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6版:时政·人物

争当引领先锋 建设“两美”永康

——“示范引领型村干部”事迹系列报道之四

  园周村的优势在生态,前途在旅游,要致富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记者 吕高攀

  周双政:用经营的理念发展村庄旅游业

  他用经营的理念发展村庄旅游业,以旅游带动村民脱贫,走出了一条“三产致富”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在他的带领下,园周村把数千万元的土地出让金投入到村庄改造、景观建设,发展旅游经济,成为省特色旅游村。一个原本破旧的村子变成富裕文明的“园林式”新农村。

  他就是江南街道园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双政。

  现年50多岁的周双政在村里当了13年党支部书记。在园周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村里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党的好政策,全靠有一个好班子,全靠有一个好书记。

  把握优势:

  主打“生态牌”“旅游牌”

  7年前,园周村还名不见经传,房子杂乱,道路泥泞。该村人多地少,为了尽快让村民增收,2006年初,在周双政等村干部的牵头下,园周村4位企业主主动提出反哺农业,与全村农户签订了协议,由企业主出资金,农民出土地,村民以资金和人力等形式入股,共同打造“农家乐”。正是这一创新举措,给园周村带来了“滚雪球”效应,局面一下子打开了。

  周双政认为,园周村的优势在生态,前途在旅游,要致富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村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和农房改造,新农村建设风生水起。这两年,该村进行村庄绿化,主打“生态牌”“旅游牌”,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功培育“江南洪记”品牌“农家乐”。园周村还兴建了山顶长城、御史公故居等项目,完成南溪江园周段生态防洪护岸项目设计。

  一个个项目的实施,盘活了整个园周村。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自然风景成了最大“卖点”,园周村美丽景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市民、附近县市和外省的游客都来村里观光。周双政如数家珍地说:“园周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00人,最多时达到2万人,是永康最火爆的短线游景区。现在已有8户村民开办‘农家乐’及特色小吃店,10余户村民从事旅游商品经营,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致富。”

  在周双政的带领下,园周村旧貌换新颜,成为永康新农村一张金名片。去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3.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80万元。

  团结班子:

  不断学习增强战斗力

  尽管园周村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是周双政依然不断地思考,该怎么样才能让村民生活更加美好?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组织村民“走出去”,前往江苏华西村及本省杭州、宁波等地的一些特色村考察、学习。

  园周村党支部还邀请省、市专家前来“传经送宝”,邀请企业家进村谈项目,推动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

  周双政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村党支部做到勤政廉洁、政治开明、村务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规划健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

  “村干部每个月至少有两次以上集体学习,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周双政说,组织党员干部开会,既是集体协商村里的事务,也是让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中央和上级的有关精神,了解国内外大事,跟上社会发展形势。

  为此,园周村主动申报创建“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村”,积极引导党员把学理论、学业务、学法规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创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风促民风,力推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将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有一技之长的优秀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等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永组文

  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农村人的工作,不怕过细。

  王根红:带领村民“两富”脚步不停歇

  高镇村,毗邻中国科技五金城。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该村近年来做大做强物流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去年,高镇村农民人均收入2万多元,集体固定资产逾亿元,是我市名副其实的富裕村。

  王根红是高镇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自1992年以来,他带领村民建设高镇村、走上致富路,这路一走就是23年。

  不怕过细:

  大力开展农房改造

  农房改造、建设安置区是高镇村的重头戏。在村里提出拆迁和农房改造计划时,村民都很支持,希望能早日住上新房子。可到具体实施时,难题就来了。

  “为什么他批到的屋基多?”“为什么他的地段比我好?”分配屋基和房子时,一部分村民心里不平衡,拒绝搬迁;进入拆迁阶段,又有村民表示不放心工程质量……于是,每次遇上村里拆迁,王根红都要抽出专门时间在办公室接待村民询问,打消村民的顾虑;遇上村里有人怕新建房屋质量不过关的,王根红就一一陪他们去现场盯着;有村民为安置房房款犯愁,王根红就说“我陪你去贷款……”

  “做人的工作,尤其是农村人的工作,不怕过细。”王根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不怕过细”的工作作风,赢得“人和”的同时,也让高镇村发展一路高歌。2009年以来,高镇村紧紧抓住五金城扩建与征地拆迁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房改造。现在,高镇村内的高镇商业区、巴黎商街,已成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的一条“金腰带”。

