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菜场比老菜场菜价高生意好
桥下百姓道出玄机:每天检测菜品,吃得放心最重要
■记者 王导 见习记者 楼蕲
近日下午5时,龙山镇桥下综合市场如往常一样又热闹起来。桥下综合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新建的菜场,在市场大楼内;另一部分是老菜场,即自产自销区,在市场外。
新菜场的菜价普遍要比老菜场的略高,尤其到了下午临近晚饭,有的蔬菜差价甚至达到2元。该镇梅陇村村民朱先生在新菜场内的一家摊位前挑选着甜椒,准备回家做儿子喜欢吃的甜椒炒蛋。甜椒在老市场只卖三四元一斤,但在新菜场则要5元以上。但是朱先生依然毫不犹豫地在新市场买。
都是甜椒,却宁愿选择更贵的,这是为何?“不差这点钱,只求吃个放心。”朱先生一语道出了玄机。
菜品合不合格请看显示屏
自从去年12月份,桥下综合市场重建以来,朱先生每天都到新市场来买菜。和朱先生一样,尽管老菜场及附近路边散摊的菜价更便宜,但很多人还是喜欢到新市场里买。他们告诉记者,新市场环境好,经常会有人打扫,环境整洁卫生,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对菜品进行检测,吃得放心,贵一点也愿意。
桥下综合市场门口的LED显示屏,滚动显示着当天的检测情况:蕨菜,46号,甲醛,合格;鱼肉,30号,甲醛,合格……
“我们实行严格的食品每日一检制度。”桥下三村党支部委员、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朱雄伟介绍,除了在市场门口显示外,还会在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完备登记,并上报镇政府。检测室就在市场内,接受大家的监督。9月份,市场检测次数达到了46次,833批次。
此外,桥下综合市场还制定了商品进货登记制度,经营户预赔基金制度,价格监测制度和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经营蔬菜10多年的后宅村村民朱金爱,对此感触良多:“以前老菜场处于半露天状态,风吹日晒雨淋的很辛苦,而且赚不到几个钱。”朱金爱表示对新菜场感到很满意,现在卖菜清爽多了,而且市场管得好,生意也比以前好做了。
首开全市菜场文明经营户评比先河
唐朝贵经营着一个猪肉摊。在他的摊位上,一面文明经营户锦旗迎风飘扬,锦旗上有两颗星星,代表着他是上个月的二星级经营户。
朱雄伟介绍,桥下综合市场每个月都会开展一次星级经营户评定活动,评选出一星、二星、三星经营户。是全市菜市场中首个开展星级文明经营户评选的市场。评选标准很严格,要求经营户文明经商、礼貌待客,商品要摆放整齐,不占道、占墙经营;而且一旦发现售卖过期、腐变、不合格商品就将立即取消资格。“市场里这么多摊位,能评上不容易。”唐朝贵说。
记者发现,唐朝贵的肉案很干净,没有其他肉摊常见的油腻。因为他每天都要清洗一到两次。肉摊生意也比过去好了很多,当天上午不到11时,唐朝贵就卖掉了大半的猪肉。
这让旁边一家肉摊经营户朱师傅羡慕不已。他现在也学着唐朝贵每天清洗肉案,甚至清洗摊位的墙壁。“我也要争取做文明经营户。”朱师傅说。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桥下综合市场,经营户之间争的不是谁的价格低,而是谁的服务好,谁的菜更让人放心。在这样的氛围下,桥下综合市场逐渐成为了当地百姓心中的“放心市场”。
三大新市场成为龙山镇的形象窗口
不只是桥下综合市场,龙山镇四路中村的农贸市场也进行了提升改造。记者了解到,新中村农贸市场建筑面积达1672.84平方米,内设32个摊位,目前正在进行市场内环境的进一步改造。市场内9台全新的冷风机已经装备完毕,将投入使用,有助于控制室温和保持空气流通清新。罐装副食品全部采用超市柜式经营,分类摆放,一目了然。在市场门口附近,还有一台触屏式显示器,可以查询市场简介、市场内食品价格、检测情况,并可追踪查询食品的来源及市场管理规章制度。
同样进行综合市场整体改造的还有吕南宅综合市场。三大新市场为龙山镇推进中心镇建设增砖添瓦。
龙山镇镇长徐明岳说:“综合市场是集镇建设的基础,是一个镇的窗口形象。综合市场建设好了,对其他规范性工程设施改造起到引领作用,进而带动停车场、道路等基础建设的全面展开。”下一步将完善镇、市场监管、派出所、村等单位的联合管理机制,对市场外的摊贩进一步划行归市,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