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库聊天室是公用客厅 邻居微信群成住户“110”
线上线下互助 40家亲如一家
![]() |
邻里快乐出游。 |
![]() |
■见习记者 章芳敏
年末将至,许多人又开始盘算起元旦或是春节假期要去哪玩。近日,家住城东路666弄2幢和4幢的居民们又开始计划假期旅行了。他们出行不是找家人或者朋友一起,而是约上这两幢楼里的邻居自驾游。
在这两幢住宅楼里,大家提到“邻居”这个词,就感到格外亲切。说到“和谐邻里”,居民李玲俐打开了话匣子,她说,他们不仅仅是邻居,更是一家人。
邻居微信群,小家庭变大家庭
这两幢楼里共住着40户人家,为了方便联系,住户们建立了一个邻居微信群。在群里,既有公务员,也有教师、个体户、医生、银行工作人员。楼里住户的不同职业,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大作用。比如有人头疼脑热身体不适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上医院,而是去找邻居医生,小痛小病就不用上医院排队开药方了;暑假时,有教师邻居帮着带孩子顺便督促完成作业;谁家有涉法方面的疑问,肯定会想到邻居警察;家里有多余的日用百货,群里晒一下,物物交换,各取所需;想找人一起锻炼身体,群里呼一下,不愁没人陪你。
因为工作关系,有的住户夫妻俩加班加点是常事,孩子的吃饭成了个大问题。现在好了,加班?没关系,只要跟邻居说一声就行,没有后顾之忧。以前因为没时间接送孩子,孩子上学、放学都得自己挤公交车。父母在单位上班,还得常常担心孩子放学到家没有,是否安全。自从有了邻居群后,楼里几户人家一商量,来了个资源整合,早上由在单位上班的家长统一送,下午放学就由时间相对自由的个体户家长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孩子上学的接送问题,而且,多人拼车还符合时下提倡的环保要求。
和谐聊天室,增进邻里关系
几年前,这些住户刚搬进这两幢楼时,邻里之间大部分人也是形同陌路,即使在楼道里遇到,也是毫无表情地侧身而过;也曾有因装修问题,楼上楼下弄得不欢而散。住户之一的李玲俐觉得只有互帮互助,邻里守望,才能有更加安全的居住环境。
为了增进邻里关系,李玲俐利用自家车库在小区出入口附近的地理优势,把车库打扫一新,买了许多小凳子,放了音响,建了个聊天室。
吃过晚饭,李玲俐就打开车库门,摆好小凳子,与楼上邻居一起坐在那里聊天,听音乐。慢慢地,车库里聚集的人逐渐多起来,邻居之间也会主动打招呼。一些进出小区的邻居拎着水果或土特产时,还会拿出一部分放到车库“共享”,车库几乎成了“卸货站”。聊天室里经常有人聚会,但他们规定聊天不超过晚上9时30分,以免影响别人休息。
假期活动丰富多彩,男女老少其乐融融
十一长假,李玲俐又一次与邻居结伴郊区游玩。一路上,孩子们嬉笑打闹,家长们在空旷的田野里放声高歌,浩浩荡荡的20余人很是显眼。路人遇见,都以为是哪个旅行团组织的郊区游。其实,这是两幢楼7户邻居自发组织的长假之行,也是今年组织的第三次邻居结伴出游。
“小区居民从事各行各业,聚在一起其实挺不容易的,但我们还是会时不时组织一些活动。现在,我们正计划着春节一起外出旅游过节。‘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古话在我们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演绎。现在,小区里加入我们群体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了。”李玲俐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