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医改督查评估组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把脉”
做好六项工作 推进医药改革
■首席记者 王晓鸣
本报讯 自我市推行公立医院改革以来,市一医2013年抗生素使用强度为43.9%,2013年药品收入占比为37.4%,和2012年相比均下降明显;市中医院2013年药品收入占比为56.67%,注射人次为1.99万,同样比前一年下降明显。而这些数据,两所医院今年预计仍将较大幅度下降。
17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担任组长的国务院医改督查评估组来永,对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进行“把脉问诊”。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包保根、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伟伟以及我市领导徐华水、戴翀参加汇报会及走访活动。
我市共有县级公立医院7所。自2009年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从2012年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我市积极做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资源整治、加强队伍联动、加快配套政策、加强中医药扶持这5个“加法”,明确改革目标和任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医疗费用控制更加合理,医疗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但围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各方面任务,我市目前还存在不少困难与挑战,其中包括多元办医格局营造难、分级诊疗模式实施难、现代管理制度建立难,等等。下一步,我市将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通过强化龙头引领、强化科学示范、强化社会办医、强化特色立院、强化便民惠民,进一步落实好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任务,为全市人民“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提供坚强而有效的保障。
马建中表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世界性难题,要用中国式办法破解这个难题,需要各地开展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尤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近几年,永康市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出台的每项政策和措施都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级相关要求进行,同时还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许多创新性的做法,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
马建中要求,下一步,永康市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尤其要注重六个方面的工作,即补偿机制建立、分级医疗、药品招投采购、内部管理体制、支付方式以及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只有真正抓好这六项核心工作,才是推进医改的关键所在。
市委书记徐华水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事关百姓福祉和民生改善。徐华水希望督查评估组领导和专家多为我市医改工作解疑释惑,我市将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积极落实好相关意见和建议,真抓实干,进一步推动医改工作向纵深发展。
督查评估组一行还先后实地走访了市一医、市中医院,并现场开展随机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