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历练 满园桃李溢芬芳
“慈善文化进校园”获奖征文选登(之三)
从种子到森林
徐慧英
慈善是一粒种子
广场上,孩子指着远处“慈善捐款”的横幅问妈妈:“妈妈,什么是慈善呀?它在哪里呢?”
妈妈沉思了片刻,用手轻轻地点着孩子的胸口,神秘地说:“它在这里。慈善是一粒小小的种子,我们把它种在心里,让它生根、发芽、长大…….”
“每个人心里都有吗,妈妈?”孩子迫不及待地问。
“是的,孩子,大家都有!只要发自内心、尽自己所能地给予别人帮助,就是慈善。”妈妈有些激动地说。
“我懂了,妈妈!我现在就可以去做一件慈善的事!”孩子茅塞顿开,眼里跳跃着阳光,兴奋地拉着妈妈向捐款的队伍跑去。妈妈欣慰地看着孩子,眼里同样跳跃着阳光。她明白,此刻,她已悄悄地把慈善的种子种进了孩子的心里。
慈善是一株小苗
公交车上,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上了车。孩子习惯性地起身让座。可位置只有一个,还有一位老人站着呀!孩子四下张望,见大家都无动于衷,最后着急地望向了妈妈。妈妈从孩子的眼神里读出了复杂的东西:着急、怀疑、迷惘、埋怨、无助……妈妈的心一惊,使了一把劲,努力起身为另一位老人让座。孩子急忙扶住妈妈,心疼地说:“妈妈,你的脚……”妈妈用眼神制止了孩子。
或许是注意到了妈妈手里装着药的塑料袋,或许是看到了妈妈起身时的费劲,又或许是留心到了母子间悄悄地交流,那位老人执意不肯就座。
“坐我这儿吧!”旁边的一位青年开口了,并迅速起身扶老人坐了下来。
整个让座的过程不到两分钟,但整辆车上,或者说人们的心里,却悄悄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孩子扶妈妈重新坐下,安心地依偎着妈妈,眉梢眼角皆是阳光,妈妈也是。
慈善是一棵大树
雨夜的郊区小路上,一辆汽车迎面疾驶过来,刺眼的远光灯照得驾驶室里的妈妈几乎看不清前面的一切,汽车不禁晃动了一下。坐在后座的孩子急忙宽慰妈妈:“妈妈,这位司机可能忘记开近光灯了吧?像妈妈这样坚持开近光灯,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也这么做的。”
见惯了种种因停车、行车引起的纷争,妈妈不禁对眼前的孩子钦佩起来。面对种种不好的现象,能始终坚持善念,以善心去理解、包容,以善行去化解、改变。谁能否认,这小小心田里的慈善种子已经是一棵参天大树了呢?(一等奖)
我们同孩子一起成长
胡妙锦
这几日,我有幸捧读了《慈善读本》一书,对里面的内容感触颇深,忍不住将它与自己孩子平时的行为做了个对比,才猛然觉悟:不是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慈爱”种子就行,还少不了我们做父母的精心培育。当孩子的行为不当时,我们应该在他们的耳边敲响警钟,督促他们好好去改正才可以。毕竟一颗种子如果不好好培育,细心浇灌,又怎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呢?