  挖掘资源:

  追求精神文化“致富”

  在物质富裕得到保证的同时,王根红带领高镇村追求精神文化“致富”的脚步也愈发轻快。

  作为“十八蝴蝶”的发源地,高镇村组建了一支“十八蝴蝶”舞蹈队,每月定期进行三次排练,并多次受邀到省内外演出。

  受“十八蝴蝶”节目启发,2011年,高镇村村歌《十八蝴蝶飞起的地方》诞生。同年,王根红还因此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村歌词评选作词银奖。

  借助“十八蝴蝶”的文化内涵,高镇村继续挖掘文化资源,抓好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让文化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以文化提升村民的精神境界,以文化助推高镇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2005年,高镇村办了一份《高镇村报》;2010年创立的书画社,目前已有100多名社员;2012年5月,高镇村以蝴蝶、草书“飞”和中国龙为主体,设计了简洁、富有时代感且有文化内涵的村徽……

  “物质生活充裕的高镇人正在追求精神生活的高质量。”王根红说,现在的荣誉和成绩只代表过去,更高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两富”的脚步永无停歇。

  当村干部跟办企业一个道理,只要多为别人着想,任何问题都能解决。

  ■ 永组文

  王光:以责任赢信任 用服务暖人心

  西津经济合作社是“城中村”,居住人员复杂,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面对这样的局限,该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光可谓长袖善舞,团结合作社班子,硬是带领村民闯出了一条适合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化解争端:

  制定“社规民约”

  为系统化、规范化处理村中各种事务,王光带领村干部为村里量身定制了一份“社规民约”。

  “社规民约”的存在无疑是村里解决问题化解争端的一剂良药,然而这剂良药的处方却来之不易。王光与村干部花了无数个日夜,针对村里存在的问题,结合村里的现状逐条逐句编写,还专门研究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这份“社规民约”更为有理有据。

  “社规民约”初步制定完成后在村里公示,村民有不明白的,王光带头讲解。“这虽然是一个复杂、甚至有些纠结的过程,但无疑是我几年来工作中最成功的一个部分。”王光自信地说,“这对我们西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

  “社规民约”的确立,促进和推动了西津经济合作社实行社务党务公开制度,办事更公正、公平。“我很自信,在这个方面我们村是做得最好的。我们村里能做到零开支,都是村干部实实在在为村里办事的成果。”现在“大钱拉赞助,小钱自己出”、不花村里一元钱已经成了村干部办事的行为准则。

  凝聚人心:

  班子心齐才能办好事

  西津经济合作社领导班子“心齐”,王光对此颇为自豪,他说,对村干部没有严格的行政命令,靠的都是自觉,是责任心,“社规民约”就是大家一起团结努力的结果。“当村干部跟办企业一个道理,都是为大家服务。很多人说当村干部难,但是我认为只要是想着为大家服务就不难。”王光还是一名企业家,在他看来,不管是经商,还是当村干部都是一个道理——只要多为别人着想,任何问题都能解决。

  在王光看来,要当好村干部,沟通最重要,不沟通就无法相互理解,就会产生矛盾,有事随时沟通才是解决问题隐患的关键。王光除了经常上门跟村民沟通外,还将每月5日设为接待日,专门安排村干部为村民排忧解难。不但如此,村里还通过“西津才艺表演”等活动将大家凝聚在一起。

  带头履职: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光有服务村民的心还不够,既然当了带头人,就要履行带头人的责任,就要带领大家谋发展。因此,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就成了王光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与其他村干部一起,通过资产整合、公开招标等,大大改善了村里的集体经济。

  村里有一座规划了两年的西津大厦即将开建,村里的经济又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王光还有一座心中的“西津大厦”,那就是建设一个“美丽西津城中村”。

  这些年来,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对王书记也是刮目相看。当年年轻气盛,以为光凭“义气”就能解决问题的王光,现在已是一名稳重的企业家,深受大家认可的党支部书记了。


永康日报 时政·人物 06 争当引领先锋 建设“两美”永康 2014-10-31 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08;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4;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5;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6;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0;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8;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20;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21;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09;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23;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24;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25;永康日报062014-10-3100011 2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