是李立卓的胞弟。1927年由李立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李立倚担任中共永康工委宣传部长,多次化装进出浙闽边区找工农红军。1935年工委书记徐阿宝、组织部长陈宝朝被捕牺牲,他仍坚持在前黄一带活动。

  1948年8月31日清晨,李立倚在雅庄执行任务,意外遇上国民党县自卫总队第二中队。为不连累村里百姓,李立倚只身向栋陇村方向突围,引开敌人。在突围中,他不幸被敌人枪弹击中左腿。他在逮捕之前,将随身携带的重要文件和组织名册撕碎嚼细吃掉,壮烈牺牲。

  李朝梭(1910年—1975年),象珠镇峡源村人,著名婺剧正生演员。11岁经著名婺剧花旦演员李宝剑推荐,入新金台科班,拜师夏老三学艺,专习正生。他12岁登台演出,嗓音洪亮,吐词清晰,扮相端庄,表演细腻,博观众好评。先后在浙江省首届戏曲会演、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中获奖,浙江省第二届戏曲会演演员二等奖,“朝梭正生”名噪数县。

  李经甫(1906年-1994年),字祖陶,前仓镇溪坦村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八期毕业,亲历”南京大屠杀“之“上新河屠杀事件”。在南京保卫战中,带领着连队抗战到最后只剩下三人,立下了赫赫战功。1946年荣获政府颁发的“抗战胜利勋章”。捐资创办武平中心小学、捐资溪坦村自来水工程、西津桥修复等公益事业。


永康日报 社会新闻 07 2014-12-16 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0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0;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1;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9;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9;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62;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63;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66;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67;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69;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71;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2;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0;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1;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4;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5;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4;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5;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1;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2;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1;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2;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3;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4;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5;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6;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49;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17;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7;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2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2;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3;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4;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55;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9;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6;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7;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8;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73;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74;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3;永康日报072014-12-1600034 2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