于是,这大半年来自己与孩子相处时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一一放映:在他上幼儿园时,当我对他说自己痛了三天三夜,才生下了他,他只是莞尔一笑,说:“我知道自己在妈妈肚子里时,很会踢妈妈的。”也难怪,年纪还小的他,我又能期待什么呢?长大一点,每逢我的生日和“母亲节”,他都会准备一点小礼物,然后腼腆地送给我,每每那时,我真的很感动。现在已经11岁的他,表达方式改成了亲亲我的脸颊。只要我做的事让他喜欢,为了表示对我的感谢,他都会跑过来亲我一下,然后又笑着跑开了。我想:这就是孩子对我爱的回报了,虽然他们的心意小,但情意却很真。
“这样的儿子,对别人也应该一样的吧!”我这么想着。可是有一次我载他去他外婆家,当我停下想去买点什么时,他却突然抱怨道:“妈妈,怎么您每次去外婆家都要买东西呀!不要买了,她自己会买的!”那一刻,我纳闷了:难道我孝顺自己的妈妈,都不行吗?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我还以为他早就明白了要懂得“感恩”的道理。不行,我得说说他。就这样,一路上免不了我的唠叨,虽然他也嫌烦了,但毕竟他是听进去了。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身上可以瞧见父母的影子。是啊,只有我们做父母的,懂得孝敬老人,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被我们所感化。就像《慈善读本》一书中所写的那样:爱心教育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并且人人都不是局外人。
现在,每次我一有什么动作,儿子就会有先见之明,但是他不会再抱怨,而是说:“我知道妈妈去外婆家,一定要买东西。我猜,那是给爷爷奶奶的……”每次,我都会夸他真聪明,真孝顺,让他因自己的行为而感到自豪,让“感恩的种子”在他心底扎根、生长……
那晚,儿子叽里呱啦地跟我讲《慈善读本》里的故事,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这本书您看了会不会哭?如果您哭了,要跟我说。”那时我就想:看来这本书让儿子哭了。当晚,我翻看了这本书。当我看到那一张张“关注他们,他们需要关爱”的图片时,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爱,就要勇敢地说出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出来!我希望通过这次读书活动,儿子能留下一颗慈善之心,幸福快乐地成长!而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自然也应该做好表率,以身作则,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一同进步。让爱心之根种心间,慈善之花绽人间!(二等奖)
微慈善 大爱心
何恩会
儿时,母亲常告诉我:“要常怀一颗爱的心去帮助别人。”多年后,已为人母的我把这个从母辈手里接过的“珍宝”交到了孩子手里。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到了我的故里云南。母亲在学校对面经营着一家只足以温饱的小店。每当下课学生们蜂拥而至挑选自己喜爱的物品时,我总会注意到有一个女孩坐在对面冰凉的石板上,穿着破旧的衣服,下雨便披上一张薄薄的塑料布……痴痴地望着我面前土豆飘出的热气。心中某根弦被拨动,我端上一碗满满的土豆,递到她手里,她羞怯地看了我一眼,便低头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后来,她的姐姐告诉我,原来我的母亲一直在帮助她们。
这不禁让我想起那个谁家都揭不开锅的年代,母亲和父亲在尽全力满足我们兄弟姐妹四人的温饱后,还会节省出一部分衣物和食物去帮助比我们更艰难的人,那一颗伟大的心不亚于任何一个有过高额捐赠的慈善家的心。不论是学生时代老师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们买文具,孩子在熟悉的岔路口为刚到的人指明方向,或是扶起跌倒在路上的人,都是爱心的表现。尽管这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但它们都是一种真情的表达。
尽管没有陈光标的财富,捐不了那么多的物资;没有特蕾莎姆姆的伟大,穷其一生,帮助弱者;没有郑板桥的权位,免去万民赋税。但我认为,慈善不分年龄,不分贫富,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微慈善,大爱心!(二等奖)
阳光下的帮扶
程莲香
今天,阳光爱心社在三江广场举办了帮扶薛琳爱心义卖公益活动。
天刚蒙蒙亮,就已经有志愿者来到了三江广场,他们搭阳篷、布展架,忙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13天来没日没夜筹备的艰辛劳累。
太阳很快从地平线升起,广场的志愿者越聚越多,这次的志愿者群体比较特殊,除了阳光爱心社的志愿者外,还多了一群穿校服的小志愿者和家长。
活动开始后,广场上陆续有过路的人们驻足,有从四面八方汇聚来的爱心人士,为了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购买着由爱心商家免费提供的商品,有的直接把善款投进了捐款箱,当记者要采访他们时,他们腼腆地选择了转身,只留下了一个叫作“好人”的背影。
太阳好像感受到了这爱心的火热,更是毫不吝啬地散发出耀眼的热情,也试图尽力让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温暖的阳光……
志愿者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炎热,只是在爱心人士专门为他们送上水果的时候,才想起自己这一整天没吃过饭,没喝过水,一双双不是太干净的手迫不及待地剥开橘子就塞进嘴里……
下午4时,义卖活动圆满结束,本次爱心义卖共筹得善款178922元,阳光爱心社将全部善款,连同满满的祝福送到薛琳家里。
让我们祝福薛琳,早日康复,同在一片蓝天下,每天都能感受到这温暖的阳光!(二等奖)
幸有慈念 福源善心
赵晓飞
2010年的一个秋日,艳阳高照。为了庆祝生日,我随着一身新衣的女儿来到时代广场。广场中央搭起的临时舞台上,平安志愿者激情洋溢的宣讲拉住了女儿蹦蹦跳跳的脚步,我随之站住。主持人向人们诉说着这一场罕见的旱灾,发动群众参加募捐,女儿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们为云南那些人捐钱买水吧!”
