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到 养生正当时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
![]() |
11月22日, 小雪。 “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到了这个季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雪量还不大,下的雪常常是半冰半融状态,落到地面后立即融化了,故称为“小雪”。 节气到 养生正当时 雨下而为寒气所薄 故凝而为雪 |
小雪封地 地寒未甚
“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由于“地寒未甚”雪量还不大,因此“小雪”表示的是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到了小雪节气,冷空气将使华北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步降到0℃以下。北方地区小雪节气后,果农开始为果树修枝,以草秸编箔包扎株杆,以防果树受冻。冬日蔬菜多采用土法贮存,或用地窖,或用土埋,以利食用。
南方地区北部从“小雪”后开始进入冬季。但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华南“冬暖”显著。
节气小雪 天气小雪
节气中说的“小雪”与天气预报所说的“小雪”意义不同,“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代表这期间的气候特征。
从农业角度来看,此节气降水依然稀少,满足不了冬小麦的需要,晨雾比上一个节气更多一些。“小雪”后气温下降,天气干燥,是加工“咸货”的好时候。
从养生角度说,这一节气要注意润燥,适当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和湿度;“小雪”时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要调整心态,预防抑郁。
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气象学上把下雪时水平能见距离等于或大于1000米,地面积雪深度在3厘米以下,24小时降雪量在0.1-2.4毫米之间的降雪称为“小雪”。
冬腌腊肉 十月糍粑
在小雪这个节气,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因此,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动手做香肠、腊肉。腌制好“咸货”放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取出挂于灶头顶上,利用烟火慢慢熏干,到春节时就可以食用了。
“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农历十月,吃糍粑也是少不了的。吃糍粑的习俗,源于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农民用糍粑来祭牛神。
在贵州、湖南、四川等地也有吃糍粑的习俗,吃法不同,各有特色。最过瘾的是湘西土家烤糍粑,一人家围坐在燃起的火炉旁,把糍粑放在火盆木炭上烤炙。糍粑在火气下渐渐鼓胀,表皮微微隆起,像个大包子。吃起来外焦里嫩,糯香十足。
阳光抑郁 少辛清火
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容易引发抑郁,要注意调节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
多晒太阳,多听音乐。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
这个节气里,室内空调都开始供暖,外面寒冷,人们穿得严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经常听说周围的人出现口腔溃疡,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这些就是内火的表现。
寒冷的日子里,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但要告诫大家,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不要多吃,这会助长体内的“内火”。建议大家多喝点热汤,比如菠菜豆腐汤、羊肉白萝卜汤等,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
太溪养肾 泡脚抗寒
四季养生原则: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冬天是藏精固精的好时机,应季养护肾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说到“肾”,该如何养呢?一个既有效又简捷的方法——揉按“太溪穴”。最佳时间是每晚9点,一次按30下。按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势。用手指按揉,按揉时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觉。
小雪节气要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每晚用热水泡脚,能刺激足底穴位,提高机体抗寒能力。
多锻炼,以室内运动为佳,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等,不要太剧烈,以免伤了气血。饭后最好散散步,不要吃了饭就躺下或坐下。
对于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来说,最好将锻炼安排在日出后或者午后,注意提前做好热身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