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首家“老人乐园”投入运行
西津合作社60多位70岁以上老人吃上营养餐
■记者 秦艳华
本报讯 每天上午,江南街道西津经济合作社80多岁的社员徐岩林,带上老伴赶往西津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享用营养午餐。
“没想到一大把年纪了,还能天天吃上营养午餐,这得益于合作社班子的热心和爱心。”徐岩林乐呵呵地说,每天只要交4元钱就能吃好中餐、晚餐,还能与老邻居聊天聚会,遇上这样的美事至少能多活几年。
“以前母亲在家用餐只吃一小勺米饭,在这里不仅食量增加了,心情也好了。”徐岩林的女儿说,照料中心运行后,老少社员的幸福感都提升了。
西津经济合作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于10月15日投入运行,是我市城区首家建成运行的“老人乐园”。根据规定,该社70岁以上老人到食堂用餐每天只要交4元(90岁以上者免费),就可享用中、晚营养餐,用餐后还可在照料中心看电视、看书等。每天有60多位老人在这里用餐。
“通过测算,每位老人每天的费用在8元左右,除去自付与政府补贴,每天合作社要补贴近百元,再加上厨师开支,一年得补助几万元。”西津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光说,合作社将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确保补助资金“不打折扣”。
目前,除西津经济合作社外,西城街道虹霓经济合作社也在积极探索建立敬老院式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
“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推进难度大,受到场地、划区范围等因素的制约。” 市民政局社救科科长倪项进说,目前我市已建成的照料中心均以打造便民食堂为重点,下一步重心将下移,按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鼓励城区有条件的社区、合作社创办“老人乐园”。
据了解,我市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镇街区养老服务中心、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三级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网络,以及高龄津贴制度和护理补贴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9553”的养老服务总体格局,即95%的老人在服务网络接受服务,5%的老人在各类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