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民企“双对接”10大样本我市居首
金政作典型发言,介绍县域经济“双对接”样本是如何“炼”成的
■首席记者 胡鹏 记者 陈晓苏
本报讯 9日在萧山举行的2014全省民企活动日暨现代技术现代金融“双对接”活动中,我市风头强劲:入选全省浙江民企“双对接”10大样本并列首位,成为县域经济“双对接”样本,市长金政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在活动现场播放的宣传纪录片中,省委书记夏宝龙参观五金名品馆和五金企业“双对接”的画面备受瞩目。
此次入选的十大样本中,除了我市之外,还有互联网经济“双对接”样本阿里巴巴、新兴产业区“双对接”样本杭州余杭区、国际化竞争“双对接”样本万向集团、高端并购“双对接”样本康恩贝集团、金融服务“双对接”样本泰隆银行、现代技术“双对接”样本西奥电梯、文化创意“双对接”样本法蓝瓷、创新研发“双对接”样本我武生物、数据应用“双对接”样本阿思拓电子商务公司。
副省长朱丛玖,省工商局、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近千名浙江民营企业家代表,国内外金融专家、经济学家参加活动,他们聚焦10大样本的经验做法,展开热烈讨论。
金政表示,“双对接”既是新形势下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探索,也是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之举,下一步我市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开展研发合作、技术转移与创新资本的高度融合,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特色发展之路。
作为全省20个“双对接”工作先行县(市)之一,我市抓住机遇早谋划,积极开展“双对接”试点工作。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民营企业深入开展对接现代科技现代金融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双对接”三年行动计划,排出具体任务表。并相继配套出台了《关于鼓励民营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政策》《关于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主动运用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的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政策引导的同时,我市还全力构筑“双对接”平台。结合实际,我市挂牌成立了民企“双对接”服务、现代技术咨询服务、现代金融服务、股权交易辅导、环保科技服务五大中心,初步建立起统一规范、高效便捷、务实管用的“双对接”服务体系。今年,我市还结合“一企一服务,企企见干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制发《民企“双对接”信息需求表》,重点排摸企业“双对接”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开展“一对一”对接服务。截至目前,共开展了各项“双对接”活动21场次,组织“双对接”各类培训27场次,参与对接企业650家。
做早做好,我市“双对接”工作结出累累硕果,赢得了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优势。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家,现代农机装备园区获批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市正在实施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有12项。我市企业与中船电子、通号集团等央企合作,启动了中船航空小镇、铁路信号产品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企业股改上市步伐加快,全市已有26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