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杭城 赴一场婺曲盛宴
经角逐 斩获单项第一名
![]() |
![]() |
![]() |
![]() |
![]() |
![]() |
![]() |
![]() |
1 |
![]() |
3 |
![]() |
2 |
![]() |
中月五星民乐团演出全景。 记者 李凌灏 摄 |
![]() |
![]() |
中月五星民乐团奏响浙江好声腔,大师戏迷齐叫好
个人单项奖排名
第一名:永康中月五星民乐团
唢呐 吴铁柱
第二名: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板胡 蔡南正
第三名:湖州市文化馆
二胡 裘钢
第四名:浦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唢呐 李生贤
第五名:浙江婺剧团
笛子 赵卫华
第六名:浙江京剧团
京胡 李一玲
第七名:平阳县新民和剧团
司鼓 姚国明
第八名: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
司鼓 邢寿兵
■记者 李凌灏 通讯员 唐牧蓉
戏曲离不开伴奏。这喧天的锣鼓、唢呐,对于喜欢听的人来说是种享受,而对于记者这种外行却往往只当它是噪音。其实戏曲的伴奏也是有表现语言的。这话若是在几天前说给我听,恐怕还真只能落个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
细想,文化到了博大精深的地步,文字和语言确实都显苍白。雷鸣电闪,燕语莺声,演员的唱念做打都和着伴奏的节拍,一步步踏的都是一种情感,确是一番无言胜有言的意境。
戏曲音乐的锣鼓点、唢呐声里怎能没有丰富的语言?这样传承了数百年的艺术,哪一块领域不渗透着文化的芬芳?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台下观众最明白,不是自吹自擂的黄婆卖瓜,不是填写在证书上的学历,而是起承转合间的气场,或大气磅礴,或婉转低回。
日前,记者随中月五星民乐团前往杭州,亲眼见证了2014浙江省戏曲音乐(演奏)汇演终评的盛况。作为入围汇演终评的25支乐队中,唯一一支民间乐团的中月五星民乐团,在5日的评比中表现尤为抢眼,并应邀作为压轴乐团在浙江胜利剧院为本次评比做汇报演出。
6日,终评结果出炉。五星民乐团不负众望,凭借《花头台》一曲夺得第二名的好成绩,荣获“优秀演奏奖”。此外,该乐团团员吴铁柱更是以一曲精妙绝伦的唢呐曲《二凡》技压群雄,获得个人单项一等奖。
优秀演奏奖排名
市文化局局长翁卫航(右四)迎接乐团捧奖凯旋
俞朝忠代表中月五星民乐团领取优秀演奏奖
唯一一支民间乐团
赢得汇演满堂彩
招揽人才规范整顿
民乐团丝竹奏新声
“浙江好声腔”2014戏曲音乐(演奏)汇演是由省戏剧发展促进会主办,旨在抢救、保护和传承在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戏曲声腔艺术的大型戏曲音乐交流活动。“这是浙江省首次,也是全国戏曲界的首次。本次汇演,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让作为戏曲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音乐走到主角的位置,配合演艺人员的演唱、表演,展示我省戏剧剧种丰富的声腔艺术,从而让人们认识它、了解它、珍爱它。”本次汇演音乐总监、评委、国家一级作曲家谈声贤表示。
据了解,此次汇演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40多支代表队参加,最终,经过初审确定25支队伍入围。其中,金华市4支队伍参赛,中月五星民乐团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入围的25支代表队几乎是专业剧团,其中不乏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京昆艺术中心等成名已久的专业音乐表演队伍。中月五星民乐团作为入围的唯一一支民间乐团,其优异表现令人不禁为之精神一振。
灯光暗去,只照亮舞台一角。柔和的聚光灯下,西装革履的中月五星民乐团唢呐手吴铁柱登台亮相,拉开架势,腮帮鼓起,手指翻飞,吐气出声。灯光照亮舞台,数十位乐师端坐,拉动琴弓,挥动鼓槌,熟悉的京胡声、锣鼓声响起。锣鼓声声激越,唢呐欢歌飞扬……一开场就引得现场观众齐声叫好。
中月五星民乐团因其规模庞大、技艺高超,被本次汇演组委会安排为压轴节目。临上场,已是21时许,但台下观众热情依旧,许多人一边鼓掌一边高声赞叹:“好!” 还有不少观众没有位置,就站在过道上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精彩处,还忍不住用手打起了节拍,随韵而唱。
“我是被朋友拖来了,一开始也就是应付,看了一会儿,感觉完全被颠覆了,原来戏曲音乐还可以这么美。尤其是那个最后出场的来自永康的乐团,他们的演奏真的可以说是大气磅礴、气势如虹,把全场的气氛都调动起来了。”演出结束后,一位年轻女观众这样对记者说。
招揽人才规范整顿
民乐团丝竹奏新声
“这次能够得到这么多专家大师和观众们的肯定,我感到非常高兴。这不仅是一场高规格的、全省范围内各专业团队间的较量,也是各选手间一次非常难得的交流与展示。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手捧获奖证书的吴铁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我去年来到永康加入中月五星民乐团,这是一个以婺剧音乐为基础的乐团。我从那时开始接受婺剧的熏陶,入乡随俗,一进乐团我就向团里的师傅们请教,然后再加上我自己的理解。我之前在台上演奏的《二凡》其实已经有了很多婺剧元素在里面。”当记者问起学习唢呐的经历,吴铁柱的眼睛似乎顿时亮了许多,脸上的神情也变得生动起来。
“这次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个人单项的一等奖,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个鞭策。以后我还要继续融合各家之长,将唢呐的演奏技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通过此次汇演与同行的交流与切磋,吴铁柱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
