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夺速度过桩和花式绕桩金银牌
“轮滑王子”潘宇烁闪耀巴黎
![]() |
潘宇烁(右)在巴黎赛场比赛 |
■记者 陈爱姝
■
10月23日至26日,2014年自由式轮滑世锦赛在法国巴黎举行。作为中国轮滑国家队成员,永康一中高二(8)班的潘宇烁表现不凡,勇夺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成为青年男子组速度过桩冠军、花式绕桩亚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耀。
1日中午,记者在永一中见到了这位早已久经世界级大赛考验的“轮滑王子”。2007年第一次采访他时,是小学生模样。现在这位一心“追风”的帅小伙,早已成为国家级运动员,一次次实现着为国争光的梦想。
巴黎之行,再次见证实力
“明年,我就将参加成人组的比赛了。”身高1.80米的潘宇烁感觉到了未来新的挑战,“成人组难度更大,优秀的选手更多。”因为10月30日刚刚回永,时差还没倒回来,他看上去有几分疲惫。
“比赛第一天,我见证了中国队第一枚金牌的诞生。24日早上,我参加了速度过桩的预赛。速度过桩一直是我的强项,但预赛时出现踢桩情况,被扣分,结果列第四名,进前八参加决赛。心里虽有一点小压力,但我没多理会,听音乐减压,放松心情,下午轻松上阵,在决赛中得以完美发挥,顺利拿下了中国队此次比赛的第二枚金牌。那天,还有另一名队员也夺得一枚金牌。教练当即发出了微信、博客,想不到学校得知后很快在全校公布了喜报,给我鼓励。”
比赛共进行自由式轮滑速度过桩、花式绕桩、花式对抗、花式刹停以及双人花式绕桩五大项目的角逐。除了传统项目之外,本届巴黎世锦赛还新增了一项名为自由式跳跃的新项目。
潘宇烁介绍,这次世锦赛共决出13枚金牌,中国代表队共有10位运动员参赛,一举拿下了7枚金牌,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当之无愧地赢得“团体最佳奖”。每当国旗升起时,大家就会情不自禁地高唱国歌,为祖国争得荣耀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跌倒了站起来,坚持不懈成就梦想
潘宇烁是小学二年级时开始学轮滑的,那年他刚8岁。2006年元旦期间,初学轮滑的潘宇烁第一次来到金华参加比赛。赛后,一位轮滑教练找到他:“你这么有潜力,想不想跟我学?”
这位轮滑教练是国内自由式轮滑界金牌教练之一的谢纯勇,他在丽水开办轮滑培训班。从此,只要一到周末,潘宇烁就去丽水训练,几乎从不间断。从小学到初中,潘宇烁一直坚持着,大年初一、除夕夜也照练不误。为了练习高难度动作,他的手骨摔断了两次,膝盖骨摔伤不得不休息了一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2009年4月,在北京第二十四届国际体博会米高杯自由式轮滑公开赛中,潘宇烁获得青少年组速度过桩第一,花式绕桩第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摘得世界轮滑冠军的桂冠。
潘宇烁来永一中学习后,赛事更是一场接一场,他的比赛成绩也明显超过以前的表现,更加稳定,让他一次次圆了世界冠军梦。2013年7月至8月,“乐秀杯”第三届全国自由式轮滑锦标赛和2013年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两场赛事接连举行。
“在上海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上,我的速度过桩输给了意大利的一名选手,但同年在丽水举行的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和在台湾举行的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中,我先后两度拿到了速度过桩第一。特别是在台湾世锦赛上,我把意大利选手攻下,这是我第一次在世界最高规格的比赛中夺冠。今年我又已经历过5场赛事了,成绩一直较稳定,速度过桩基本稳在第一名。”
学习比赛两不误,轮滑梦越滑越高远
为了参加此次巴黎世锦赛,潘宇烁整整请了12天假,功课落下了不少。但他说,他有信心自行补课赶上去,还说一中的老师同学都很好,自己不懂就问,大家都会帮助他。
当记者问他今后想考什么样的大学、主攻什么专业时,潘宇烁说:“我想到上海上大学,读英语专业。打球的人以球会友,我是以轮滑会友。而英语是我学习方面的强项,现在沟通已不成问题。这次比赛夺得金牌接受主持人采访时就用英语对话的,主持人问我夺冠后有什么感想,还有明年就将进入成人组了,有没有信心,我都一一做了回答。”
可以说,每次出国参赛,潘宇烁都作为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历练。从2010年赴韩国第一次出国比赛,到2011年到德国参赛,还有2013年到台湾等各地参赛,他都要游历一番,增长见识。“这次远赴欧洲浪漫之都法国巴黎参赛,比赛结束后,也好好玩了一天,看了巴黎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
潘宇烁还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轮滑运动已经讨论通过列入2017年大学生运动会,到时他一定要好好展现一下身手。从小学一直滑到大学,还一次次滑向世界,潘宇烁的轮滑梦越滑越高远。
相关链接
X
潘宇烁近两年的部分奖项
2013年10月,丽水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青年男子组速度过桩第一,花式绕桩第三;
2013年11月,台湾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青年男子速度过桩第一;
2014年8月,丽水国际自由式轮滑公开赛青年男子组速度过桩第一,花式绕桩第一;
2014年9月,第十六届亚洲轮滑锦标赛青年男子组速度过桩第一,花式绕桩第三,花式对抗第五;
2014年10月,法国巴黎世界自由式轮滑锦标赛青年男子组速度过桩第一,花式绕桩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