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所开展整治,相关部门协商增开班车问题
8人坐的三轮卡竟乘15个小学生
![]() |
制图:朱航鹰 |
家住西溪镇石江村的吕先生近日打进8890说,西溪小学放学时段,没有西溪开往马坞村方向的城乡公交车,沿线西山村、石江村、玉川村、马坞村等村的166位学生回家难。部分西山村的学生步行2公里回家,有的学生只能坐电动三轮车、柴油三轮车。家长明知这类交通工具不安全,有的还是无证经营,但别无选择,只能侥幸地让孩子与危险博弈。
■见习记者 翁俏
三轮车超载,孩子差点摔下来
3日16时,西溪小学的校门准时打开。学生们一涌而出,或与等候的父母会合,或结伴而行,踏上回家的路程。家住马坞村方向的一部分学生出校门后步行5分钟到西溪卫生院门前,那里停着七八辆等客的三轮车。步行到石江村需40多分钟,步行到玉川村约需50分钟,而到马坞村要走1个多小时,三轮车成为他们回家的交通工具。
给了三轮车司机1元钱车费后,学生们纷纷上车。这种车没有安全带,也没有扶手,孩子们紧靠车厢保持平衡。只见一辆车一晃,坐在最外侧的两个女孩差点摔出车外。三轮车每到一个村的村口都会停,大约30分钟后到达终点马坞村。
据吕先生估计,西溪小学坐三轮车到马坞村方向的学生有50人左右。他担心这样下去,终会出车祸。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些三轮车白天送货,放学时段就专门载学生,最多只能坐8个学生的车厢,经常会塞进十五六人。
吕先生对最近一次碰到三轮车超载之事印象深刻。当时车里一共有13个学生,座位坐不下,有4个学生只能站着。车厢空间狭小,路上又颠簸,孩子们只能紧紧拉着车顶一根细细的塑料绳保持平衡,看得他胆战心惊。更让他不安的是,这条公路上,有很多为绕开收费站的大货车经过。狭窄路面上大型货车与摇摇晃晃载满了学生的三轮车擦身而过。
一辆公交跑两条线,放学时段恰逢无车空当
为什么恰恰放学时段没有西溪到马坞的班车?市城乡公交公司给出了答案:西溪到马坞的班车属于镇村区间班车。开通之初,城乡公交根据实际客流情况,作相应运力调配,西溪至马坞路线、西溪至龙山镇西坞的路线共用一辆车。第一趟班车从西溪到马坞,车从马坞返回西溪后,接着跑西坞村,如此交替行驶。
从城乡公交公司提供的冬令运行时刻表上可以看到,这条路线首班车6时20分从马坞村出发,交替行驶到16时10分时,轮到的路线是西溪到西坞的,放学时段西溪至马坞正好没有班车。
对于学生家长提出的放学时段增开一趟西溪到马坞班车的要求,市城乡公交公司表示,目前运力紧张,班车已全部投入运营,近期根本无法新增车辆进行加班。
调整班车运行时间,将16时10分的路线改为西溪至马坞是否可行?市城乡公交公司表示,该班线涉及西坞、马坞两条线,路线调整就意味着到马坞的学生有车坐,但到西坞的人就没车可坐了,依然无法解决问题。
现有校车满负荷运转,难顾及西溪小学
孩子们坐不成班车,那么能不能享受校车的便捷?市教育局表示,按照市政府2012年出台的《永康市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意见》,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应遵照“就近入学,公交优先,校车辅助”的实施原则,以发展公交线路为优先解决方案。
我市现有的10辆校车已按规在4所小学运行,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某些路线的校车要连续行驶两趟。校车数量有限,要实现全覆盖有一定难度。而我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市财政没有增加校车的预算。
教育局也提到,申请校车是一项系统工作,校方提出申请之前,要做一系列的基础数据调查,包括路线的初步设计、道路基本情况、乘车学生数量等,汇总后向教育局提出申请。申请受理之后,教育、交通、公安三部门开展调查,一旦发现隐患,都会被要求整改。调查过程中,他们还会联合镇政府、学校、沿线各村协调学生候车棚的选址问题。条件全部符合的,教育局报市政府审批。
道路狭窄,有校车也难开
西溪小学也曾想过申请校车。全校1300个学生,施教区涉及18个村,校长陈强根走访过每个村。“这些村不仅分布散,道路情况也很糟糕。像洪塘村、莲屋村的路,破损严重,宽度只够一辆车通行,没法掉头,有校车也难开。”陈强根说。
西溪小学本身的硬件设施也不足,校门口过窄,一出校门就得转弯,且道路窄,校车开进开出也不方便。
对学生坐三轮车的问题,校方表示很无奈。每次学校开家长会时,校方都会与家长沟通,劝他们不要让孩子乘坐无证无照的交通工具,班主任也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但任何劝说都解决不了问题。
目前,各方都在继续努力:经运管部门的整治,三轮车超载现象大减;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将第三次到西溪协商增开班车问题;西溪小学南面的新校门正在紧张施工,以方便以后车辆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