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人的村看不到一丝脏乱
金政认为花街镇全域化保洁做法有特色,值得推广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21日,市长金政在花街镇调研“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等工作开展情况时指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必须从环境卫生和“五水共治”抓起,花街镇全域化保洁、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卫生经费筹集等方面的做法,既有特色,也有成效,值得借鉴。
在双舟线与花金线间交替穿梭,一路花街一路歌。双溪村村口,合水桥附近,倪宅溪整治在拓宽河道的同时,保持了原有生态弯道,建一座小公园扮靓村口的条件越发成熟。渎溪从颜宅村附近发源,向着“最美河流”的目标奔淌而去,倚山一侧,原生态的一草一木全部保留,另一侧将建起绿道,沿线种满果树。目前,渎溪整治工程已完成85%,到明年,市民就能到这里寻找果园飘香的春天。
干净的村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村内红、绿、蓝、黄四色各异的垃圾桶成了花街镇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村的标志。试点村之一的黄园村,本地人口200多人,外来人口却有2000多人,是花街镇镇域范围内外来人口最多的一个村。如此“人口大村”,却看不到一丝脏和乱,得益于该村充分发挥外来人口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五水共治”等行动,以“村民”自居的外来人口都自觉交纳了卫生费。
下姓王村也是试点村,只有100多人。宁静的小山村里也有着激烈“竞争”,每个季度,全村几十户农户的卫生考核记录都会上墙公开,得分高低一目了然。“环境差了,分数就低,脸上挂不住。”村民说,卫生保洁,只有更干净,没有最干净。
整治的成果初显,让百姓看到了环境变好的趋势,花街也越来越美,既美在重峦叠嶂、流水潺潺,也美在党群团结、政通人和。“一路看来,几乎所有的村都干净、漂亮,花街呈现出生态、美丽、祥和的氛围,令人愉悦。”金政认为,花街镇在全域化保洁、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和卫生保洁经费筹集等方面的做法很有特色,总结后可适时进行推广,以此建立有效、持久的农村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金政指出,所有的整治都不是单一的,河道整治可以与美丽乡村、生态改造相结合,“四破”整治、“三改一拆”要与产业提升改造、新项目实施相结合。他希望花街镇按照既定目标,力求生态良好的同时做好项目谋划,寻找经济增长点,以发展和平安为主线,继续做好“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市级重点工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和美丽生态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