不久前,我通过另一个社会组织参加过这样的募捐活动,所以尽管西南大旱触及心田,但觉得已经尽了社会一员之力,便没打算再次捐款。我就抱起女儿笑着说:“妈妈已经捐过了哦!”
女儿却较起真来:“那我还没有捐过呢!”我假装一脸为难的思考,“妈妈刚给毛毛买了新衣,钱也不多了,你还要去麦当劳……”
女儿一脸纠结,半晌才开口:“妈妈,去麦当劳是给我过生日,我不去了,把钱捐给那些没有水喝的人吧!”
女儿的话再一次触动我的心田,犹如在我心间投下一颗石子,一圈圈地漾开来,舍己惠人——成人尚且不一定能有如此心境,我小小的女儿却有此伟大情操,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
女儿拿着百元红票,在我的帮助下跑上舞台,成为第一个参加此次活动的群众。在围观人的掌声中,我满心骄傲!
时隔四年,也许连女儿自己也忘记了当时的情形,我却将女儿当时幸福而满足的笑容牢牢地刻在记忆的画框中。
幸有慈念,福源善心。慈善是养人的水,心有慈善,人方能得大智慧,明得大是大非,长成真,善,美!(一等奖)
女儿义卖记
黄康明
黄昏的街头,夕阳正红,树枝优雅地摇曳着,鸟儿欢愉地啁啾着。一辆辆车都被那些归心似箭的人挤得发出了吃力的喘息声,两边的人行道上,如水的人流都迈着匆匆的脚步向着自己的目标奔去。
晚饭后,我骑着电动车载着女儿,顺着人流、车流驶向新华书店。来到三江广场等红绿灯时,一首熟悉的旋律“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飘进了我的耳朵。女儿说:“爸爸那边有许多戴着小红帽的人,那些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呢?”我想该让女儿了解一下社会,把车停好,牵着女儿的手走进广场。
原来,有一个爱心社团正在这里准备一次义卖活动,大功率的音箱正在播放《爱的奉献》。女儿接过一张粉红色的传单,看了一会儿,仰着粉嘟嘟的小脸,茫然地问我:“什么叫义卖?”夕阳正照在女儿天真无邪的小脸上,她是那样的神圣。刹那间,我的心灵被触动了,尽管我也不富裕,尽管我也是一个打工仔,尽管我是一个新永康人,我瞬间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用行动告诉女儿,什么是义卖。
我们来到义卖的物品堆放处,有小蛋糕机、小豆浆机,还有大人看的图书。我告诉女儿这些物品都是爱心人士捐献的,戴小红帽的这些人把这些物品卖出去,买的人就等于奉献爱心。然后,这些钱通过某种渠道送给需要帮助的人。女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说:“你选一样吧,今天,我们献一回爱心。”我掏出200元钱递给女儿,指点她去办理……
广场上,人越聚越多,我们退出了广场,赶往书店。女儿一手拎着蛋糕机,一手紧紧地拉住我,兴奋地向我诉说她去办理时的情景…… (二等奖)
慈善,温暖了我的家
金飞
说起慈善,我想我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
我是唐先镇大后小学四(2)班学生金昱希的爷爷。我孙子的出生是不幸的。在他出生两个月时,他爸爸因患尿毒症离开了人世。孩子三岁那年,他妈妈在我们的劝说下改嫁他乡。从此可怜的孩子与年迈的我们一起生活。
在我儿子生病期间,家里人为了给他治病,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不仅如此,还借了许多债务,但再多的努力也没有留住儿子。儿子的离去,给我们一家带来了无限的悲痛,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希望——我的孙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子进入小学。校领导及班主任了解了我们的情况后,伸出援助之手。象珠区教育助学基金会、市慈善总会送来慰问品、慰问金。政府部门也为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他在校学习提供了经济基础,减轻了我家的经济负担。孙子是不幸的,但有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他能在教室里安心上课,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啊!
身为慈善的直接受益人,我希望孙子能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锻炼好身体,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给社会和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将这一份慈善延续下去。(二等奖)
文章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