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8890

流浪汉风中发抖 救助站夜送棉被

  按“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救助,可安排愿意返乡流浪者回家

  ■记者 周灵芝

  

  “早饭吃过了吗?你从哪里来的?需要我们帮助吗?”10日上午,救助站站长陈章维再次前往白云工业功能分区,再次看望前一晚救助过的流浪汉。但无论他如何耐心询问,流浪汉还是不搭理。

  天这么冷,怕他出意外 

  9日晚9时30分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市民来电:他从白云水库方向到城区,经过白云功能分区时看见路边躺着个流浪汉。天那么冷,他怕流浪者冻死街头。

  深夜,寒风阵阵,白云工业功能分区没有了白天的热闹,路上行人很少。流浪汉表情呆滞地坐在农村合作银行门口的台阶上,身边放着两条棉被。他身上至少穿了4件衣服,但还发抖。

  赶到现场的民警和救助站工作人员在他身边耐心询问:“你晚饭吃过了吗?是否需要我们帮你买回家的车票?你家在哪里?”但无论大家怎么问,流浪者就是一言不发,后来拿着被子进了自助银行避风。无奈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只得给他留下一床新棉被和求助时用的电话号码。

  流浪者不接受帮助成难题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遇到这样一言不发的流浪者很多。我们做救助工作的,很多时候想伸援手,可不知道怎么帮。”陈章维说,我市虽然没有救助站房,但对救助工作仍很重视。国家有专项的救助资金,但救助必须遵循“自愿受助、无偿救助”原则。  

  自愿,是指是否向救助管理机构求助、什么时候求助、是否接受救助管理机构的主动帮助等。

  无偿,是指救助管理机构无偿对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各种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其本人或家属的费用,所需费用均由各级政府买单。这个原则也意味着工作人员不能强行将流浪者带回救助站,或将流浪者送回家。

  陈章维介绍,目前救助站救助真正需要帮忙的流浪乞讨人员,大多采用主动送温暖的方式。比如,夏天送清凉,给流浪者送中暑药品、清凉油、水之类;冬天几乎每周都要带着棉被、冬季衣裤巡一次街,看看哪里有流浪者,看看他们是否需要棉被、棉衣、棉鞋之类。如果缺衣少食,他们会送上。  

  “职业跑站人”赖着不走

  我市到底有多少流浪者?陈章维说,因为流浪者处于流动状态,数字比较难统计。在我市的流浪者主要集中在望春桥、紫微桥、丽州桥的桥下。从上周巡查的情况来看,大约有12名,不包括职业乞讨者和世纪广场前往火车站天桥下为省住宿费的务工者。

  根据相关政策,救助站属于临时性援助,一般会安排愿意返乡的人回家。在联系家属未果的情况下,可为条件特别困难者提供乘车凭证。“很多职业乞讨者是‘老面孔’了。只有年底了,这些流浪者才会请救助站帮忙买车票回家。”陈章维无奈地向记者谈起工作中的尴尬。

  不过,还有更大的“麻烦”。陈章维介绍,平均每月上门要求救助站救助的人员约60人次,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跑站者”。

  本月6日,7名男子向救助站求助,可这些男子正值壮年,身体健康,精神也没问题,要求救助站帮他买票“回家”。他们拿着工作人员给的30元钱,又嫌太少。

  工作人员打开电脑,将其中一名男子姓名输进去,发现他一年内跑了全国100多个救助站,足迹遍布我省各县市,是个“职业跑站人”。他频繁到救助站讨要救助,把政府救助的车费当“公费旅行金”。救助站不给他买车票,他还坐在救助站办公室不肯走。

  138******78来电:溪中路一户主,将一段人行道做成了绿化带,行人没地方可走了。

  

  见习记者 俞晓赟:溪中路与金龙路的交叉路口是田园小区的主要出口。

  10日,记者和建设局、城管执法局市容办工作人员来到现场时看到,几棵高约1.7米的树密密麻麻围了一个角。

  记者站在田园小区转向溪中路的路口,根本就看不到溪中路人行道上的情况,这些树已形成视觉死角,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按原规划,这里确实是绿化带,但是在这幢房子旁边,我们预留了大约1.5米宽的人行道。”建设局工作人员指着被树木包围在里面的一段水泥路说。

  据周围住户反映,平常这个水泥路口是被这里的户主用一盆约1.6米高的铁树盆栽挡住的,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个人行道路口。

  “马路边的绿化带里的灌木不可能有1.7米这么高,一般只有40厘米左右。”城管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原先种植的树木已经被户主移植了。

