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侦查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3起,挽回经济损失近6000万
市公安局多措并举为企业护航
■通讯员 童俊挺 陈凯璐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维护本地企业健康发展、打击涉企犯罪工作中,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引,积极做到“零容忍”打击、“零空隙”保护、“零距离”服务。从打击、防范、服务等三个主要方面着手,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安全保障。
截至今年11月份,市公安局共立案侦查各类涉企经济犯罪案件23起,其中破案19起、采取上网追逃等措施4起,为包括多家市百强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维权,挽回经济损失近6000万元。
“零容忍”打击,严打涉企经济犯罪
自公安部猎狐行动开展以来,市公安局全力治赖追逃,净化经营风气,赴境外抓获多名重大经济逃犯。2月19日,我市某知名进出口公司法定代表人俞某某因涉嫌合同诈骗,举家离境出逃,众多企业因此受害。
案发后,市公安局在第一时间开展证据收集、资产查封及境外追逃等各项工作。经过近5个月的努力,最终分别于7月2日和7月20日在乌干达将俞某某及其母亲缉拿归案。在此后的3个多月中,市公安局陆续从越南、柬埔寨等国抓回多名境外在逃人员,对企业主跑路现象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针对屡有涉及经济犯罪的人员出逃这一情况,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将控逃追逃作为经济维稳的首要任务来抓,对有潜在出逃可能的人员,警方会同市处非办采取代管护照等手段,防止其出逃;对现发跑路人员,在第一时间落实边控应对措施,努力阻止其携款外逃;对已潜逃境外的涉案嫌疑人,树立“必追”决心,积极开展境外追逃。
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始终本着维护企业利益的原则,实现快侦快破,坚持打击与追赃并重,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住”的紧迫感全力开展追赃工作,确保“追赃返赃最大化、企业损失最小化”。
涉嫌职务侵占的犯罪嫌疑人胡某,曾在我市某公司担任项目部经理,在任职期间,胡某利用职务之便,将10多万元的货款占为己有。接到公司报案后,市公安局迅速展开侦查,快速破案,为公司及时追回了全部赃款,切实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零空隙”保护,提升企业防范能力
“预防在先,及时堵漏,规范经营秩序”是市公安局经侦大队在保护企业、提升企业防范能力等方面的工作目标。
针对涉企经济犯罪的最新动向、规律、特点等,经侦大队通过报纸、电视、微博和上门走访等途径,及时向企业做出预警提示,切实提高企业防范侵害的能力。截至10月,经侦大队共发送70余条预警信息,累计受众达上万人。
针对部分企业职工法律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情况,经侦大队还通过进企开办法律讲座等途径,开展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向企业职工宣传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教育企业职工要遵纪守法,以达到降低企业员工内部犯罪率的目的。
在预防与堵漏的基础上,市公安局积极面对面约谈企业,规范企业的经营秩序,促使企业主树立依法经营理念,避免出现因企业自身违法而成为法律追究对象。
同时,市公安局充分发挥在办案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优势,结合受害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专业的角度帮助企业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
9月23日,某快递公司专程到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送锦旗,以表达对经侦大队工作的肯定和感谢。原来,今年6月,该快递公司报案称公司客户经理雷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款项260多万元,被公司发现后,假借筹钱还款之名出逃,失去联系。接到报案后,经侦大队迅速展开调查,并赴河南将已逃回老家的雷某抓获归案。
破案后,经侦大队针对该案件中企业管理的漏洞,专门向该快递公司建议,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堵塞这些漏洞,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零距离”服务,帮难解困主动有为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还采取多种措施,为群众帮难解困。其中,“零距离”服务是市公安局护航企业发展,为企业主帮难解困的亮点之一。
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采取召开企恳谈会、上门座谈的形式,主动了解企业经营发展现状,加强金融形势宣讲,提醒企业规避风险,坚定做强实业的信心,并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同时,市公安局以经济开发区小鸽警务室为“样板”, 积极挖掘、探索多样化的对企服务,并以点带面地推进服务型警务室建设。目前,小鸽警务室通过定期组织开展企业消防安全演练、开设便民售票服务窗口、建立“爱心基金会”帮难扶困等多种服务形式,为辖区企业、群众提供家门口式的快速优质服务,深得企业主及务工群众的好评。
为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组织作用,经过前期筹备,9月4日,象珠镇区域群防二大队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市公安局共已组建区域联防队伍15支,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安企强防协会320家企业为代表的“企企”模式、以城西新区村企治安防控协会34个村、105家企业为代表的“村企”模式。这些群防群治组织在构建企业平安外围、服务企业发展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