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080人姓胡 永康第一大姓
胡氏宗亲恳亲大会本月在新加坡举行
《永康胡氏总谱》即将付梓
■见习记者 俞晓赟
1.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
2.古代称来自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东西(形容词),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
3.姓。
释义
永康第一大姓
全国姓氏排名第十三位
读音 hú
第一大姓地位非常稳固
第二届世界胡氏宗亲恳亲大会将于本月22日至24日在新加坡举行,《永康胡氏总谱》也已进入最后一轮校对。“若没有大问题,下个月就可以印刷了。”近日,胡连法捧着书样有些兴奋,“我们编修这本书,已经有四年时间了。”
永康的胡姓,在我市是大姓。永康胡氏发于五季仕吴越令胡彭,聚居地分布于我市16个镇街区,128个村。根据1995年的永康姓氏调查,我市46.22万人中,胡姓人口有4.95万,居各姓之首。
2010年4月,中华胡姓永康联谊会决定首修《永康胡氏总谱》,胡德伟任总顾问,由胡连法、胡子良、胡发东、胡汝高、胡爱菊、胡有根、胡茂勋等人编修。据胡连法介绍,《永康胡氏总谱》共有4卷10篇,字数越百万。
截至今年11月6日,市公安局办证中心数据显示,胡氏人口有6.208万,占总人口数的10.6%,我市第一大姓,比第二大姓多出1万多人。
故事
《金华丛书》父子编就
胡凤丹,字月樵,别号桃溪渔隐,1823年出生在永康溪岸的一户书香世家。受祖辈的影响,他乐善好施,一生中做了许多善事,如独资重建“培文书院”“永康考试院”。
他1855年进京,后提拔为兵部员外郎、知府、道员。
1875年,他辞官归乡,只带着两船心爱的藏书。“图书外无丈物,有一舸闲华两舸书。”他在杭州开设了退补斋分局,继续从事地方文献的搜集校刻工作。1876年,经过精心校订,历时10年,胡凤丹撰写完成《金华文萃书目提要》八卷。此时他已53岁。
1890年,胡凤丹逝世于金华,弥留之际,仍为未完成《金华丛书》而遗憾。
其第四子胡宗懋继承父亲的遗志。1895年,分经、史、子、集共67种,线状成340册,分229函布装的《金华丛书》问世。之后,胡宗懋又博访秘抄古刻59种,在1924年,编著《续金华丛书》120册,对前著作了补充。
《金华丛书》的问世,开一代编纂地方性丛书之先河,为浙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留下了珍贵的文献资料,对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南宋至元初的金华婺学著作得以保存和流传。
北镇坊(今华溪)胡氏,即晋东阳郡太守胡凤的后裔,分布在我市50多个村落,主要集中在象珠镇、唐先镇。
龙山下凤里胡氏,也是晋东阳郡太守胡凤后裔,分布在我市40多个村落,主要集中在唐先镇、方岩镇。
古丽东街胡氏,主要集中在古山镇、方岩镇。
由义坊胡氏,主要集中在芝英镇、石柱镇。
山西胡氏,即胡穹支系。胡穹是胡凤之弟新安太守胡育的后裔,出自山西省平阳县,主要集中在象珠镇、东城街道。
华溪、四路口胡氏,同是胡凤后裔,主要集中在龙山镇、古山镇。
郎村、白沙胡氏,主要分布在石柱镇、舟山镇。
沧溪胡氏,集中在古山镇溪干村。
永康胡姓分为八支
五笔输入方式
D E
胡宗懋
《金华丛书》
名人
不同写法
金文
篆文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胡则(963年-1039年),字子正,婺州永康人,北宋名臣,任过兵部侍郎、曾八典藩郡、六持钱榖。相传曾奏免衢婺两州人口税(丁钱),民感其德,后人在方岩广慈寺侧建赫灵祠千秋奉祀,即为胡公大帝。
起源
胡济邦(1911年-1995年),外交家、记者,古山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往苏联,被赞为“中国前往苏联的首位杰出女性”,也是当时仅有的欧战中国战地记者。在苏联大使馆期间,先后任随员、秘书以及新闻专员,为我国第一个女外交官。新中国成立后,她参加了外交部的筹建工作,任秘书处处长及政策研究室研究员。1956年调《人民日报》任记者,曾任全国记协国际联络部部长。
胡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胡公满。周武王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云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
西周、春秋战国、秦时期
胡氏的起源地,在周初的封地陈国开始繁衍。即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县。从此之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先后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两汉时期
汉时,胡氏迁入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湖北等地。其中,迁去甘肃省境的一族,在后汉时已成为一大望族,后成为各地胡氏繁衍的主要来源。
三国时期
胡综少年投奔吴国孙权,子孙广居江浙,谪孙胡凤,领东阳郡(今金华)太守,东阳郡八邑随之有胡。
唐宋时期
中原胡氏分支播迁,后世子孙蔓延于天下。此时,胡姓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北宋时,永康始迁祖胡彭,初自浙东迁入永康。
胡长孺饥荒赈灾
胡长孺,字汲仲,号石塘先生。他的远祖胡邦直、祖父胡岩起、父亲胡居仁都是宋朝有名的进士,可谓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他从小勤奋好学,长大后博闻广识,与堂兄胡之纲、胡之纯都以经术文学显名郡邑,邑人称为“三胡”。
胡长孺后来跟随舅父徐道隆入蜀,以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授予迪功郎官位(相当于现在副县长),与当时蜀郡学者高彭、李湜、梅应春等齐名,人称“南中八士”。1279年,宋亡,胡长孺便隐居在永康石佛山中。
1308年,浙东闹大饥荒,很多百姓饿死。宣慰同知(官名)脱欢察(人名)奉命赈灾,企图贪污赈灾银25万两。胡长孺趁官员去往别处赈灾时,把钱全都散发给了灾民。
胡长孺传承朱熹著名弟子叶味道的学说精神。他的学问渊源纯正,涵养蕴蓄;生性默存静观,豁达超脱;为人光明磊落,务明心性。慨然以孟子自命,以弘扬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为己任,谆谆诱掖学生后进。明清《永康县志·艺文》中,存录有他的诗文作品多篇。
胡一元(1925年-2003年),曾用名迪园、方明,古山人。1945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古山、芝英当教师为掩护从事地下党活动。曾任浙江省团省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副书记、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等职。业余爱作国画山水,曾任浙江省政协读书画之友社理事。
胡伟武 古山溪干人,中共党员,1996年3月参加工作,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1号”研制组组长,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八大代表。2001年起投身于龙芯处理器的研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通用处理器龙芯1号、第一个64位通用处理器龙芯2号、第一个四核处理器龙芯3号的研制。
胡理清 古山人,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全矾液流储能电池领域的专家。历任第十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技术、液流储能电池技术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8年回国创办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申请了涵盖燃料电池发动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集成工艺等方面的中美专利349项,304项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