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花样繁多,警方梳理典型案例,见招拆招
QQ头像一闪,35万打了水漂
![]() |
![]() |
图片来自网络 |
■通讯员 李洁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诈骗分子将阵地转移到了网络、电话、短信上,并想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预警胜于打击,防范胜于破案。骗子的花招再多,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你的钱进入他的口袋。无论多严密的骗局,只要仔细分析,都能发现一些漏洞。
为此,警方特地将今年以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进行分析、汇总,以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
“法院”打来电话
不还款就要冻结资产,并追责
3月10日,江南派出所接到报警,受害人小柴称自己被骗9000多元。小柴说,自己接到一个来自“金华市人民法院”的电话,对方表示小柴的某张银行信用卡透支了3万余元,如果现在不还的话,就要冻结他的资产,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小柴称自己没有办过那家银行的信用卡,电话里的“法院工作人员”又说是小柴的身份信息被盗用,如果不还这笔钱,照样要追究责任。小柴没有那么多钱,在对方的指导下,他把自己卡里仅有的9000多元汇到了对方指定账户。
民警支招
若信用卡有欠款
银行一定比法院着急
如果小柴的确办了这张信用卡,而信用卡也确实欠了3万元没还,那么,小柴首先接到的一定不是法院的电话。
遇到客户信用卡过了还款日未还款,银行首先会通过短信或电话联系客户。如果无法联系到客户,银行会联系客户在办卡时填写的亲友。如果客户、亲友均无法联系到,银行还会上门催收。若所有办法都无法追讨欠款,银行才会走法律途径。
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有严格的审核程序,需本人亲自办理,提供相应的材料并签字。像小柴这样收到不是自己办理的信用卡的莫名催款,完全可以拒绝还款,即使是身份信息被盗用,对方也没办法伪造小柴的签名及影像。总结一句话,非本人办的卡,自然无需负责。
案例
QQ上假冒业务员
诈骗35万
在我市某企业做财务管理的吕女士收到了客户业务员“小李”在QQ上发来的信息,意思是他们公司的账户换了,新账户的户主朱某是老板的亲戚,要还贷款,所以老板让近期的货款都直接打到这个账户上。“小李”还发了一张更换账户证明的扫描件给吕女士,扫描件上盖了“小李”所在公司的公章。
吕女士和对方公司已经合作了几年,货款的事一直是直接和业务员小李联系,吕女士也没多想,很快就通过网银将35万元货款汇到了“小李”提供的账户上。
让吕女士感到惊讶的是,第二天,她又接到小李电话,问她什么时候付货款。吕女士说已经按要求汇了货款到朱某的账户上,小李说他们老板根本就没有叫这个名字的亲戚,而他也没在QQ上发过更改付款账户的证明。
吕女士马上登录QQ,发现QQ上要求汇款至新账户的“小李”不见了。通过回忆,吕女士发现QQ上的
假小李是不久前出现的,他的所有信息包括头像、昵称等都和真小李一致,而真小李的QQ则在同一时段消失了。
民警支招
汇钱之前一定要先打电话确认
犯罪嫌疑人利用木马盗号病毒窥探聊天记录,了解、掌握小李QQ表达习惯,伺机作案。犯罪嫌疑人作案前登录小李的QQ,先把小李QQ好友中的吕女士QQ删除,再用小李头像和昵称注册一个新QQ,然后将吕女士加为QQ好友,假冒小李与吕女士交流,实施犯罪。
如果吕女士在汇款前打个电话给小李,确认相关信息,那么骗子在QQ上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
案例
“女友”开店要花篮,其实是骗局
陈大哥今年42岁,在我市一建筑工地上工作,他在相亲网站上认识了一个在深圳的女子,两人靠短信联系,不到一星期就确定了恋人关系。5月18日,该女子和陈大哥说自己要在深圳开一家店,让陈大哥用家属的名义给她送个花篮。陈大哥就按照她提供的联系方式,在深圳的一家“花店”订了一个价值2000多元的花篮,并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付了这笔钱。
后来,女子又说现在的花篮都流行用花瓣来配外面的篮子,陈大哥又给“花店”汇去2000多元。汇完后,女子又让他再买两棵招财树。陈大哥开始怀疑,他上网查了女子开店的店面地址,发现根本不存在。此时,该女子也无法联系上了。
民警支招
网上交友要谨慎,谈及钱财多留心
部分不合规的交友网站信息审核机制不健全,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虚拟的身份参与网络交友,获取对方信任后再实施诈骗。市民网上交友,要选择大型正规的交友网站,仔细核实对方信息再进行交往,不要轻易向对方提供金钱,避免财产损失。
案例
输“密码”900110,转走9001.10元
9月14日中午11时,朱先生在厂里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称“你有法院传票,3月26日你在工商银行借了3万元,现在工商银行投诉你了。”
朱先生说自己没有借过钱,并拨通了对方提供的公安局电话报案。接电话的男子又让他打给“国家银行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收到了一份公安传来的文件,需要朱先生到银行ATM机上,在自己的银行卡上安装一个报警器,才能避免钱被转走。
对方让朱先生选择“代揭”页面,如果没有就选择转账页面。接着,男子给了朱先生一个账号,让他输入“密码”900110。操作完成后,ATM界面出现“转账成功”四个字。朱先生查了一下卡上余额,发现少了9001.10元。
民警支招
看清页面再操作,无法辨别就报警
在这个案例中,骗子用了“国家银行管理中心”“公安文件”“密码器”“代揭”等不常见的名词,扰乱了受害人朱先生的思维。受害人因为不懂,很容易产生依赖骗子的心理,以至于骗子说在转账页面输入密码这样明显的谎言时,朱先生也没有怀疑。
警方提醒,那些在电话里说很急、不立即完成操作就会有严重后果的,多半是骗子,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冒充公检法诈骗,如自己无法辨别真伪,可直接拨打110。
案例
为骗1360元
先向受害人卡上转入40元
10月21日,陈女士在家中上网,她想找回10月18日不慎落在飞机上的一幅字画。陈女士看到一个搜索结果显示是400开头的萧山机场客服热线,就打了过去。
对方问了她的航班号等信息后,表示确实查到有这样一件失物,并让陈女士重新拨打客服热线,拨“0”转到货运部。电话接通后,“货运部”接电话的一名男子称需提供一张银行卡做担保。陈女士按照男子所说进行操作,并告诉男子自己账户余额用于“系统核对”。
陈女士账户余额有1380多元,男子让她在转账金额里输入1400,再点转账,并告诉她转账金额若高于卡内余额,转账是不会成功的。陈女士点了确定后,页面竟然显示转账成功。此时,陈女士收到了两条短信,一条是银行转出1400元的提示,另一条是卡里转入40元的提示。
民警支招
不要轻信400开头的电话
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这是新型的诈骗方式,要引起注意,骗子利用银行实际到账和收到到账短信的时间差,让陈女士进行超额转账。陈女士看到页面余额没有更新,所以毫不犹豫地进行转账。用银联卡做担保本就是无稽之谈,更别说要知道余额才能进行系统核对。即使是银行工作人员,也需要进行特殊授权,才能看到客户的账户情况,更何况是机场工作人员。
警方提醒,市民在网上查找客服热线时,应尽量选择显示有经过安全认证的电话号码,或者直接进入官方网页查找。大部分真实的客服热线都会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最前面几条,如果你是在翻了好几个页面才发现的号码,那就要多留个心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