  城管执法人员向这位户主下发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拔除私自种植的树木,不得再用盆栽等遮挡物阻挡预留的人行道。

  人行道上私种树木

  路难行

  居民家翻新

  砖块家什弃弄堂

  13858943761任先生来电:西津新村107号门前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占道堆放,已经堵了一个多月了。

  

  见习记者 王伟建:9日下午,记者看到这户人家门口堆了两堆垃圾,一堆以砖头为主,还有一堆是旧床、藤椅、破鞋及生活垃圾。两堆垃圾合起来差不多占了7平方米, 2米宽的弄堂因这些垃圾占道,只剩下1米可通行。

  原来,前段时间,这户人家翻新房子,粉刷了外墙,拆掉了车库。“一个多月了还不清理掉,晚上视线不好,磕磕碰碰很难走。”任先生说,城管执法人员已经来看过,要求乱堆垃圾的户主尽快清理。

  记者敲这户人家的大门,无人应答。附近一女士说,户主基本上不在家。另一位邻居说,户主前两天回来过,已经说好这几天会运走垃圾。

  路边店装修

  沙子石头堆路上

  137******39施先生来电:兴达一路上沙子、石头乱堆,影响车子通行。

  

  见习记者 俞晓赟:10日上午,记者在兴达一路桑迪汽车维修中心门前看到,这里一堆石头和沙子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车道,核载1吨的拖拉机需要运两次才能运完。这里正好是兴达一路通往九铃西路的路口,经过的车辆非常多。因为沙石阻道,车行缓慢。

  “一不小心就堵车,晚上,还有人被这些石子绊倒。”施先生说。

  城市执法直属大队执法人员到了现场,发现是桑迪汽车维修中心的李先生堆的。李先生说,半个月前,修理厂内部装修,暂时把沙石搁在了路边,现在还没完工。李先生保证尽快将这些石头、沙子用掉,用不完会安排人员将石头、沙子搬进厂里。

  古玩摊占机动车道

  车难开

  89****22张先生来电:大司巷小学旁边的文博路常常被古玩摊占道。那里上下学时很拥挤,因为这些小摊,路更容易堵了。

  

  见习记者 王伟建:张先生的孩子就在大司巷小学上学。平时,古玩摊最多只有一两个。集市日摊位就多了,人行道上摆不下,就摆在停车位和机动车道上。

  如此一来,原本5米宽的道路就被挤成3米多宽。还有很多摊主直接开着柳州五菱等小型货车贩卖,摊主有时还要打开大伞挡雨遮阳,堵车是“家常便饭”。

  9日下午,记者在文博路看到,路上除了行人和车辆之外,并没有古玩摊。

  “今天不是集市,没有人过来摆摊的。前两天,城管工作人员也来过了,让他们不要乱摆。”在附近开店的李先生说。

  我市没有专门卖古玩的场所,博物馆就在文博路一侧,这些卖家借此氛围自然而然集聚到这条路上来。

  为了不影响交通,又方便市民“淘宝”,城管执法人员将古玩摊引导至人行道边上,不允许他们再占机动车道、停车位经营。

  目前,每个集市日,都有两名执法人员在文博路上巡查,以保道路通畅和行人安全。

  一堆废弃油漆桶

  臭死了

  139*******7张先生来电:紫微中路1弄1幢西面有一堆油漆桶,臭死了,那里还有不少建筑垃圾。

  

  见习记者 俞晓赟:前两天晚上,家住紫微中路1弄的张先生下班回家,没走进楼道,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油漆味。张先生顺着臭气,在1幢楼的最西侧发现了五六只油漆桶,还有一堆废塑料、废墙纸等装修垃圾。

  “估计是附近有人家里在装修。”臭气让张先生和邻居们难以忍受,但不知道是谁扔的,他就用手机拍下了照片。张先生随后拨通了88900000。

  9日,记者来到现场发现,张先生所说的地方已经清理得干干净净。

  “我打电话投诉是晚上8点多,第二天一早出门,就发现油漆桶和其他建筑垃圾都没有了。上班后,我还接到了8890和环卫处的回访电话。”张先生说,处理得真够快的。

  张先生的邻居说,环卫处工人那天早上6点多就将那些垃圾清理掉了。


永康日报 8890 07 流浪汉风中发抖 救助站夜送棉被 2014-12-11 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7;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8;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6;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08;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1;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2;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3;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0;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4;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09;永康日报072014-12-1100015 2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