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日 交警说说相关事
![]() |
![]() |
![]() |
![]() |
![]() |
一年来,我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27.86万起,超速占比超20%
■记者 邱灵娟 通讯员 吕晓
交通安全,关系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幸福,交通事故却也毁了不少人、不少家庭的幸福。在我们迈进汽车社会之后,汽车文明却仍旧滞后,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比较薄弱,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陋习仍然普遍存在。在超速、超载、酒驾、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中,超速占比超20%。
今天是第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市公安交管部门以“抵制七类违法,安全文明出行”为主题,直戳交通安全的痛处。针对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等七类违法行为的巨大危害,市交警大队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行动。提倡安全文明出行,在我市营造更文明的交通环境。
七类违法成为交通安全“毒瘤”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目前机动车保有量、机动车增长速度、驾驶人数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也让我国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其中,超速、超载、酒驾、毒驾、闯红灯、占用应急车道、不礼让斑马线等七类违法行为占所有交通违法行为总量近四分之一,超速更是位列首位,成为“马路第一杀手”。
为什么这几类违法行为会成为威胁交通安全的“毒瘤”呢?1日,市交警大队大队长钱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并做出了相应的解释。
“十次事故九次快”“一次超速有十害”。在查处的交通违法中,20%以上是超速。超速行驶因为车速快,给驾驶人反应时间短、视野小,会影响驾驶人的判断能力,容易发生碰撞、翻车事故,而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钱忠告诉记者,车速越快,碰撞能量越大,车速增加两倍,碰撞能量会增加四倍。因此,如果超速行驶发生碰撞,极易导致车毁人亡。
“车和人一样,有使用寿命,也会疲劳。”钱忠说,人超负荷工作,各项身体机能就会下降,可能会出现各种身体疾病,车也是如此。一旦车辆超载,就会使车辆安全技术性能发生改变,关键部件受损严重,如焊点断裂、车架变形、发动机负荷过大,从而大大缩短车辆的使用寿命,同时会导致车辆制动性能严重下降。而且,超载行驶会使轮胎变形,加大摩擦,导致轮胎寿命缩短,极易发生爆胎事故。大货车超载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恶性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主要原因就是爆胎翻车、制动失效撞车等。
近年来,交管部门对酒驾“零容忍”的打击态度,改变了多数人传统的饮酒方式,“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了多数人开车的“警示牌”,不过,还是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驶。钱忠向记者解释,之所以严厉打击酒驾,就是因为酒驾危害极大,酒精对人体机理影响很大,酒后驾车会使驾驶人操作驾驶能力大大降低。这是因为,饮酒后驾车的人会降低触觉能力、视觉能力、判断力和自控能力。
继酒驾之后,吸毒后驾驶车辆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新问题。吸毒比醉酒对机动车驾驶人的影响更大,对道路交通安全威胁也更大,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极其严重,对群众生命财产危害极大。研究表明,吸毒后,驾驶人的意志力、判断力、反应力严重衰退,方向感、距离感、时空感错乱,识别道路交通情况能力、肌体协调能力急剧下降,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危害。“整治毒驾的一大难点在于,毒驾当事人隐蔽性强,大多数不具备明显外部特征,难以发现,往往要发生交通事故后,经过检验才会发现为毒驾。”钱忠说。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交通规则,可当下,一些司机却连这最基本的一点都做不到。据统计,2013年公安交管部门处罚的交通违法行为中,约6%是闯红灯。“交通信号灯的主要作用,就是科学分配车辆、行人的通行权,使之安全、有序通行。”钱忠说,闯红灯严重破坏了路权分配规则,不仅导致交通无序,更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折射出市民交通法治意识的缺失,更损害了社会文明。
此外,占用应急车道和不礼让斑马线也成了当下较突出的交通违法行为。应急车道,又被称为“生命通道”,多数时候是专门供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及其他紧急情况下使用的。而实际上,应急车道却经常被其他车辆占用。当前方发生交通拥堵或大货车缓慢行驶时,我们经常看到,驾驶人在应急车道和行车道内来回穿行、加塞,不断变道,干扰正常通行的交通流,导致道路拥堵加剧,而且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最重要的是,占用应急车道,也会致使救援等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疏导、抢救伤员,甚至造成伤员、病人因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的严重后果。
最近,因驾驶人在斑马线前不礼让导致人行横道前发生惨祸的事件屡见报端,这也让斑马线前的文明礼让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斑马线是行人安全通过道路的生命线,也是行人的法定路权。行人应当受到礼让和保护。”钱忠解释,行人相对于机动车,是道路交通中的弱势群体。不礼让斑马线,容易造成人车碰撞事故,从而对行人造成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生命线”就可能变成“亡命线”。
开展专项整治 严查违法行为
为呼吁广大交通参与者自觉抵制这七类交通违法行为,市交警大队联合多部门开展了多项宣传教育活动,并开展了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安全自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文明礼让意识,形成安全文明出行的氛围。
“在查处这些违法行为之前,我们加大了对重点车辆的源头管控。”钱忠告诉记者,市交警大队完善了对客运企业、旅游公司、危化品运输公司、校车等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管机制,定期对企业、学校等车辆和相关单位进行检查走访,积极开展对企业负责人、驾驶人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据了解,我市今年大力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有效规范道路交通秩序,遏制了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2013年12月21日至今年11月20日,我市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7.86万起,其中严重交通违法行为33653起,酒后驾驶1228起(其中醉驾400起),5次以上违法未处理车辆6686起,无证、假证2175起,大型货车违法停车3316起。
此外,市交警大队在“纠违治危”“打四非、查四违”“十大交通陋习”等专项整治行动中,也取得不错的成果。今年5月下旬以来,市交警大队按照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制定了 “纠违治危”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巡逻小分队”,实行“三级管控责任制”。截至11月20日,公路违法行为现场查处比例达38.3%,现场查处重点违法行为比例达78.68%。
在“打四非、查四违”整治中,共查处非接驳客车违规运行2起,引导非接驳客车停车休息2起,长途客车违反规定线路行驶,客车道路运输许可证过期1起,现场查处多次违章未处理记录客车1辆,发现危化运输企业未配备专职监控人员1家,曝光危化品运输违法案件1起,对其中的150余辆违法未处理客运车辆向交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函告,并督促其整改。
从今年3月25日起,市交警大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十大交通陋习”整治行动,每月确定一个整治主题,开展集中整治,集中时间和警力实施重点攻坚。截至11月20日,共查处“十大交通陋习”45746起,违法变道、穿插、使用公交专用道13291起,滥用远光灯、乱鸣喇叭873起,违法停车24787起,行人闯红灯、随意横穿道路385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41起,机动车闯红灯、不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违法载人4362起,出租车随意掉头、随意停车上下客245起,开车时以手持方式使用手机等506起,向车窗外抛物263起,酒后驾驶1228起,有效遏制了因交通陋习引发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市交警大队在严厉打击违法行车行为的同时,还完善了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并建立和完善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快处机制,实现交通事故处理、损失评估、保险理赔“一站式”服务。
温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