“本次汇演吸引了这么多来自全省各地的专业乐团,说实话,出发前还是有点忐忑不安的。”中月五星民乐团创始人俞朝忠直言不讳,虽然对乐团长时间下来的努力成果充满信心,但也深知本次参加汇演的队伍大多是拥有多年演出经验的专业化乐团,不管是团员默契度还是演奏技巧,都具有极高的水准,“只要能发挥正常水平就好,也没想过真能拿到大奖。”
这是五星民乐团自获得“两岸三地”中国民族乐队展演金奖、第八届“长三角”地区民族乐团展演最佳演奏奖之后的再一次飞跃。据了解,乐团自2012年5月成立以来,就不断面向全社会招揽人才。目前,乐团人数已经扩充到了50余人。经过规范化整顿,每周都进行定时定量保质的精心训练,不断提升乐团的艺术表演水平。
“我们最终能胜出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优秀的民间艺术,在于我们传统的婺剧特色。”俞朝忠谦虚地说,“若说专业水准,与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等专业乐团相比其实还有一定差距。但也正因为我们是民间的,才能更加充分地展现几百年来婺剧所蕴含的内在文化底蕴,民间传统反而成了我们的特色,为我们加了分。”
老歌新唱出精品
弥补我市文化空白
“真的很惊喜!五星民乐团作为一个来自民间的非专业化乐团,为整场活动增彩添辉不少。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第一名。”谈声贤在剧场外接受记者采访时仍然有些激动,对民间能培养出如此具备一流专业水准的民乐团赞叹不已。他坦言,从专业评委的视角看,中月五星民乐团在演奏中能够艺术化地反映作品内涵,在演奏风格中带有强烈的婺剧风格,演职人员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磨合得很好,互相之间配合的默契度很高。
“中月五星民乐团来自民间,其演奏曲目、风格等都非常接地气,很受老百姓欢迎。这次参加‘浙江好声腔’音乐汇演,乐团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有了突破。这次获奖,对五星民乐团而言,意义深远。” 著名笛子演奏家、中月五星民乐团艺术顾问蒋国基希望五星民乐团能够继续审视自身不足,不断克服缺点,通过人才引进、作品创新等途径,让乐团越来越出色,在不久的将来,带着充满金华地方特色的婺剧音乐,“出省”“出国”,走向更大舞台。
“曲艺从来没有固定的形式,而是‘活’在艺人身上,一旦后继乏人,就容易消失。传承好经典曲目,还要不断创作出新作品, 演出的曲目必须多元化,老歌要新唱,多出精品。乐团必须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心理的曲子。这样才能提高婺剧的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来看。有了市场,有了群众基础,传承下去就不是问题。” 俞朝忠对乐团、对婺剧今后的去向充满了信心。
俞朝忠坦言,我市作为经济强市,文化产业却相对薄弱。“中月五星民乐团在外面演出比赛,代表的是永康文化的实力和态度。这次能在全省的戏曲音乐汇演中获奖,也算是填补了我市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一块空白。”他希望,通过这一场场文化交流,最大程度地弥补我市在民间文化方面的缺憾。
第一名:浙江越剧团
第二名:永康市中月五星民乐团
第三名:浙江婺剧团
第四名:东阳市婺剧演出有限公司
第五名:新昌县调腔保护传承发展中心
第六名: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第七名:衢州市西安高腔传习所
第八名:浙江台州乱弹剧团
第九名:浙江京剧团
第十名:宁波市甬剧团有限公司
第十一名: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
第十二名:绍兴柯桥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记者手记
J
婺剧之花暗香涌动
■记者 李凌灏
婺剧是我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中后期,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我市的婺剧底子深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人听它、学它、唱它,乐此不疲。
中月五星民乐团是我市优秀民间乐队的典型代表。乐团创始人俞朝忠办文化不追求经济利益,花大手笔投入文化事业,将一大批像吴铁柱、“永康阿炳”吕贫忠这样的散落民间的优秀艺人请进乐团,为其提供舞台发光发热。
此外,五星民乐团还立足于传统婺剧文化,近年来收集整理了近百首相关剧目和几十余首唱腔、曲牌,为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艺术不懈努力。
至此,五星民乐团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上频频露脸,屡获殊荣。频繁密集的外出献演,不仅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提升了乐团品牌,锻炼了演出队伍,还培育了婺剧市场,积累了人脉与观众,极大拓展了婺剧兴盛发展的空间。
“银灯映照千员将,一台容下百万兵”,是婺剧的真实写照。在经历了数百年的繁荣后,婺剧文化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现实。但老祖宗留下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总得有人去传承,去发扬。
所幸,我们还有这样一批以中月五星民乐团为代表的,有志于婺剧事业、爱好婺剧文化的民间力量。时空交错,婺剧之花扎根丽州的文化沃土,虽未花开满园,但也暗香涌动。
吴铁柱演奏唢呐曲《二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