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7版:五峰·原创

缅怀父亲李立倚

■ 李昌炳

  今年11月17日是我父亲李立倚烈士110周年诞辰。正因为有像父亲一样的千百万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怀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才有我们的今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为鲜红的党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他们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父亲小学毕业后就跟随兄长李立卓参加革命活动,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任中共永康中心县委书记的李立卓被捕,最后被杀害了。随后,父亲被捕,受酷刑,坐牢、充军。1931年,父亲逃出劳改营,回永与工委书记徐阿宝取得联系,后以经商、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地下工作。

  父亲于1927年参加共产党,担任过义和区区委委员、永康中心县委组织委员、路北特派员、永康工委书记等职。1948年8月父亲壮烈牺牲,敌人砍去他的头颅,挂在永康县城示众。父亲践行了他的誓言:革命就得有大无畏精神,要不怕死,从加入共产党那天起,这颗头就挂在裤腰带上了,死了还有同志们。

  我们儿女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多。父亲要求我们诚实、团结,好好做人。他的一言一行,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家是永康党的秘密联络站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北撤,应飞留下继续领导金、义、永、东一带开展武装斗争。父亲大力协助应飞工作,与李文华等一起组建路北武工队,战士们称他为老立。他是指导员,李文华为大队长。父亲为游击队的发展日夜操劳,在组织工作和武器、宿营、吃饭、穿衣等物资保障等方面尽心尽力。

  1946年5月,应飞与父亲商量,由谁去取他埋藏在义乌先田村野外坟穴的两支枪,还有子弹。父亲经过认真考虑,提出由前黄村共产党员李岩云去比较合适。应飞同意了,父亲即去通知李岩云,向他说明这个任务的重要性,交代了具体行动计划及应注意的细节。李岩云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向父亲报告了执行任务的全过程。父亲高兴地说:“我们有了这两支枪,就可以建立革命武装,以后我们还可以靠这两支枪去夺取敌人更多的枪来武装自己。”

  那时,老立的故居前黄村廿间头是游击队的落脚地。战士们吃住在楼上,母亲做好饭菜送到楼上给战士们吃。晚上战士们去执行任务或换防,就在我家房前集合整队。我看见有的战士还背着大刀。我在战士们身边转来转去,有的战士还摸摸我的头,我可高兴啦!游击队出发了,母亲和我去把大门关好,用大门杠拴好,还把麦磨抬过去顶住大门。

  1947年的一个傍晚,母亲正在打麦。国民党保卫团包围了廿间头,外面还架了机关枪。敌人进屋搜捕,押着李昌伟走在前面,上楼翻箱倒柜,结果扑了个空。我知道,游击队头天晚上就已撤离。

  应飞、李文华及其他同志经常出入我家。应飞、李文华还为我家种过田、插过秧呢!上级领导马青、刘清扬也有段时间隐蔽在廿间头。在父亲和革命同志的长期经营下,前黄村成为白色区域中的“红色堡垒”。

  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党和政府、广大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我们要教育子孙后代,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永康日报 五峰·原创 07 缅怀父亲李立倚 2014-11-22 永康日报072014-11-2200003 2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