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解禁”逼迫业主寻求转型之路
网吧赚钱可能会越来越难
![]() |
准入门槛降低仍需审批
3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了解到,目前他们还没有收到正式书面通知,但了解到通知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取消对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数量的限制,场所最低营业面积调整为不低于20平方米,计算机单机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等。
2007年,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业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2007年起,全国网吧总量不再增加,各地均不得审批新的网吧,该禁令直到去年11月才被解除。我市网吧自文广新局接管后,就停止对新开单体网吧的审批许可,截至目前全市网吧数量仍停留在85家。这次通知下调了网吧审批市场准入门槛,对网吧总量、布局不设要求。
但放开网吧审批并不意味着不用审批。文化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朱培德说,开设一家网吧,仍需获得文化、公安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审批;距离中小学校200米范围内不得开设网吧;房屋用途性质、消防设施仍需符合相关规定。
相关链接
X
■记者 田妙联
部门
今后监管不会放松
放开网吧审批后,对前景担忧的不仅仅是经营者,更多的担忧来自学生家长。市民楼先生家的孩子今年已上高一,他深怕孩子禁不住诱惑陷入网海。楼先生说: “新政实施,开网吧的门槛降低了。如果网吧数量激增,那么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令人担心了。”
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网吧85家,网吧电脑数15000台,平均每家网吧有电脑176台。那么,审批的放开是否会带来更大的监管压力?
朱培德表示,目前该队只有6名执法人员,网吧审批开放后,监管的难度将大大提高。国家虽有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未成年人利用他人身份证上网的违规事件也时有发生;随着网吧竞争的加大,在利益驱使下也不排除黑网吧的出现。为了加大监管力度,他们目前有两点思路,一是改进自身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二是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特别是作为孩子监护第一责任人的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力度。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共担职责,才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
近日,文化部、工商总局、公安部、工信部四部委发出通知,全面放开网吧审批,并逐步转型升级。此消息一出,受移动互联网冲击,经营成本上扬及用户数量下降等影响,本已处于下行通道的网吧市场将面临洗牌。
国家对网吧管理
规定的变化
网吧行业的转折发生在2002年6月16日。当天凌晨,北京“蓝极速”网吧遭到四名中学生纵火。由于网吧老板为防止客人逃走,把客人反锁在网吧内,导致25人死亡,其中一半是学生。
2002年11月15日起,《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其中把未成年人禁入网吧作为工作重点。
2003年起,全国实施“不新批一个单体网吧”政策。
2007年,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等 14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地不得再审批新的网吧,彻底对新网吧下了“封杀令”。
2013年,在“冰封”十年后,文化部宣布解禁单体网吧的审批。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曾被炒上天
听到全面放开网吧审批的消息,飞鱼网吧负责人陈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许可证不保值了!”
陈先生介绍,网吧审批禁令曾使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成了“香饽饽”。在我市,前几年有人私下交易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价格炒到130万元左右,甚至有人喊出270余万元的高价。即使这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是“一证难求”。 2010年,陈先生瞄准了当时火热的网吧市场,用170万元“抢”了一张许可证。
“大家都在拼价格,你不拼就没有。”陈先生告诉记者,2011年至2012年间,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最抢手,价格可谓一浪高过一浪。由于价格实在高,很多经营者只好寻求合伙人,以解决资金的困扰。
“真没想到,才三年的时间,曾经一证难求的许可证竟变得无人问津。”去年,陈先生听到网吧审批即将放开的风声,于是他尝试将许可证出手。结果连登了两天的广告,一个询问电话都没有。
如今开网吧赚钱有点难
“虽然降低准入门槛,但新人想开网吧也并非简单事。”网友之家负责人金妙芳去年刚“砸了”100多万元用于网吧装修,才留住了客源。
金妙芳是我市较早进入网吧行业的从业者,从2001年至今,在这个行业经营了十几年,可以说对我市网吧市场的发展较为熟悉。据她介绍,我市现有80多家网吧,仅网友之家附近5分钟路程内,就有五六家网吧。不断有新人进入这个行业,也不断有人被淘汰,真正一路坚持下来的经营者也就一半左右。2005年至2006年,是我市网吧发展的黄金期,网吧的上座率高达90%。近年来,上网价格相对稳定,但房租、员工工资、维持费用涨幅较大,再加上智能手机的普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减少,我市网吧市场开始走入下行通道。为抢夺客源,各大网吧纷纷开启比拼电脑、网速、设施的 “装修”大战。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的投入,往往只能换来数月的火爆人气,一年后,喜新厌旧的网民又将另寻他处。
“以前一年可能有三分利的赚头,现在想从网吧赚大钱是不可能的了。”陈先生说,目前城区网吧经营规模以100台左右电脑的网吧居多,而要开一家100台电脑的网吧,至少需要100万元启动资金。
至于盈利如何?陈先生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市场上网吧时价在2.5元至4元。以100台电脑的网吧估算,日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年营业额六七十万元。除去房租20万元,人工费10万元(至少三名员工,网管、收银、保洁员各一名),水电费三万元,电脑等折旧费15万元(5500元桌椅一套,三年更新一次),加上杂七杂八费用等经营成本,一年也就赚10多万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前电脑三年一换的,现在两年不到网友就嫌网速不给力了。”陈先生说,虽然前些年网吧审批遭“封杀”,但从现有上座率来看,我市整个网吧市场已接近饱和。现在,网吧审批放开,那么接近饱和的市场就如同刚好盛满的一杯水,这时候再加几块石头,水不满出来才怪。“进来一批,就会关掉一批,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陈先生预测。
网吧积极转型增加多元服务
“只有改变经营模式,网吧才能起死回生。”重金属网吧负责人吕红响去年就明显感到网吧经营的压力,于是考察了东阳、义乌、上海等地的网吧经营场所,并从中探寻到新经营模式。今年5月份,吕红响将原有网吧“变脸”为“网咖”。
何为“网咖”?3日,记者来到重金属网咖,见到了现代时尚的装修风格、豪华的沙发雅座、崭新的高端电脑。数百平方米的大厅内遍布绿色植物,大厅左右两侧依次隔出一间间各种风格的独立小包房,依次设了榻榻米区、对战区、卡座、情侣包厢,还有真皮按摩椅的贵宾区和藤椅休闲区。
“wifi全覆盖、专业鼠标、快速上网,我们的卖点是高端硬件、环境和服务。”吕红响介绍,店中配备了咖啡、奶茶、简餐等多项服务,总投资200多万元。整个“网咖”可容纳180多人同时上网,但收费并不算贵,一般为每小时三元至十元不等。
网吧变身“网咖”后,晚上高峰段客源基本爆满。工作人员时莉介绍,休闲食品和饮料的利润明显要高于传统网吧,目前日均营业额能达到2000多元。此外店内还将不定期举办各种电竞赛事,并利用微信、美团等社交平台发布比赛信息,以此来吸引更多顾客。
新业态“网咖”的出现,也引来了同行的围观。记者发现我市已有数家网吧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升级”转型成休闲模式。
“网吧也好,网咖也好,别人怎么做,你不一定也要这么做。”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传统网吧应与时俱进,增加多元服务,除了变成“网咖”外,还可以变身主题网吧,突出游戏或电子竞技功能;或是扮演社区网吧的角色,规模虽小,靠便利赢得顾客。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