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1版:要闻

5年来,流转面积达11.6万亩,涌现158户经营面积50亩以上大户

土地流转催生6万“双收入”农户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11日,天刚蒙蒙亮,前仓镇荆州村维哲家庭农场的成员们早早赶到田头,忙着“阴天种麦,晴天收割晚稻”的冬收冬种工作。今年,农场主李维哲与50多户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年租金每亩100元至800元不等,共流转土地800多亩,支付租金费40多万元。

  “虽然租金连年上涨,但流转土地越多,种粮创富越有奔头。”李维哲表示,规模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近几年,家庭农场添置了现代农业新设备,并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种粮效益日益呈现。以种粮为例,一户家庭流转200多亩农田,每年能赚20多万元。

  自尝到规模种植甜头后,江西籍种粮大户朱熟良5年内先后从老家邀请3户亲戚,落户我市当上“种粮侬”。“土地规模经营农户的经济效益肯定比散户高得多。”朱熟良说,这些年通过土地整合流转方式,粮食平均亩产量提高了,从5年前的亩产400多公斤提高到550公斤,加上各种奖励政策扶持,农民种粮有奔头。

  今年,朱熟良投入30多万元,承包了700多亩土地,眼下临近年关,他和亲戚们又开始“物色”新土地,为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打好基础。受其影响,这几日,朱熟良所在的杨溪稻米合作社30多户社员、100多户散户,也在积极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携手抱团发展。

  据悉,从2009年起,为降低农民种粮成本,促进闲置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市积极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并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成立镇街区土地流转中心,鼓励以分时承包、股份合作、委托代管等方式流转土地,提升规模化种植水平。

  “奖励政策制定时限为5年,现在该政策已到期,今年还未制定出台新的政策。”市农经站站长陈炜平说,连续5年来我市共拨款1500多万元对流转农户进行奖励,使全市土地流转率从2009年的25.46%提高至去年的50.2%,目前全市流转面积达11.6万亩,涌现出了经营面积50亩以上大户158家。

  土地流转不仅富了种粮大户,也鼓了普通农户的腰包。“我在厂里当门卫,每年收入仅1万多元,把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租金能多收入3000多元。”前仓镇荆州村60多岁的李老伯说,有了“双收入”,生活过得更惬意了。 

  目前,通过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动,像李老伯一样家中粮田流转有收益、外出打工有收入的“双收入”农户,我市有6万多户,这不仅提升了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水平,而且也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永康日报 要闻 01 土地流转催生6万“双收入”农户 2014-11-17 永康日报012014-11-1700044 2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