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22版:永康一周旅游

文章导航

吃在永康

旅游局带你品尝家乡的味道

  曾经,你是否也有那么几天,和大多数人一样,守在电视机前摸着肚子吞着口水,一边垂涎欲滴,一边搜寻着电视机画面里熟悉的味道和气息。《舌尖上的中国》,让很多人想起了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过年时候姥姥切的糖、是身在外乡却时时想吃的肉麦饼、是妈妈做的有点嚼味再加点葡萄干的角干麦饼、还有似乎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的麻酥。舌尖也是会存储记忆的,那段记忆叫做乡愁,那种味道叫永康。

  今天,恰逢第7届农展会开幕,那么,就跟着小编一起搜索一下家乡的美食,回味一番家乡的味道。

  肉麦饼

  

  说起永康的美食,首先想到的就是肉麦饼。肉麦饼(状元饼)——肉麦饼是一种馅饼,外地人称“永康餜”。永康农家在丰收喜庆季节,素有制作肉麦饼并作为佐餐的传统。考中状元而逝于赴任途中的陈亮,对家乡的肉麦饼也是情有独钟,为了纪念陈亮,所以,亦称“状元饼”。

  永康肉麦饼以制作简便、配料讲究、做工考究、别具风味而闻名。肉麦饼用干菜或雪菜加上肥瘦相宜的肉做馅,制作成体型饱满的饼,放入浅而平的铁锅中烤,烤好后皮黄带软,食之满口留香。永康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饼店,本地人喜欢把它当早餐或是点心。有外地来客时,永康人也喜欢用它来招待亲朋好友。在外工作、创业的永康人兴致来时也要做点肉麦饼解解馋,通过这熟悉的味道还可以一解思乡之愁吧。

  

  小麦饼

  

  小麦饼,永康的传统美食。《永康县志》载:小麦饼,永康人也叫单麦饼,圆如盆,大如钵,薄如纸,韧如皮,卷而不裂,携带方便,可作旅行食品,吃时卷入各种菜肴成筒,俗称“麦饼筒”,吃之鲜美爽口。

  对永康人来说,逢年过节或家人团聚,只要是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想吃个快活,就少不了小麦饼。端午、中秋、大过年那几天,华丰菜场的小麦饼哪怕疯涨到比肉贵也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除了自己吃,永康还有拜年送小麦饼的习俗,送给谁、送多少、搭什么,都大有讲究、约定成俗。

  

  萝卜、萝卜钱

  

  “永康永康,萝卜生姜。”“缙云番薯,永康萝卜。”这些家喻户晓的谚语说明,永康素以盛产萝卜著称于世。

  永康白萝卜皮薄,味甜,筋少,汁多,营养丰富。既可以当水果生吃,又可以做成各种菜肴。萝卜钱的加工方法十分简单。取鲜萝卜洗净后,用一字刨刨成铜板似的圆形薄片,然后晒干即可。萝卜钱可以长期存放而不失其固有的鲜味,用以炖肉煲汤,鲜爽开胃,味道极佳。

  角干麦饼

  

  角干麦饼和小麦饼一一样,都是百工之乡的特殊县情催生的食品。区别在于角干麦饼属于糕点而非小吃,上不得酒桌宴席,纯粹是为出门做手艺的人带在路上充饥准备的。

  

  麻糍

  

  麻糍是永康别具一格的一种糯米食品,民间建房、种田和农历七月半几乎家家户户都要食用。市场上也常有出售,它种类很多,有麻糍泻、麻糍滑、米筛花、麻糍食果等等,成品洁白如雪,柔软如绵,光滑细腻,不粘碗,不钉牙糊口,老小皆宜,食者无所禁忌,倍受人们欢迎。

  

  麻酥

  

  麻酥是一种和永康的民情风俗相关联的特殊糕点,中空半球形,红糖馅,看着很简单,制作不容易。不仅红糖量的多少、红糖在面团里的位置要合适,面团的皮厚薄都要均匀。这需要行家里手用手势和手感来把握,用湿柴烧着。在上下两个火候的作用下迅速鼓起定型。以前在祭祖,谢年,婚嫁才能吃到麻酥。

  

  切糖

  

  切糖是永康民间的重要过年习俗,过年糖与馓、麻酥、翁(ong)、豇豆酥、发丁、米胖等民间特色小吃,是永康民间春节必备的年货。

  

  土索面

  

  “汤饼一杯银丝乱,牵丝如缕王箸惜……”宋代诗人黄庭坚这两句诗形容的是土索面。土索面是永康民间的传统特产,曾经是款待客人最热情的代名词。永康民谣“拜年上门,先喝茶,吃糖果,随后吃索面卵”中的“索面卵”,就是指永康土索面加鸡蛋。在我市前俞村、前陈村等地,一直保留着传统手工制作土索面工艺。

  

  一周记者/应玲菲  图/林群心

  永康市风景旅游管理局


永康日报 永康一周旅游 22 吃在永康 2014-11-07 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25;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24;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26;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7;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8;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2;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04;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06;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08;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0;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27;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4;永康日报222014-11-0700015 2 2014年11月0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