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营化改造需多些包容和理解
![]() |
![]() |
![]() |
实行公营化管理的8路公交车,常赢市民赞扬。 |
永康日报编辑部:
你好!想和你们谈谈有关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的一些问题。
市区公交车什么时候能实现公营,让老百姓可以享受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出行的方便呀?前几天在你们《永康日报》上看到,承运者为了奖励问题,和有关部门无法谈妥,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真的不应该。
据我所知,承运者当时投入的初始资金最多也就30万-35万元,而且投资期间一年也可以赚上几十万元,其实本金也已经差不多收回去了,只是后面私下转让来的承运者可能本金还没赚回来。
但是,承运者和有关部门也不能因此而将公交车公营化改造搁置,这让老百姓怎么办呢?其实承运者家人也会有乘坐公交车的需求,早点实现公营,他们的家人也受益呀。
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处理好这件事,尽早让老百姓享受惠民公交。
翁先生
2014年11月5日
读者来信
实行公营化管理的8路公交车。(本报资料图片)
“你为我考虑,我为你说话”
■记者 邱灵娟 通讯员 李梦
“
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到底什么时候能开始?各方利益如何平衡?承运者和相关部门能否早点达成共识?市民什么时候可以享受到惠民公交?近期,我市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问题持续发酵。
市民翁先生看了本报关于公交车公营化改造的报道后,寄来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无论是对承运者,还是对老百姓来说,尽早实现公营化改造,大家都尽早受益。有关部门更要抓点紧,别让这项民生工程一拖再拖。
在采访中,绝大部分市民对翁先生的观点表示支持。其实类似的问题在拆迁等其他政策处理上也会碰到,只是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药,任何事情都难以达到十全十美,公营化改造如果能做到基本周到,就相当不容易了。推进公营化改造这一民生工程,还需承运者和有关部门之间多些包容和理解,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理解对方的难处,形成“你为我考虑,我为你说话”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尽早完成这一惠民工程,让市民享受现代化的城市公交服务。
城市公交不能缺席现代化
力求寻找最佳平衡点
记者在采访有关部门时,相关负责人再次阐述了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的初衷:公交车作为市民出行最普通、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在市民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此,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在已经完成城乡公交公营化改造的基础上,将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列为今年的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市委、市政府之所以提出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战略,就是要整合全市公共交通资源,完善公交市场运营机制,构筑功能完备的交通网络,形成高效、畅通、舒适、便捷的公交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城乡公交现代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和市民出行的需要。
城市公交是城市形象的一个缩影,更是体现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是人们判断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一张名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城市发展,公交先行。”这是我市重视城市公交发展的体现,更是全国在城市公交发展、实现公营化改造问题上达成的共识。
一座城市要走进现代化,城市公交怎能缺席?然而,当前我市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却出现了一些阻力,在奖励问题上,承运者的诉求与相关部门企业之间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延缓了公营化改造的脚步。
力求寻找最佳平衡点
其实,遇到各方利益难以平衡的不仅是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任何一个新政策的实施,都会涉及许多利益方。
“以拆迁为例,涉及的利益方往往比其他事件要多得多。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争取利益最大化,但是有些人用包容和理解的心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有些人却只在乎自己的个人利益,认为拆迁政策既然要实施,无论自己提出什么条件,相关部门都要照单全收。于是沦为钉子户,阻碍工程进展,饱受社会舆论谴责。而最后大多仍以顺应时代发展妥协收场。”相关负责人如此解释。
“其实,任何事情都难做到十全十美。”有市民认为,在涉及多方利益的时候,总会出现有的人好处多一些,有的人好处少一些的情况。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每个人有各自的道理,在张三这边有道理的事情,可能放到李四那里就觉得没有道理了。决策方考虑问题的时候,也只能做到基本周到,很难完全按照所有人的要求实施。
也有市民认为,遇到这种问题,需要相互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即便决策方想要为其他利益方争取更多利益,既定政策也无法因少数人改变,所以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基本平衡,力求寻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最佳平衡点。
多方兼顾,实现基本平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包容性经济。在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问题上,绝大部分市民认为,承运者和主管部门之间需要更多沟通和理解,用包容的心态来对待对方。
市民小吕认为,公营化改造作为惠民工程,又是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承运者应该从推进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给主管部门多一些理解和支持。其实主管部门也有他们的难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制度设计、统筹安排城市公交运行方面,既要考虑经营者的合理诉求,也要考虑乘客的客观需求,同时还要考虑经营城市的社会效益。
相信主管部门也希望尽量满足承运者合理合法的诉求,只是在一些事情上,同样存在诸多无奈。平衡各方利益,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做到的,这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深入到各利益方去沟通。只有切实掌握每一个人的诉求,在顾全大局的基础上,尽可能多方兼顾,实现基本平衡。
“如果承运者可以站在主管部门的角度,或许比其他人更能了解主管部门的难处。”市民应先生说,承运者为自己争取利益无可厚非,但在公营化改造这项势在必行的公共事业面前,需要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这样才能让主管部门为他们争取更多利益。
奖励问题大家都必须向前看
理解是相互的,在承运者拿出最大诚意的同时,主管部门也应该尽最大努力,为承运者争取利益最大化。
采访中,有市民提出,多年来,承运者为公共事业默默奉献。不管公交车在营运过程中是否为承运者带来利益,给他们创造了多少价值,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没有承运者,在当时,市民出行会有诸多不便。
不过,在当前的环境下,无论是对市民,还是对承运者来说,以往这种运营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通过公营化改造来实现城市公交的转型升级。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权利。”在市民吕先生看来,承运者作为城市公交公营化改造的主要利益涉及者,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主管部门在制订政策的时候,也应该尽量考虑承运者的利益,多为承运者说说话,对承运者合情合理合法的诉求应该尽量满足。但是,为承运者争取最大利益应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而这需要大家都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