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村民上户口,他前后跑了4个多月;女儿高烧,却无暇顾及
王海滔:常对家人说对不起
![]() |
正在处警中的王海滔(右)。 |
践行群众路线 争当人民满意警察
J
■通讯员 黄云萍
2日,在石柱派出所,刚出警回来的民警王海滔脸上伤口依旧清晰可见。轻伤不下火线,右眼角虽然肿胀,脸上也有多处被划破,但他依旧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值班、接处警、处理案件,一样都没落下。
王海滔今年31岁,从小他就立志成为一名警察。“我只想念警校。”2004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湖北警官学校。2008年,警校毕业后的四年时间里,他一直待在湖北宜昌的特警支队。2012年,王海滔调回了我市,被分到石柱派出所,成为一名社区民警。
“能帮助他们,我比谁都开心”
11月28日下午,王海滔接到110指令,前往辖区新店村金温高铁施工现场,处理一起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引发拦截水泥车闹事的纠纷。
“讨要工资固然没错,但是通过堵路这种方式讨要是不妥当的。”对于王海滔的耐心劝说,一名情绪激动的农民工杨某非但没有听进去半句,还趁其不备,用拳头袭击了王海滔。随后,杨某被依法处理。
“我真的没有时间去管脸上这点小伤,手头的工作还有很多。”脸上挂彩,王海滔却没有请假休息,转而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联系场地、制作法制宣传画册……原来,再过两天,所里要到前仓镇组织开展一次“前仓集市法制宣传会”。“前期筹备了好久,不能在这关键时刻因为脸上的伤就取消了。”王海滔说。
今年7月的一天,前仓镇某村一位50多岁的大叔陈某来找王海滔,说要给闺女上户口。“放心,我会尽力帮你办好事情。”看到大叔渴望得到帮助的眼神,王海滔决心一定要帮他办好。
据悉,陈某口中的“闺女”是12年前他在路边捡的。陈某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娶妻,于是他就把这个女婴抱回家,当成自己女儿抚养。一转眼,小姑娘已到了上初中的年龄。
10多年来,陈某为了女儿户口一事,没少奔波。由于不懂相关政策、法规,一些相关的证明,他也一直提供不了,户口一事才拖到了现在。
了解情况后,王海滔开始奔走于各个部门之间,村里、镇上、计生办,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就这样,前后共花了4个多月时间,事情总算明朗。11月,陈某拿着村里资助的钱去杭州,和养女做了亲子鉴定,证明该女孩不是他亲生的,最终办妥了户口一事。在法律上,陈某和养女的关系得到了认可。
“谢谢!谢谢!”户口办好那天,陈某紧紧握着王海滔的手,几度哽咽。“他现在还时常会回来看我,其实能帮助他们,我比谁都开心。”说这句话的时候,王海滔一脸的满足。
有了家人支持,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
今年端午节,王海滔本打算陪家人出去玩,可是临时接到了紧急工作——辖区有聚众斗殴案件发生,急需处理。看到小女儿又哭又闹,不肯让他走,王海滔心里很不是滋味。
“去吧,工作要紧,这里有我呢。”妻子邵燕让王海滔安心赶回单位加班。当晚,天空下起了大雨,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王海滔忙得焦头烂额,而此时妻子邵燕正独自一人冒雨开车,将高烧40度的女儿送到医院打针。
“她是上海人,对永康不太熟悉,那天她慌了,但是全程她连一个电话都没打给我,就是不想打扰我工作。我也是第二天晚上忙完所有事情回到家里,发现家中无人,打电话才得知女儿住在医院。”对于妻子和女儿,王海滔很愧疚。
王海滔话不多,但提及家庭时,他就像有了说不完的话,言语中充满了幸福。
“她不仅贤惠,还很独立,有主见。很多时候,我顾不上她,顾不上家,觉得对不起她娘俩。”王海滔说,自己之所以能安心从事警察这一职业,最应该感谢的是妻子。
王海滔和邵燕在大学里结识,毕业后,邵燕回到上海工作,而王海滔留在了湖北。即使分开两地,两人的心却未曾分开。后来,王海滔被调回我市,两人也终于喜结连理,之后女儿降临。
为了王海滔,更为了家庭,妻子邵燕毅然辞去在上海的警察工作,通过司法考试,来到我市,当了一名律师。
王海滔说,作为一名社区民警,正因为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自己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喜爱的公安工作当中,尽自己所能,守护一方安宁。“替老百姓办事,即便再累再辛苦,我都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